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說乾隆偷盜明朝陵墓材料,用來給自己修陵,是真是假?

傳說乾隆偷盜明朝陵墓材料,用來給自己修陵,是真是假?

民間有句傳言,叫做「乾隆爺,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說乾隆在位的時候,假借修繕十三陵的名義,將明陵「拆大改小」,把偷出來的材料用於給自己修陵墓了。那麼這個傳說有沒有根據呢?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在位時,確實搞過對明朝十三陵的大規模維修。官方記載中,乾隆五十年,乾隆巡察明十三陵,發現地面建築多有損壞,乾隆非常感慨,表示皇家陵墓破壞如此,簡直不忍心看。回朝之後,就下旨意修繕明陵。

這次修繕總共花了兩年時間,花費白銀28萬兩。

那麼「拆大改小」的方案是不是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當時分明督查修繕十三陵的禮部尚書劉墉等人的奏章來看,確實採取了「拆大改小」的修葺方案。

修繕完成之後,多出了不少材料。包括:大小楠木238件,木墩頭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頭折方25700餘尺,花斑石500餘塊,舊磚130萬塊。

這些材料有沒有被用於修建乾隆自己的陵墓呢?根據奏章聲稱,拆下來的材料,「擬運回京城,以備各工取用」,「各工」究竟是哪些工程,紙面上沒有明確落實,其中包不包括乾隆自己的陵墓,這就有待進一步考證了。

野史上說,乾隆主要是看中了明陵的楠木。當時作為棟樑的楠木,每根就價值黃金萬兩。楠木具有天然香氣,而且具備防腐功效,是最佳的制棺材料,而且運輸非常不易,導致價格非常之高。大型可作宮殿樑柱的楠木,更是屬於「有錢都沒處買」的那種。

盜取明朝宮殿材料修葺自己陵墓,在清朝確實存在。據現代考古發現,順治皇帝的孝陵中,便發現了明宮上的建築材料。孝陵的一間陵寢天花板上,正面繪有金蓮水草圖案,後面寫有「清馥殿」字樣。清馥殿正是明世宗朱厚熜所建。孝陵的楠木樑也是拆了清馥殿的楠木料改制而成。乾隆「拆大改小」,運走明陵楠木料是事實,但是否用於自己的建陵材料尚待考證,也許,正是由順治的「拆宮建陵」以訛傳訛而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最倒霉的日本將軍,擺拍照片的時候因鋼盔反光被一槍斃命
越南有這麼一群人,只說越南語,卻是400多年前明朝遺民後代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