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深度好文)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01
- 爭辯無用。
卡耐基能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在宴會上,坐在他右邊的一位男士講了個笑話,這個笑話裡面引用了一句話,並解釋這這句話來自《聖經》。
卡耐基指出那句話是來自莎士比亞的某部作品,兩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於是,卡耐基帶著這個問題,去問另一個對莎士比亞著作十分熟悉的朋友。
這位朋友聽後,用腳在桌底碰了碰卡耐基,然後贊同了那位男子的觀點,表示那句話是出自《聖經》。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十分不解地問那位朋友,為什麼要「偏袒」錯誤的一方。
朋友說,指出他的錯誤,會讓他丟臉,而且他也沒問別人意見,也沒必要和他頂嘴,和人面對面地對著干是不明智的。
卡耐基聽後深以為然,並得出結論,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因為爭論中是沒有贏家的,只會讓雙方比之前更加堅持自身立場。
就算你在爭論中處於上風的位置,但對方的自尊一旦受到傷害,就會心生怨恨。
普通的爭論尚且這麼損耗心力,一旦爭論的對象不是和自己同一層次的人,就更是浪費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02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更是自我消耗。
我出身小鎮,很多女孩在上完初中就輟學外出打工,鄰居家的姐姐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一家美容院工作,活兒不累,掙得不少,自己打扮得也體面,每年過年回家,都能贏得一片驚羨的目光。
我大三那年的春節,在她家院子里曬著太陽,拿著手機刷資訊,她突然嘟囔了一句:「我手機呢?」
這時她身邊的媽媽接話說:「快找找,好幾千塊呢,可別丟了。」
沒一會,她在自己的大衣口袋裡找到了。院子里一個上了年紀的嬸嬸問了句:「什麼手機?值這麼多錢。」
那位姐姐像是久等了這句話似的說:「嗨,蘋果的最新款,這個牌子的手機就是貴,也沒多好用。」
我看了下自己的手機,是自己用兼職家教的錢剛換的,不到1500。
我沒接話,繼續自顧自地看手機。
她再次主動開腔問我:「你們這些大學生,現在是不是上課下課都愛玩手機?難怪現在近視的那麼多,要我說,不是看書導致的,是看手機看的。」
我說,我眼睛初中就近視了,那時候還沒用手機呢。
她不折不撓,繼續說,你是不是快畢業了?現在大學生這麼多,工作不好找吧?
上次我店裡來了一個名牌大學生,還問我們招不招人,要我說,現在讀書也沒什麼用,不如早點出社會積累工作經驗。
接二連三的挑釁之後,我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氣,剛準備把腦子裡打好了草稿的反擊一股腦倒出來,我媽就站在自家門口喊我去招待客人。
到家之後,我氣呼呼地對我媽抱怨:「他們一家人都是什麼人啊?會不會說話?」
我媽倒是很平靜地說:「從小讓你多讀書,就是為了不讓你成為和她們一樣的人。想法差太多,誰都吵不過誰,讓她說去吧,沒必要失了和氣。」
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了我媽做人的智慧。
因為接觸的圈子不同,我沒辦同意鄰居的「讀書無用論」。
而她,也無法明白,讀書的作用,絕不僅僅體現在能買得起時髦的衣服,和最新款的手機;
那些大學畢業暫時沒找到合適工作的人,從來不會後悔自己上了大學,相反,那些早早輟學,發現生活之路越走越窄的人,後悔自己沒多讀書的概率,要大得多。
人不分三六九等,但人認知的層次是真的有差別的,認知水平不在一條線的人,聊不到一塊去。
和同層次的人爭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論就會演變成人身攻擊。傷人傷已的同時,也玷污了自己的價值觀。
03
-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林肯先生在對要不要與人爭辯這個問題上,說過一段很著名的話:
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爭辯的結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其後果是難以讓人承擔得起的。
與其跟狗爭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
雖說隨便把人比作狗有些不禮貌,但事實就是如此,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爭辯和解釋。
不多說,才是最好的反擊,以及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一家火鍋店內,一個男子對服務員大吼大叫,隔壁桌的受到打擾後,瞟了男子一眼,男子看了有些不舒服,開始罵罵咧咧。
隔壁桌的覺得自己是被打擾的一方,什麼都沒說,對方倒是出言不遜,心有不服,就爭論了幾句,最終雙方大打出手,都受了傷。
生活有些飛來橫禍躲無可躲,但有一些傷害,是可以靠少說話去避免的。
不爭辯,不多說,不是懦弱,而是明白,人與人之間認知的差距,不是可以靠語言能銜接的,因為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
明白人與人之間隔著很多堵牆,我說話你不是聽不清,而是聽不懂,我就沒有必要費心思翻過牆,來到你的世界,再多說幾遍。
也開始懂得,與其爭辯,不如「爭冠」,逞口舌之快不算什麼本事,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點。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刻:
你說喜歡自己工作的氛圍和前景,別人說還不是掙不到幾個錢;
你說結婚急不得將就不得,別人說再不抓緊就沒人要了;
你說生活要有儀式感,別人說普通百姓瞎講究;
認知不在一個層次,說再多也無益。
懂你的人,你不說他們自然懂你並支持你;
不懂你的人,解釋就是爭辯,而爭辯就會生出更大的嫌隙甚至是災難。
《聖經》中有句話:「儘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只要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一直相信,時間,會為沉默的人爭辯。
比如鄰居家姐姐,年紀漸大之後,更多青春貌美的姑娘頂替了自己的位置,而自己因為學歷有限,晉陞之路受阻,正在考慮要不要考一個成人大學。
04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面對種種不良揣測的蓋茨比曾經說過一段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時候,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所擁有的那些優越的條件。
這些話或許有些自視甚高,但未必不可以當做自己避免爭辯的座右銘。
因為每個人的三觀不同,對同一件事的衡量標準也各有差異,「懂得」原本就屬於稀罕之物。
所有的意見分歧,都要去爭辯,人生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曾擔任捷克總統的哈維爾曾經提出過8條《對話守則》,其中有5條是:
- 對話的目的是尋求真理,不是為了鬥爭;
- 保持主題;
- 不做人身攻擊;
- 盡量理解對方;
- 不要堅持錯誤不改。
在與人對話中,如果做到了這三點,對方還是喋喋不休,那就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己說一聲「恕不奉陪」,然後保持沉默了。
※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深度好文)
※人在做天在看,別給自己找麻煩!(深度好文)
TAG:善良的小阿獃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