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樂年間發生的起義,女首領大鬧一場後銷聲匿跡,皇帝拿她沒辦法

永樂年間發生的起義,女首領大鬧一場後銷聲匿跡,皇帝拿她沒辦法

農民起義是從先秦到清末一直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層出不窮,歷朝歷代從未斷絕根除這一問題,他們重創打擊著王朝的統治和安寧。自古以來,農民起義軍的出現都是一個說簡單不簡單、說複雜不複雜的原因,農民起義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農民,農民為什麼冒著殺頭的風險起義?因為沒東西吃要餓死了,糧食吃完了,草根吃完了,樹皮啃完了,觀音土也在吃,死了不少人。不起義就是餓死,而餓死在數十種死亡方式中算得上最痛苦的一種。官逼民反,是統治者們逼著百姓造反。農民起義軍的下場通常好不到哪去,尤其是起義軍領袖,然而在永樂年間發生的起義,一位女首領大鬧一場後銷聲匿跡,皇帝拿她也沒辦法。

王朝初期容易出現盛世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筆者就先和大家介紹一下:一是災荒年的亂世剛過,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王公貴族,都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休養生息的必要性;二是戰亂年代人口銳減,人均可分配的土地增多,發生無立錐之地的情況幾乎不可能;三是盛世的出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王朝初期全局備有。明朝第三位,或者是是第二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統治全國期間,被稱作永樂盛世,就是在這樣一個被歷史上吹捧的世所罕有的盛世中,竟然還有農民起義。

首先在這裡說明一下,永樂盛世的出現是必然的,換個皇帝來也會出現類似這樣的盛世,為何呢?因為元末明初死了一大批人,靖難之役又死了一大批人,全國能吃飽飯的人遠遠超過要餓死的人,也就是既得利益者遠比失去利益者多。永樂大帝精明一世,文武雙全,竟然在他治世期間發生農民起義,這不是打臉嗎?而且這支起義軍的領袖還是個女子,真可謂奇恥大辱。

唐賽兒出生在洪武末年和建文元年的交替之際的山東一州,此時正發生著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血腥鬥爭,唐賽兒正好身處兩軍交戰地,兵荒馬亂,匪兵橫行,城頭隨時變換旗幟的地方。唐賽兒從小習練武藝和吟誦佛經,習練武藝是保護自己,吟誦佛經是尋找心靈寄託,這是當時很多山東等地的人選擇做的事。

靖難之役的主戰場是在北京到南京這一條直線上的所有行省,山東是最主要的戰場,無數百姓再次流離失所,生的人常常比死的人更痛苦,因為活著的人忙於生計,種了一年的糧食說被搶走就被搶走,莊稼更是被踐踏的不成樣子。靖難之役結束,新即位的朱棣沒停止自己腳步和放下自己野心。

遷都、修繕宮殿、挖通運河、轉運糧食等等,這哪一項不是需要大量青壯勞動力。戰爭結束常有瘟疫出現,此次也不例外,山東、河南、山西等地瘟疫、水災、旱災、徭役沉重等等,很多家庭只能賣妻鬻子苟活,遷徙他地。這就是唐賽兒起義的大背景。

唐賽兒有個丈夫名林三,死於災荒。唐賽兒被世人稱為「佛母」,皆因她有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而她得到的這些東西的過程也非常傳奇。唐賽兒是山東、河南等地一些活得很艱難、活不下去的人的信仰和神明。白蓮教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十一日正式起義,唐賽兒是領袖。

四方雲集響應,唐賽兒的起義軍不到一個月就發展至2萬多人,分工有序,聲勢浩大,佔領不少州縣。明廷震動,皇帝朱棣也重視起來此事,專門派出使者,許以重利。唐賽兒不予理會,還將勸降使者斬殺。朱棣包括其餘朝廷諸公也意識到,此事無法善了。

唐賽兒的起義部隊充滿著宗教色彩,打起仗來悍不畏死,連戰告捷,接連殺死明朝兩員大將。但胳膊擰不過大腿,當朱棣認起真來,唐賽兒完全不夠看。唐賽兒帶領的起義從開始到結束七十天不到,卻依舊重創了明王朝。在起義失敗後,其他起義軍首領接連被處死,唐賽兒從容離去,從此銷聲匿跡。朱棣覺得她有可能偽裝成尼姑道姑逃過此次殺劫,便下詔「凡北京和山東境內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詰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就是這樣查找,還是沒有查出個所以然,朱棣震怒,把此事相關文武官員一把全拿下,包括明軍指揮官、參議、按察使、布政使、各縣官吏等。

唐賽兒去哪了?沒人知道,有人猜測她是羽化升仙了,有人猜測是隱姓埋名過起普通人的生活。山東一些地方的百姓自發為她修建雕像、祠堂、命名城寨等。

後話:唐賽兒的目的達到了嗎?達到了。明成祖在此事過後,免除一些災情較為嚴重地區的徭賦及發放了賑災的田糧,許多百姓因此活了過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是如何做到「不用百姓一粒粟,養出百萬驍勇軍」的?
他是中國歷史最受寵的戲子,扇皇帝耳光得重賞,罵皇帝是狗不受罰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