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客從何處來:湖湘文化里的江西DNA

客從何處來:湖湘文化里的江西DNA

客從何處來:湖湘文化里的江西DNA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 常立軍

湖南人愛說,自己祖上來自江西,可是我們了解江西嗎?

不得不承認,對於江西,大多數人一直是有偏見的。印象中,它似乎更多的是一個重要的革命老區,對於江西的歷史,我們了解得太少。在經歷了數日的採訪後,我們深感,江西在古代時期的發展遠勝過湖南。從「孤篇橫絕」到「唐風宋雨」,古代的江西文化遠比我們想像中精彩。

來自「發達」地區的江西人,給當時的湖南帶來了什麼?兩種異質文化的交匯,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文化現象?探究近代湖湘文化的起源,湖南與江西關係或是個角度。

古代江西文化的精彩得益於外來移民

湖南人絕對不是來路不明,我們許多人來自於曾經「闊」過的江西。

1989年在江西吉安大洋洲發現的一座商代大墓,出土青銅器多達480餘件,被稱作「一次改寫了江南文明史的文物大發現」。可謂「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單就人才而言,江西曾經人才輩出,學風濃厚。以廬陵文化的中心吉安為例,明朝之前的數次歷史南北大移民,為這裡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移民,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它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人文燦爛的「狀元之鄉」,號稱「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的江南望郡。

書院,即是一個有代表性的產物。我們在吉安贛江邊的洲上,拜訪了洲上的白鷺洲書院。這座書院正是在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修建,由當時的吉州知軍江萬里創建,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白鷺洲書院掩映在極為蔥鬱的茂林之中,旁邊就是江西省的重點高中白鷺洲中學。書院入口處樹立數座雕像,均為吉安籍名人,欞星門前便是文天祥雕像。寶祐四年,文天祥高中狀元,同榜中39名進士均為吉安人,一時朝野震驚。著名愛國詩人劉辰翁、鄧光薦也出自這裡。吉安在唐宋時期,人才爆髮式增長,歐陽修、楊萬里、謝縉、胡銓都出自這片土地……而他們的祖上,幾乎全是移民。

近代湖湘文化興盛離不開江西移民

元末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江西長時間持續作戰,江西成為戰爭重災區,大量移民被迫前往各地,湖南因此受益。湖南的移民,延續數代,歷史上的數次移民,為湖南提供了一個歷史發展的新機遇。唐宋時期,已有大量移民從各地遷往湖南,極大促進了湖南的整體文化水平,曾國藩的先祖就是在這個時期由江西遷入湖南。明清時期,移民再次大規模向湖南遷徙,成為湖南遷入人口最多的歷史時期,這些移民,帶著文化與財富,對湖南的經濟和文化,助推湖南再度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湖廣熟,天下足」,湖南的糧食與人才,都進入了一個豐產期。

近代以來,殖民主義者的入侵,讓文化上傳統保守的江西顯得無所適從,江西似乎更能夠適應傳統社會的發展模式,而湖南,則對這種新形勢做出了極為恰當的反應。雖然湖南也有極為頑固的保守勢力,但對於新思潮,同樣有著極強的包容性,無論保守,還是求新,湖南人總能做到極致,這似乎是移民所具有的一種天然精神。一時間,新風浩蕩,湖南人一躍而上近代史的舞台,酣暢淋漓地演繹出一部精彩的大戲,而江西,似乎從此開始變得沉默起來,再也沒有重複歷史上的輝煌。

湖南人譚嗣同曾評價說:「江西習俗守舊,愚如土番,上無開民智之官,下無通民情之學會,一睹俗人婦孺意計中所不能有之雄圖霸業,勢必群然奔駭,不恤出死力以相沮撓,則憂而敗。」

譚嗣同的話說得比較「毒舌」,但也真實反映出當時江西的風氣。當時的江西人,依然沉浸在「讀書做官」的美好理想中無法自拔。清末江西籍京官胡思敬在《國乘備聞》中所說,「江西人嫁女,必與秀才」,應該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應。

湖南的羅氏與曾氏兩支,在這個歷史時期的表現同樣精彩,他們在近代湖南的舞台上,可謂「風流人物」。羅氏家族的羅典,為鼓磉洲羅氏第十三世,豫章羅氏珠公六十三世孫,他出任嶽麓書院山長,並且五次連任,主持嶽麓書院長達27年。嶽麓書院在他主持下,發展達到了最高峰。陶澍、賀長齡、賀熙齡、魏源、湯鵬、唐鑒、鄧顯鶴、彭浚、嚴如煜、羅修源、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左宗棠、郭嵩燾、李元度、羅汝懷、何紹基、吳南屏……都出自他的門下,史志留名顯通學子達近千人。所謂「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湖湘英傑十九嶽麓」,可以說,沒有羅典主持嶽麓書院的輝煌,便沒有後續湖南人才的整體爆發,他是功不可沒的奠基者。

曾氏後人中則有晚清名臣曾國藩組建湘軍,成為挽救晚清危亡的中興之臣,在浩浩蕩蕩的湘軍將領陣營里,祖籍江西者,佔了大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