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教師減負遠比目錄清單複雜得多

教師減負遠比目錄清單複雜得多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版連續刊發了幾篇關於教師吐槽負擔過重的文章,這都折射出基層教師負擔過重的不爭事實和對於儘快為教師減負的迫切心情。但是筆者以為,基層「教師減負」遠比教育部制定的「目錄清單制度」還要複雜的多。原因有三:

其一,教師負擔並非全部來自系統自身。從多年的從教經驗來看,基層教師負擔既有來自教育行政部門自身的,也有來自教育系統之外的,如文明學校創建、食品安全縣迎評、交通安全學校、衛生城創建、禁毒學校評估等,還有以「從娃娃抓起」名義的各種「進校園」活動。對於部門而言,或許只是一項例行工作,但對學校而言卻帶來大量的「材料困局」,也給教師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

以去年筆者所在縣創建省級衛生模範城為例,創城期間,衛生部門不僅要求各學校抽調教師組成材料組補造過去3年的材料,而且還在迎評期間要求教師每天上午上街打掃衛生,教師們嘖有煩言。

其二,教育部門難以拒絕系統外的「苛捐雜稅」。對於系統自身的「瘦身減負」教育行政部門也許能說到做到,但是對於系統之外的「苛捐雜稅」,基層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就難以說不。這與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級別、許可權制約有關,如基層鄉鎮隨意在學校借調教師去幫忙,更與基層一些部門錯位的政績觀、工作觀有關,一有什麼工作就想到找學校,而學校實際上是一個弱勢單位,人家找來了,不敢不答應,否則就是「不支持工作」,容易導致今後學校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以進校園為例,稅收知識、計劃生育、廉政、慈善文化、中醫文化、防火救災進校園等,活動本身的意義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一些部門為表明自己「做了工作」,要求教師拍照片、填表格、寫總結、寫報道,開展方式粗糙,有的活動甚至完全淪為形式主義,校園寧靜的生態漸漸被打破,學生和教師無法招架。

其三,教育自身「檢查瘦身」仍任重道遠。為何這樣講?這是因為在基層教育生態還不理想,一些教育管理改革特別是推行多年的教育「管評辦」改革尚未真正落實到位,基層學校辦學自主權尚未真正獲得,一些基層教育行政幹部不願或不想完成「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

實質上,教育作為鑲嵌在社會中的一環,教師負擔重暴露出的還是基層社會治理中「評比多、檢查多、材料多,基層工作人員負擔重」的頑疾。有鑒於此,教師減負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而是涉及多個部門的系統工程,這一方面需要的是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快基層社會治理的進程,糾正基層走偏的督察檢查思維和工作「政績觀」,叫停對學校過多過頻的檢查督察,把寧靜還給校園,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另一方面,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的「管評辦」改革,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儘快到位,教育行政部門在工作中克服「唯我任務獨尊」的思想,淡化管理色彩,強化服務意識,切實為學校專業辦學提供良好環境,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課程、良好平台,才能切實減輕基層學校負擔、教師負擔。(作者為基層教育工作人員 雷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媒體:「水氫發動機」是純忽悠 政府投的40億該咋辦?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