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公有雲選型系列:IaaS同質化後,公有雲如何選?

公有雲選型系列:IaaS同質化後,公有雲如何選?

目前,絕大多數公有雲服務商都提供IaaS服務,由於技術相對成熟,差別已經不大。由於大多數企業上雲都是從IaaS切入,而IaaS的成熟和同質化後,給用戶公有雲選型帶來了困惑。

按照傳統的分發,公有雲可以分為IaaS、PaaS和SaaS三層。這三層中IaaS成熟度最高,實現了一定程度標準化,SaaS由於起步早也具有一定成熟度,但缺乏通用性,而PaaS才起步。目前,絕大多數公有雲服務商都提供IaaS服務,由於技術相對成熟,差別已經不大。

大多數企業上雲都是從IaaS切入,而IaaS的成熟和同質化後,給用戶公有雲選型帶來了困惑,功能基本一樣,究竟該如何選?本期我們繼續邀請兩位專家來分享他們自己的上雲經歷。一位是北京微步在線科技在線有限公司(簡稱微步在線)創始人、CTO任政,另一位是至頂網副總經理兼CTO高書葆,至頂網副總編鄒大斌主持本次對話。

任政所在的微步在線是一家專註於網路安全威脅情報領域的創業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為用戶提供辦公和生產環境流量檢測、本地化的威脅情報中心和態勢感知等平台。公司業務全部部署在公有雲上,使用了600多台雲主機。曾先後試用過AWS、阿里雲、UCloud、美團雲等多種雲服務。作為CTO,任政領導了業務上雲全過程。

公有雲選型系列:IaaS同質化後,公有雲如何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高書葆所在的至頂網是一家傳媒公司,早些年IT系統部署在託管機房,後來切換到公有雲,再後來經歷了公有雲服務商的切換。通過雲服務,將IT支出節省了70%以上。高書葆主導了整個決策過程。

公有雲選型系列:IaaS同質化後,公有雲如何選?

通過訪談我能明顯感受到雲服務商的服務對用戶選型和保留客戶時的關鍵作用。在雲技術逐漸成熟、IaaS同質化後,通過貼心、快速響應的客戶服務讓用戶感受到服務商的誠意,這一點變得非常關鍵,它甚至成為用戶最終選擇該服務商的決定性的理由。比如,任政所提出的原則,選型時服務商體量要自己匹配,本質上說的也是服務。還有,兩位用戶對服務商專業的服務印象深刻,而對一般性簡單的紀錄性客服不太讓用戶滿意。在此也呼籲雲服務商除了在產品和技術下功夫外,一定要想法設法提高客戶服務的能力。畢竟,公有雲說到底就是一種服務,既然是服務就要讓用戶感受到這種誠意,一旦誠意感受到了,後面的選型也都順理成章。以下是本次訪談的內容整理。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你們當初的選型過程?

任政:在是選公有雲還是自建私有雲上,我們沒有什麼可考慮的,確定選公有雲。當然選哪個公有雲還是經過一番考慮的。最開始關注公有雲時候,我用AWS的雲和主機做的測評。記得當時花了一周時間詳細看了AWS上與我們業務相關的各種文檔,試用幾次,覺得效果非常好。當時我在朋友圈還發了一篇文章,說我終於體會到了雲計算的魅力。後來我們按照這個標準在國內找,發現當時能匹配這個能力的雲服務商不多。所以,我們從AWS入門,後來由於各種各樣原因選了國內其他雲服務商。

高書葆:我們選公有雲有些機緣巧合。在2015年下半年以前,我們根本沒有要上公有雲的想法。轉變出現在2015年下半年,我們有大量的伺服器要更換,更重要的是這時候我們租的機房也要更換。我要重新去找一個機房,我記得當時已經定好了機房,做了預算要換掉舊伺服器。當時,還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公司調整,原來的負載均衡、防火牆等設備我們不能繼續用了,要另行購買或租用,這樣整體預算又高了一塊。當時,業內已經有人開始用公有雲了,也有人建議我試試公有雲。這才有了上公有雲的想法。和任政一樣,一開始我們也是先奔著AWS去的,畢竟它的名氣大,雲服務功能多,但由於當時架構和我們不太匹配、付費不方便等原因,所以我們並沒有大規模使用它。

主持人:你們是如何最終確定選用哪家雲服務商的?

