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反獨促統」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

「反獨促統」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

作者:陳士良,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

文章來源:香港中評網

自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大陸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1992年後,又將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中雙方接觸、對話和商談的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島內「台獨」分裂勢力,並在「反獨促統」中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主導權。當然,在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過程中,反「獨」只是手段,促統才是目標,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台灣現實情況,與時俱進位定有效對應措施,才能夠取得更好實際效果。

一、「台獨」是島內分裂勢力「反中、抗中」、騙取選票的政治炒作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直至蔡英文,包括許多民進黨上層人士都非常清楚,在當前全世界一個中國大框架下,「台獨」(尤其是法理「台獨」)根本不可能實現,他們主要是通過「切香腸」的方式推動「漸進式台獨」,企圖以時間換空間。所以,「台獨」目前僅僅是島內分裂勢力「反中、抗中」、騙取選票的政治炒作。

1、台灣目前還沒有「台獨」大市場。儘管島內有一部分「台獨」分子,始終圖謀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但他們並沒有獲得廣大台灣民眾認同和支持。即使民進黨目前分別於2000年、2004年和2016年在台灣贏得了三次地區領導人選舉,但絕大部分民眾主要是因為不認同國民黨的一些做法,並不是支持民進黨「台獨」主張。

從2004年至2008年,陳水扁利用其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機會,不顧海內外堅決反對,執意舉行了六項對兩岸關係極具挑釁性的「公投」,其中最主要的是2004年「防禦性公投」(也稱「和平公投」)和2008年「入聯公投」。2018年,島內分裂勢力又推動了所謂「台灣正名公投」。但是,上述這些挑戰兩岸關係的「公投」最後都沒有獲得通過。這充分說明台灣目前還沒有「台獨」市場,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仍然是廣大台灣民眾的主流民意。

2、美國目前不希望兩岸改變現狀。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為了阻擾中國崛起,總是不斷打「台灣牌」來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甚至超越美國,動搖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因為「台灣牌」對於美國來說成本最低,但效果比較明顯。不久前,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眾議院又通過了兩個涉台法案——「台灣保證法」和「重新確認美國對台灣及對執行台灣關係法之承諾」決議案,這充分說明他們就是要運用「台灣牌」來牽制中國,使中國失去(至少干擾中國)良好的戰略機遇期,阻擋中國的發展步伐。

但是,根據目前的兩岸形勢,美國也不希望看到中國(大陸)在認定面臨「台灣獨立」時,名正言順地運用《反分裂國家法》的條款,採取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所以,美國國內前段時間就有人反對以「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為代表的台灣深綠人士試圖積極推動的「台獨公投」。因為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他們希望兩岸目前繼續維持現狀,所以主流意見不會同意和支持「台灣獨立」。

二、促統和有效支統是我們現階段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正由於台灣目前還沒有「台獨」的大市場,美國等主要大國及整個國際社會都堅決反對台灣舉行「台獨公投」,更不會同意「台灣獨立」,所以,促統和有效支統是我們現階段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1、積極做好島內媒體的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台灣社會之所以會出現不少人與大陸有非理性對抗的今天,應該說除了敵對勢力的反共宣傳和教科書的作用外,台灣的親綠媒體也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為此,我們在無法介入其教科書調整的情況下,一定要做好島內媒體的工作。任何事物的轉變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促統也是一樣。媒體長年累月的宣傳報道,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讓一個人的思想發生轉變的重要途徑。

目前島內有部分媒體在文章編排和節目製作上比較客觀,他們在報道中傾向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希望台灣各界抓住大陸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使台灣的經濟搭上順風車,以此提高島內民眾的福祉。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正面意義,我們一定要加強與這些媒體的交流與合作。

2、台灣的統派政團是促統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們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兩岸關係過去幾年的和平發展,島內的統派力量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其中台灣新同盟會、新黨、團結自強協會、中國統一聯盟、中華統一促進會、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灣統一會、民主團結聯盟、擎天協會、夏潮聯合會、勞動黨、全民民主統一會等政治團體,雖然目前人數不多,但他們可以是未來燎原的星星之火,是我們在島內促統的重要基礎力量。我們應該支持他們在島內發聲,並鼓勵他們積極吸收更多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年輕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成為促統的播種機和宣傳隊。

3、用「理性統」對抗「天然獨」。自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島內的「台獨」勢力通過對中小學教科書進行「去中國化」的調整,培養了一屆又一屆具有濃厚的「台灣主體意識」,並帶有「天然獨」傾向的青年。2014年發生「太陽花學運」的主要原因,就是台灣當局不斷「去中國化」,加上島內分裂勢力煽動所造成的結果。不過近年來,一些原來參加過「太陽花學運」的青年已經在事實面前逐漸改變了想法,有的為當時的無知而感到後悔與內疚,個別青年甚至比較理性地認同兩岸應該一起攜手,振興中華。我們可以稱這些台灣青年為「理性統」。

隨著我們國力的不斷增強,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惠台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位,這種「理性統」的青年一定會越來越多。為此,我們應該組織力量去發現和挖掘這樣的典型事例,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將這些人聯絡起來,由他們這些「理性統」去對抗「天然獨」,使更多的台灣青年逐漸趨於理性思考,不斷認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近年來,我們陸續出台的不少惠台措施,讓很多島內民眾比較「有感」,所以,廣大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有明顯的好轉,這是我們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良好基礎。為此,在當前的國際形勢和台灣現狀面前,我們的反「獨」促統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對於島內分裂勢力的「台獨」小動作,無需調動更多資源去應對,以免影響和干擾我們的戰略機遇期。如果我們大動作反擊,反而會成為民進黨用來挑動台灣民眾與大陸對抗情緒的「有力武器」。至於促統,則應該隱含在兩岸各領域的交流過程中,讓台灣廣大基層民眾越來越認識到,大陸是友善的,大陸是真誠的,大陸是可以信賴的,兩岸是「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智能科技展:帶你體驗未來智慧生活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