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是寫《曹全碑》的通病,專家點評醍醐灌頂

這是寫《曹全碑》的通病,專家點評醍醐灌頂

點評書家:白鶴,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

規格 180cm×90cm

劉哲哲作品評語:這件隸書作品寫得很規整,用筆也較乾淨,看來作者下了不少工夫。但其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主要有幾點:一是用筆僵硬,缺少變化。如轉折、捺畫挑腳、撇的收筆等地方,用筆沒有彈性,有些連續出現幾個捺或橫的挑腳,也不知變化。今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學著利用有收有放、有輕有重等方法去處理,避免雷同、僵化的現象。二是許多細節不到位。如「無」下面四點的處理,「給」的「糸」幾個小折和點的處理,「莫」下面兩點的處理……

這些小筆畫像人體的筋腱,起著很重要的連接作用,不可忽視。三是作品整體上裝飾味太重,趣味性不足。

作者學的是《曹全碑》一路隸書,學這一類隸書大多都會出現這種通病。今後學習或創作,要有意識地通過字法、章法、墨法等的變化,克服這種弊端。四是整幅作品一黑到底,沒有一點墨色的變化,給人很沉悶的感覺。隸書雖不像行草書那樣變化豐富,但也要有墨色的濃淡、乾濕等的變化,以體現出輕重、虛實,這才能表現出書法的美感和趣味。五是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問題。很明顯這是當前的展覽體,但拼接得很不成功。內容是《淮南子主術訓》,而標題卻寫成了「淮南子詮言訓」,落款寫的是「淮南子主術訓」,前後不統一,那標題還接上幹嘛?中間還有幾個錯字,這是創作態度問題,不可馬虎。

節臨《曹全碑》條幅

規格 134cm×33cm

在隸書的學習和創作中,特別是學《曹全碑》一路書風的,如果寫得像原碑一樣,即會出現整齊劃一、板滯等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隸書的實用目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裝飾性,像今天的美術字一樣,它要求的就是整齊、規範。隸書發展到東漢末期,因過分強調整飭,出現了嚴重的程式化現象,已沒有了西漢時期隸書雄強寬博的氣象,這說明隸書的發展已經到末期,影響了後世對隸書的繼承和發展。唐時的隸書大家韓擇木、李隆基、蔡有鄰等人,也是嚴整規矩有餘而活潑不足。

學習《曹全碑》,應該看到其工整之中有飛動之勢,秀麗之中又筋力內含。我們看《曹全碑》拓片,嚴整中又很舒展,筆畫雖細,然如綿里裹鐵,骨力內含。其結體雖中宮緊結,而又舒朗雍容。而看唐代隸書,雖書刻精良,要麼失之於緊結,要麼失之於油滑,沒有古氣可尋。

所以,學習此碑,要透過其工整看到蕭散的一面,透過其飛動看到雍容的一面,透過其秀美看到勁健的一面。把握住這幾點,就不會出現太規整、油滑、板滯等弊端。在熟悉、掌握其結體特徵的同時,在用筆上要注意其圓勁的特點,用筆不可浮漂,特別是長橫和捺筆的挑腳處,要有力度,不可一划而過。不可拖著筆走,要把力量灌注在毫端,收筆時,要筆雖盡而力有餘。要充分利用毛筆的彈性,提、按、頓、挫都要有節奏、有質感。

從臨摹到創作,都要注意用墨,在臨習中積累用墨的經驗。要充分掌握、利用好宣紙本身豐富的表現力,用濃淡、枯濕的變化,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表現力。

學習隸書,不要拘泥於一種風格。你喜歡《乙瑛》《曹全》一路,可以在掌握這個帖之後再學學《張遷》《西狹》等風格。吃飯還要講究多種營養的搭配,不能太偏食,學習也是這樣,多種風格都要嘗試,不斷地豐富自己。這樣,就能保證你的創作不會出現大的偏差,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畫內容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沈門七子」,七位國展一等獎獲獎者!
田英章絕密信件曝光,鋼筆字原來寫這樣!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