高書葆:當時青雲和我們比較熟,關係不錯。我們去見青雲技術負責人,他和我們一起在青雲上規划了一下我們的架構,包括應該怎麼去部署,上雲後怎麼去做。他的建議我們覺得很合理,這樣我們就決定了上青雲。

值得一提的是,上雲第一年我們並沒有省錢,省錢是在後來幾年才實現的。原因是上雲之後我們把原來託管的伺服器拉回來了,其中大約一半是要淘汰的,但還有一半是能用的。還好我們後來聯繫一些單位,折價把這些伺服器處理了。因為有了這個經歷,所以我建議傳統企業上雲最好逐步上雲,先混合雲,一兩年後再全部上到公有雲。當然,對於創業企業因為沒有歷史包袱,完全可以直接上雲。

任政:一開始我們試用AWS覺得功能方面都好,但當時有兩個不方便:一個是付款問題,第二是它在美國,我們做安全的,本身還是傾向於選國內的。後來把視線轉到了國內。國內我們也測試了很多,包括阿里雲、美團雲、UCloud、七牛雲、青雲等等。一個個測評下來,我們找一個平衡點,覺得UCloud相對比較好。其實其他幾家也不錯,比如阿里雲,但我們覺得阿里雲它比較大,但這個體量和我們不是特別對等,我們幾百台的雲主機對阿里雲而言是一個小客戶。

我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創業公司要找雲有雲服務商,就要找跟它體量相匹配的,除非你對這個雲依賴性不是那麼強。因為你的幾十、幾百台雲主機對於大雲服務商而言可能是小客戶,提一個工單給他,他按正常客戶來對待你。而到了一個能匹配你大小的雲服務商,雖然它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它很重視你。我們在UCloud就能感受到這一點,我們對它來說是安全行業標杆性的客戶,600台對它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客戶,所以提的一些問題就會及時跟你溝通,微信、QQ等會很及時。

我說的相匹配的雲服務商不是說大家都小,而是說它的規模剛好跟你一直,你進去之後它會足夠重視你,大家實際是相互扶持、相互激勵的關係。

高書葆:這個也是我們當時找青雲的原因之一。雲服務商對客戶的服務是分等級,在大服務商那裡,你打電話過去最常見的是一個聲音很好聽的女客服記錄你的問題,她是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有時候技術人員就會很著急。而當時青雲是由有技術背景的售前給我們回復,如果有問題我們甚至能直接一個微信找到他們技術老大,這在那些大雲服務商那裡是很難做到的。

主持人:在接受服務的時候有什麼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嗎?

任政:當時創業的時候,我們用了美團雲。美團雲的特點是幾乎沒有客服,或者說是研發工程師和產品經理輪番當客服。我們在客服群里提一些工單什麼的響應速度很快,非常快,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有一件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們有一個需求,我和他們說需要添加一個功能。客服說我們有這個功能,我說沒有,然後截了一個界面圖給他。客服說,他知道了,是測試環節有但還沒有上線。我問你們什麼時候上,他很長時間沒說話,我又什麼時候上?他就回復了一個數字3。我說3是什麼意思,3天還是3周?他又回復了一個2,再過了一會又回復了1。然後,他跟我說你刷新一下,我刷新頁面,這個功能按鈕就出來了。這也就是在一個非常極客的公司才會出現,在一個大雲服務商這是不太可能的。

高書葆:找大公司的客服,我們最常遇到的情形就是永遠有一個很好聽的聲音說,給你帶來的困擾很抱歉,我們馬上給你記錄下來反饋我的工程師,然後就只能等消息了。

任政:的確,一些公司3天能給你回復,就得燒高香了,3周能解決問題也很正常的。這種非常極客的公司有這個好處,當然它有不好的一面,就是這種上線方式可能會導致業務不穩定。但對我們這個體量的公司能容忍,我要享受這個便利就要容忍可能帶來的風險。

高書葆:在我們與青雲溝通時,他們客服的專業性給我們很深的印象。基本上是技術人員跟技術人員在溝通,效率高得多,非常快。任政舉的例子很現實,能跟技術人員直接溝通可以很快能解決問題,這一點非常受創業公司和一些中小企業喜歡,有些雲服務商一開始用技術做客服也能拉走很多這些公司。

主持人:這些年你們在雲服務商方面是否有變化?

高書葆:我們用過青雲,後來用金山。這個期間一直在用Azure,因為我們要為微軟做大會直播,這些直播都在用Azure去做。從青雲換到金山主要是架構方面的原因,和我們的IT系統不一致,如果匹配它的架構直接導致成本上升。

任政:早期我們同時用了微軟、阿里、AWS、美團雲和UCloud,我們是多個雲混合一起的。現在大部分業務運行在UCloud上,同時少部分在其他雲上,包括AWS、阿里雲。比如,我們的雲產品就放在阿里雲上。AWS我們還在用,因為有一些業務必須在國外的放在AWS上。AWS一直很好用,沒有發生過問題。美團雲後來戰略有調整,放棄公有雲業務,我們就撤了。其實,對美團雲我們還是很認可的,服務也很不錯,記得當初為了提高性能,曾主動為我們將硬碟替換為SSD。它們對技術很有追求。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微軟Azure雲,尤其是微軟的工程師,他們的專業水平高、能力強,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但它們產品名稱上與國內通用的叫法不一致,讓我適應了一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數據分析可以迫使電動滑板車遵守交通法規?
晶元發展路線圖呈現出減速與發散之勢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