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時多病,皆因少時多欲;暮年少壽,皆因壯年少眠!

老時多病,皆因少時多欲;暮年少壽,皆因壯年少眠!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講解》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首,咱們來談一個話題。這便是:老時多病,皆因少時多欲;暮年少壽,皆因壯年少眠。

嗯,讀起來,頗為對仗,朗朗上口。

這話誰說的?筆者說的。它雖然不出古來聖賢之口,但蘊含古今養生之道。

先來說說前半句吧。

看官,你可知道,在我國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養生家,名字叫做嵇康。他通覽古今養生之道,忽然有一天腦洞大開,琢磨出八個字來,看似遊離常道,卻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這便是「穰歲多病,飢年少疾」。穰是什麼意思?答曰豐收、豐盛。就是說,在衣食無憂、物質條件豐厚的的時候,人們往往多病。但是在吃不飽的年頭裡,人們卻少有疾患。

這個話,放到今天似乎頗有道理。在建國之初,咱們中國人的慢性病似乎不像現在這麼多。尤其是心腦血管病,更沒有如今的井噴趨勢。相反,如今物質生活條件豐厚了,病反倒多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老時多病,皆因少時多欲」,就是咱們在物質條件好了以後,慾望也成倍地增加了。

這個慾望,最明顯的,體現在食慾上。我們中國人的飲食,已經全然偏離了老祖宗們的基本狀態,向著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方向發展。沒有肉,卻能吃下去飯的人,不多了。好東西,吃過還想吃,嘴裡一閑著,似乎就難受。毫不客氣地說,這種以吃為主的欲求表達,已經成了當下不少國人的生活常態。

其實,這是犯忌諱的。唐代的孫思邈早就說過:「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生痰澼」。「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事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就是說,好的狀態下,我們不要大吃大喝,而是要少量而頻繁的小吃小喝,千萬不能攝入過量。攝入過量,就容易生痰濕、積聚。《素問·上谷天真論》也告訴我們:「其知道者……飲食有節」。飲食能否自主地節制,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得道的標準之一。

咱們現代人的很多病,尤其是老年以後的病,多是年輕的時候食慾不得控制所致,如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腦梗等等。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忘記了古訓,全然被眼前的物質條件迷惑,於是就在其中不斷沉淪,最終釀成惡果。

當然,多欲,不僅體現在食慾上。有了房子,想要更大的。有了車子,想要更快的。有了豐厚的存款,還想要外快。這些慾望積累起來,就會化火,令我們偏離「恬淡虛無」、「真氣內守」的狀態。如此下去,我們就上火,就焦慮,就影響免疫力。到老了,病就找回來了。

所以,我們要反思。

再說說後半句——暮年少壽,皆因壯年少眠。

人到暮年,壽命太短,很多人沒活夠。你知道嗎?原因在於我們年輕的時候,睡得太少了。

有人可能會說了:「我睡得才不少呢!白天上班的時候,動不動就來一覺」。其實,我們這裡說的,是你在當睡的時候不會,該眠的時候眠得太少。至於說大白天拚命睡覺,不該眠的時候使勁兒眠,那是無濟於事的。

看官,您記住。一個正常的人,如果晚上睡得好了,白天除了午後睏乏外,其餘時候不應該想睡覺的。原因在於,入夜之後的睡眠,相當於一個人生命的一小段輪迴。天亮睡醒了,好似一次重生。在晚上睡眠的這個時候,我們的氣血重新歸於調和,我們的陽氣重新得到升發,我們的陰陽重新歸於平衡。這就是一次重生,這就是夜晚我們應該通過睡眠,得到的最大滋補。而錯過了晚上睡眠的機會,如熬夜不睡,或者黑白顛倒著睡,就錯過了「重生」的機會,事後再怎麼彌補,都無法根本改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出現一個奇怪現象——我明明睡了,卻依然沒精神,白天的時候哈欠連天。

這樣的狀態持續久了,身體欠債就會越來越多。到了暮年,壽命就會受影響。顯然,別人的身體,每天夜裡都得到修整,而你的身體,偏偏得不到應有的保養,不短壽才怪呢。現在有不少八零後的中年人開始到醫院看心律不齊、心慌心悸了。為什麼?青春年少的時候,全顧著上網、打遊戲了。

到這裡,您可能會問了,晚上具體怎麼睡,才算不辜負自己的身體呢?從時間而言,晚上10點鐘上床睡覺,早上5點以後起床。做到這一點,身體對你就感激涕零了。在此基礎上,若根據節氣略加調整,更好。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所言,春季夏季「夜卧早起」,即入夜就睡,早點起床。秋季「早卧早起」,早一點睡覺早一點起床。冬季「早卧晚起」,早一點睡覺晚一點起床。如此,則順應司機陰陽二氣的變化,於養生善莫大焉。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頭頂有個「失眠死角」!打開了,你就睡著了
想不到胖大海還有這功能!治結膜炎,一貼就好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