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被愛的基因,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不被愛的基因,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不被愛的基因,是如何代代相傳的?

作者:欒晶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01

想必大家都見過自戀狂,因為太過自戀,招人討厭,所以不被喜歡,人緣不好。

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自卑狂。

一個人狂討厭自己,極其自卑,結果,人緣也不好。

後者是怎麼發生的呢?

大家都讀心理學,知道:一個人喜愛自己,必定是因為,他曾被人喜愛。

這個人,通常來說是父母。

假如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給了他很多讚譽,對他由衷接納,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太討厭自己。

即便後來陷入極其困難的境遇,也會有由內而發的力量,支持著他,對他說:

你能行。

這種力量感,會伴隨終身。

可惜,很多父母不擅長給出「你很棒」的信號。

相反,他們更樂於給出「你很挫」的暗示。

要知道,年幼的孩子,起初是通過外界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當他周圍充斥著「你很挫」的聲音,一顆幼苗,你指望它在暴風驟雨中屹立不倒?

早就蔫了。

並且,這種「我很挫」的感覺,會深植於他的內心,不說伴隨終身,至少也能折磨他十幾、二十年。

不僅如此,他還有本事,讓他在漫長人生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覺得「他很挫」。

這就很不幸了。

02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

外人眼裡,她各方面都不錯;

她看自己,卻哪哪都不對。

久而久之,那些原本對她有好感的人,也開始遠離她。

回顧這個女孩的童年,你會發現,她身後站著一個百般挑剔的父親。

這個父親,在她成長過程中,總是指責、貶低她。

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是很猛烈的攻擊,所以她感到非常,非常受傷。

換作成年人,遇到攻擊我們的人,我們可以離他遠遠的。但她那時還是個孩子,更何況,指責她的人,是她的父親。

一方面,她愛他;

另一方面,她得靠他活下去。

她逃不脫。

帶著這種「受傷感」,她去和父親相處,卻痛苦地發現:

「受傷感」,不能拯救她。

父親看到她受傷,不僅沒有退讓,反而發起了更強烈的攻勢——

說你兩句還不行了?

你怎麼這麼嬌氣?

哭?就知道哭!

孩子是很聰明的,她馬上就會轉換策略:

既然「受傷感」無效,那就披上一層「憤怒」的偽裝呢?

於是,你看到一個女孩,扎著架子和她父母鬥爭,總是一點即燃,怒目圓瞪。

你指責我,說我挫,我就暴怒,就恨你,頂撞你(如果關係還夠安全的話)。

如果關係不夠安全,不敢正面表達,那我就暗戳戳地表達:

不好好學習,在學校惹麻煩,不聽你們的話,故意把事情搞砸。

防禦在這個時候啟動了,原本很純真但鮮血淋漓的「脆弱」,搖身一變,成了「橫眉冷對」。

自此,「橫眉冷對」,就成了這個女孩最鮮明的性格特徵。

心理學通常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就是這個人的防禦。

一個人最鮮明的性格特徵,即,她最主要使用的「心理防禦機制」。

而這個女孩,她會在往後的幾年,甚至幾十年中,對外界所有「疑似的指責」,都反應過度。

她「不可愛」的根源,就在於此。

03

各位看官要問了,在她人生中,總不至於每個人都去否定她貶低她吧?

當然不會。

但是,她會忍不住去靠近這種感覺,最常見的是用2種方法。

1.時常無意識地發出信號,讓別人去貶低她。

幼年時處在被貶低的環境中,塑造了她小心翼翼的性格。

她很容易就進入高緊張的狀態,總會懷疑自己干不好。

簡言之,不自信。

當一個人表現出不自信,馬上,就會有人順著這個味道,去懷疑她。

舉個常見的生活事例:

老婆晚上沒做飯,她很忐忑,擔心老公下班回來說她。

結果,老公回家,抱怨了一句「這麼晚回來,居然沒飯吃」,老婆就炸了。

本來只是一頓飯的事,結果倆人把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翻了個遍。

換個場景:

老婆回家,發現老公沒做飯,怒火中燒:「你居然沒做飯!」。

老公繼續坐在沙發上,慢條斯理地刷手機:「寶貝,想吃啥?我給你點外賣。」

老婆居然無言以對,半小時後,倆人默默吃起了外賣,還挺享受。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感到受傷,是因為主動給了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

你若不開那條縫,就什麼也刺不進去。

別人也不想傷害你,但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總是一不小心就把你傷了,他就算想「愛」你,也愛不起來了。

沒人受得了那種負罪感。

所以,不是你不可愛。

很多時候,是你防禦過重,導致別人不敢來愛你。

2.她總瞎懷疑別人在貶低她。

這個就是投射啦,我科普了好多次的概念。

簡單說一下,就是:

一個人自己心裡有什麼,就懷疑別人那裡也有。

我的來訪者,那個女孩,由於她一生中最核心的負面體驗就是「被指責」,她會經常地把一個「指責她的父親」的形象,投射給別人。

同事的建議,她當作是指責。

老闆跟她談心,她當作是指責。

朋友善意的提醒,她也當成指責。

對於那些「疑似」會指責她的人,可能人家還沒開口,她就炸了!

