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航母已進入攻擊陣位 伊朗數百枚導彈待命 專家:吸取前車之鑒

美航母已進入攻擊陣位 伊朗數百枚導彈待命 專家:吸取前車之鑒

自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美國就開始對伊朗重啟嚴厲的經濟制裁。儘管制裁力度不斷升級,卻未能夠迫使伊朗屈服。伊朗表示,將會繼續履行核協議,但不會按照美國的要求重新進行核談判。經濟施壓無效,美國又戰略轟炸機部隊已部署卡達的空軍基地,,其航母戰鬥群已從阿拉伯海進入阿曼灣最佳攻擊陣位,現在看來美國基本完成動武準備。伊朗方面除了部署防空導彈系統外,其數百枚導彈也隨時待命反擊。有分析稱,雙方一旦擦槍走火,戰爭就將無法避免。那麼,伊核問題究竟是怎麼回事?特朗普政府調兵遣將是真的準備開打了嗎?

眾所周知,上世紀70年代前後,美伊關係非常密切,伊朗甚至還被美國認為是其在波斯灣安全的「保衛者」。有基於此,美國樂見伊朗在中東的崛起,並為伊朗發展核工業打開了方便之門。在所有西方國家中,美國率先幫助伊朗建立了第一個原子能研究中心與核反應堆,同時還有數千名伊朗的科研人員前往美歐接受專業核技術培訓,這為伊朗發展核工業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然而,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對伊朗核工業的發展態度急劇轉變,曾經的「大力支持,慷慨援助」,一夜之間變為「竭力反對,四處刁難」,不僅已經簽訂的核項目合同被取消,美國還聯合歐洲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和軍事技術封鎖。此後,伊朗的核工業也逐步演變為牽動世界神經的伊朗「核問題」。

目前,伊朗「核問題」爭論的焦點,實際上是伊朗的核工業是姓「民」還是姓「軍」的問題。伊朗認為,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署國,其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況且核工業發展是為了合理開發核能,滿足國內對能源的需求。但特朗普政府卻認為,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不可能存在能源問題,所以伊朗的核工業是在以「民用之名」行「軍用之實」。事實上,早在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的核工業就進行定期嚴密監督與核查,伊朗也一直在按要求執行伊核協議。不過,特朗普政府卻認為「伊核協議」不僅沒有限制伊朗的導彈計劃,而且還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擴張打開了方便之門。此外,特朗普政府甚至還懷疑伊朗的彈道導彈已具備攜帶核彈頭能力。

實際上,伊朗核問題的本質就是美伊的「關係問題」。上世紀70年代前後,美國不僅幫助伊朗啟動了核計劃,還為其提供大量的技術支持與援助。然而,伊斯蘭革命後,美伊兩國關係降到冰點,美國不僅停止所有對伊核工業的援建項目,還對伊朗實施各種經濟和軍事制裁。而在美國扶持下起步的伊朗核工業,如今卻成為了美國的「心頭大患」。其實,若將伊朗的核工業與以色列的核工業進行橫向比較,就可以發現「核問題」只不過是特朗普政府打壓伊朗而使用的一個幌子罷了。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鐵杆盟友,其擁有核武器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美國從來都視而不見。而一個時常與美國叫板的「伊朗」,即便是和平利用核能,也會被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因此,伊核問題的本質還是美伊兩國的「關係問題」。而從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的那一天開始,就表明美國根本無意解決「核問題」,而是以此為幌子藉機削弱伊朗的國家實力,逼迫伊朗簽署城下之盟。

綜合分析,即便伊朗同意與美國進行新的核談判,美國也會以其他的理由和借口遏制伊朗。德黑蘭方面已經表示,即便遭到美軍轟炸,也不能讓伊朗屈服,伊朗更不會放棄本國的核工業。有軍事專家表示,伊朗具有如此大的意志和決心,想必也是吸取了前車之鑒。在美國的軍事威懾和經濟制裁面前,薩達姆和卡扎菲「自廢武功」,分別銷毀了本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放棄發展核計劃,最終卻落得「國破人亡」的悲慘結局。顯然,伊朗不想重蹈伊拉克和利比亞的覆轍。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殿成軍情觀察 的精彩文章:

軍事衝突升級 以軍數百枚枚導彈猛烈轟炸 此大國說了句公道話
鐵杆盟友油輪遇襲 美軍嫁禍於人的苦肉計?伊朗:不是我乾的

TAG:張殿成軍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