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為韓國摘得第一枚「金棕櫚」,華語電影再度鎩羽而歸
圖說:金棕櫚大獎花落韓國電影《寄生蟲》
法國時間5月25日晚,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舉行。但令人意外的是,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的歸屬都與現場觀眾和場外媒體的猜測大相徑庭,幾乎是在在一聲聲不滿的嘆息聲中,一個個獎項被頒發,直到頒獎典禮的最後時刻,宣布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花落韓國電影《寄生蟲》,眾星雲集的盧米埃爾大廳、直播典禮的德彪西廳和媒體中心,同時爆發出熱烈而由衷的掌聲。這是韓國電影第一次贏得金棕櫚大獎,也是繼去年《小偷家族》之後,亞洲電影在戛納再度「摘金」。
圖說:《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照 官方圖
與此同時,華語電影除了邱陽的《南方少女》在「影片人周」單元獲得最佳短片獎之後,包括《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內的五部入圍長片在各自單元均無所收穫,可謂鎩羽而歸。
《寄生蟲》實至名歸
在頒獎後的評審團記者見面會上,本屆評委會主席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在評價《寄生蟲》時表示,這部電影非常幽默,主題深刻,影像也很美。而後,該片導演奉俊昊走進獲獎者發布會時,全場響起了掌聲。奉俊昊拿出眼鏡布,把裝著金棕櫚的盒子擦拭乾凈,讓記者們拍照,此前多番強調《寄生蟲》是一部韓國電影、不適合戛納的奉俊昊說:「戛納給了我一個大禮物,我很意外,竟然所有評委都同意把金棕櫚給我。」
圖說:《寄生蟲》主演亮相戛納 新華社圖
其實這部韓國電影獲得最佳影片,並不令人意外。《寄生蟲》是一部現實批判的類型片。粗看,它是一部紮實的犯罪喜劇,結構精巧,笑點頻密,也有血腥暴力的商業元素,首映當晚影廳笑聲和掌聲不斷,影片所探討的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的問題也容易被理解和引發共鳴,收穫好口碑合情合理。細究,導演將黑色喜劇與驚悚片元素完美結合,影片是一個精心構思,多重反轉的社會寓言,對「階層」的深度挖掘和探討被裹藏在諷刺幽默之下,犀利精準,刀刀見血,最後剩下無盡感傷和無力感。
評委會偏愛「現實」
從本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來看,最受關注的《好萊塢往事》顆粒無收,口碑不俗的二戰題材電影《隱秘的生活》也榜上無名,此前呼聲甚高的《痛苦與榮耀》也沒能幫阿莫多瓦贏得一葉「金棕櫚」。與《寄生蟲》一樣,獲獎影片大都是反映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力作。如獲得評審團大獎的《大西洋》,講述的是非洲女性對父母包辦婚姻的反抗,對自己愛情的追求,導演瑪緹·迪歐普也是戛納史上首部入圍主競賽的非裔女導演。雖然現場噓聲連連,但《年輕的阿邁德》還是讓達內兄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叫阿邁德的少年被誤導成為宗教狂熱分子,執迷不悟要殺自己老師的故事。
圖說:《年輕的阿邁德》劇照 官方圖
《悲慘世界》獲得評審團獎,電影講述了法國北郊青少年與警察暴力衝突的故事,導演拉德·利本人就出生於法國的暴力街區,之前拍了15年紀錄片。同樣獲得評審團獎的巴西電影《巴克勞》,則虛構了巴克勞這個巴西鄉村反抗美國殖民主義者的故事。不過評委會主席岡薩雷斯也表示,電影反映社會問題很重要,但評獎還是要視乎電影質量本身。
華語片空手而歸
今年一共有五部華語長片入選戛納電影節,恰好遍布四個單元,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最受關注,也最受期待。刁亦男柏林擒「熊」五年後,再度出手,影片在光影的使用,視效的探索上都有令人驚喜之處,導演對於類型片與作者表達之間的糅合,也更加駕輕就熟。但在今年激烈的競爭中,「南方車站」未能殺出重圍。其他四部華語電影,或因為導演手法的稚嫩或議題設置的普通,也都沒能獲得獎項。(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孫佳音 戛納今日電)
相關鏈接: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棕櫚:《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韓國)
評審團大獎:《大西洋》(導演:瑪緹·迪歐普,塞納加爾)
最佳導演:《年輕的阿邁德》達內兄弟(比利時)
最佳男主角:《痛苦與榮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西班牙)
最佳女主角:《小小喬》艾米麗·比查姆(奧地利)
最佳編劇獎:《燃燒女子的肖像》瑟琳·席安瑪(法國)
評委會獎:《巴克勞》(巴西)&《悲慘世界》(法國)
特別提及獎:《必是天堂》伊利亞·蘇雷曼(以色列)
金攝影機:《我們的母親》(瓜地馬拉)
短片金棕櫚:《我們與天空的距離》(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