她像當初炸她爹媽一樣,去炸別人。

請問,這誰頂得住?

然而這個女孩一生都在演這段內心戲:

你是不是在說我?你是不是馬上要說我了?

不行,我得想辦法保護自己,阻止你。

這樣的性格,人緣好才怪。畢竟,她不論遇見誰,都能將他們的關係模式,轉變成她和父親的關係:總是高度警惕,總是武裝到牙齒,時刻準備戰鬥。

把別人嚇跑,也把自己累癱瘓。

別人的負面反饋,也會加深她「我很挫」的感覺,使她更「不喜歡自己」。

防禦就又加厚了一層。

這麼坑爹,其實是爹坑的啊。

而且,這是傳家寶,你再去看看她爺爺就明白了。

「不可愛」的基因,也是代代相傳的。

04

最後,我們來說另外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也蠻牛逼的——

一個人,有本事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唯獨他自己,不喜歡自己。

這類寶寶也很不容易。他的爸媽,其實在玩同一種「你很挫」的遊戲,只是,比較含蓄。

他的爸媽不會說「你很挫」。

他們只說「你應該更好」。

簡言之,我不是說你現在不好,但是,你就是應該更好。

你就應該優秀,這樣我就會喜歡你;如果你更優秀,我就更喜歡你。

這也很可怕,因為它是在變相地說:你不夠好。

而且「更好」,到底是好到哪裡?

掙一百萬,夠嗎?

一千萬呢,夠嗎?

沒有夠,他們沒有具體目標,只是淡淡說一句:總歸,你要更上一層樓哇。

這也沒人能頂得住。

但孩子愛父母,所以,他頂不住也要硬頂。

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他就試著去做一個「完美」的孩子,事無巨細都要符合父母對他的期待。

可是,哪有一個真實的人是沒有缺點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可,孩子就只有一個辦法了:

裝。

總是不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自己,甚至背道而馳。

我們平日里見到的那些非常「乖」的孩子,他們天性就「乖」嗎?

如果不是為了外界的認可,誰願意直愣愣地端坐45分鐘,眼都不眨一下盯著黑板?

的確,這些「很乖」,「完美」的孩子,通常能換來一時的肯定。

但是,這也在他們內心埋下了一個很大的衝突:

你喜歡的,到底是我,還是優秀的我?

如果我不優秀,你還會不會喜歡我?

這種衝突,會一直在潛意識深處纏繞,最終形成一種要命的「自我苛求」:

不夠好的時候,他要求自己更好,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足夠好的時候,衝突得更厲害了:

你們喜歡的,根本不是真的我。真正的我,沒人會喜歡。

無論好還是不好,他都不會喜歡自己,也不願意相信,別人會真的喜歡他。

這最終會帶來:無意義感。

他會陷入一種虛無中:

這一生,到底是在追求什麼?

即便追到了,又有什麼意義?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

是應該符合自己的內心,還是符合別人的期待?

他會掉進這個夾縫中,左右搖擺,永遠無法自洽,直到失去信仰。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被這種「無由來的無意義感」長期糾纏後,抑鬱了。

不少抑鬱症患者,他們的核心衝突,就在於此。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只做成人心理諮詢,兒童的我一直不願再做。

因為,與固執的父母交談,常常會勾出我自己的無力感。

我始終無法讓他們知道:

那些和他們的孩子有類似童年的來訪者,

他們長大後,會呈現出怎樣的掙扎,最後,不得不邁進我的諮詢室。

他們長大後,費了多大力氣,才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

可即便如此,居然也得不到那些心理健康的同齡人,一半的能量。

我的始終無法讓他們知道:

「我只是希望他更好哇」,這是一句多麼鬼畜的魔咒,可以折磨一個人一生。

如今,我的許多成年來訪者,我看到他們厭倦自己,痛恨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長久地生活在痛苦、糾結中,苛求自己,直到把自己逼到抑鬱、絕望......

我真想坐上時光機,倒回幾十年前,將他們帶到自己的父母面前,對那些曾經希望他們「更好」的父母們說:

你看,這就是你們的「更好的」孩子,一點也不可愛,您滿意了嗎?

武志紅(ID:wzhxlx),微博:@武志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床營養網 的精彩文章:

楊志英: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病例分享
韓華:口服營養補充的臨床應用

TAG:臨床營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