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毛澤東為何這麼喜歡讀《道德經》?

毛澤東為何這麼喜歡讀《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我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

其書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歷代帝王如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皆御注推廣,道教內外註疏發揮者甚多。

一生嗜書如命的毛澤東,早在青少年時代對《道德經》一書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

其後,毛澤東對《道德經》這部書深有涉獵,而且引用精當,致成名句。

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講到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其中說到要「互通情報,這對於取得共同語言是很重要的」,批評「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語出《道德經》第80章,體現的是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後來用來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1945年4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中,在談到面臨的困難和應對的目標時,毛澤東說:「我和國民黨的聯絡參謀也這樣講過,我說咱們的目標:熬頭條,就是老子的哲學,叫做『不為全國先」。就是說,咱們不打熬頭槍。」

他引用了老子「不敢為全國先」的名言,意思就是先棄後取,先退後進,先讓後爭,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

實踐證實,毛澤東的這一戰略計劃是富有遠見的。

1949年8月18日,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悄然離去。

毛澤東寫了《別了,司徒雷登》一文,其中談到:「多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么?」

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句引語出自《道德經》第74章,原文是: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孰敢?」

毛澤東這裡說的「民」是指有志氣、有骨氣、有能力的中國人民,面對美蔣威脅奮起抗爭。也正是這些中國人民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後,直至晚年,毛澤東依舊常讀《道德經》,在發言、談話、文章中每每引用老子名言,並十分重視對老子思想的研究。

1957年2日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中談到:「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老子在兩年以前就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並舉出了日本侵佔中國最後失敗的例子。

老子這句極富哲理的語言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有關對立統一和矛盾轉化的問題,這正是毛澤東極其看重的一點。

毛澤東對《道德經》愛不釋手,每到一處必帶《道德經》。

例如,1959年10月23日,出行前他指名要帶走的書籍中,便有「關於《老子》的書十幾種」。

在毛澤東宏偉的詩文里以及在他繁忙的日常生活、書信中,常常可以看到他靈活地運用道家語言的例子。

此外,毛澤東對《莊子·逍遺游》的鐘愛,對受道家影響很深的詩人李白、李賀的讚許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探討。

好書推薦

《道德經白話解讀珍藏版》|趙孟頫稀見行書、八大山人插圖珍藏版、雅音吟誦讀本 經典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林清玄:我以為,成功應該很快樂
明倫書院2019年4月總回顧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