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張書旂花鳥作品分享

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張書旂花鳥作品分享

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庄新村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里,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潘天壽、張書旂、吳茀之、張振鐸、諸聞韻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為呂鳳子弟子。畢業後任廈門集美師範教職。1929年應徐悲鴻聘為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又和潘天壽、諸聞韻等結成「白社」切磋畫藝。在畫壇聲譽日隆。擅長花鳥,間寫山水、走獸、人物。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

張書旂作品取法於任伯年,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又得高劍父與呂鳳子親授,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

作品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學院派傑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譽,善於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義畫家」之稱。呂風子贊他「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 徐悲鴻稱其:「自得家法,其氣雄健,其筆超脫,欲與古人爭一席地,而蔚為當代代表作家之一」。

張書旂的花鳥畫,繼承了中國畫以形寫神的傳統創作方法。張書旂覺得師古人、師前人莫如師自然更生動。他每於清晨薄暮,蹲身秘處,窺視鳥兒之神態,故所作花鳥畫,純從寫生中得來,動作的自然,色彩的正確,乃在寫生之外,另有觀察的工夫和心中意會的結果。

張書旂勤於寫生,工於設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紙上,用白粉蘸色點染,計白當黑,手法巧妙嫻熟,極見生動,畫風濃麗秀雅,別具一格。

在南京期間,張書旂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出版有《書旂花鳥集》、《張書旂畫集》等。

著名畫家唐雲曾評價他是「開派畫家」。「能開派的歷史上沒幾個人,其畫才與徐悲鴻在伯仲之間。」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凌承緯表示:抗戰時期,張書旂在重慶開啟了小寫意花鳥畫派,這一畫派在重慶已經開枝散葉,傳承至今。

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書旂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先後寄回來的資金約10萬美元。

在西雅圖,112名中國留學生因戰亂與家庭失去聯繫,經濟來源中斷。書旂挑起重擔,竭力幫助他們解決衣食問題,安心學習。然而,他自己的家鄉淪陷,他在長達五年之久的時間內沒有寄錢回家,家人生活極端困難,靠書旂的母親在家養豬、養蠶維繫家庭生計。

書旂繪畫技術爐火純青,揮手立就。美國人問,培養一個像他這樣的畫家需要多少時間?他回答:「5000年的中華文明加上我的歲數。」

書旂常常對子女說,一位藝術家就像一條蠶,吃下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必須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繪畫事業上。他還打算作一次環球旅行,經蘇聯再次回國,但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他不幸得了胃癌,手術無效。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編寫完成了《翎毛集》、《書旂畫法十章》,本來還打算完成《花卉集》的編寫,但生命之光已經耗盡。1957年8月18日,書旂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享年57歲。

書旂在美國十多年,許多朋友勸他加入美國籍,以方便工作與生活。但他說,我有國籍,為什麼要加入美國籍?雖身在異鄉,但他在作品上的題款總是「浦江張書旂」,足見其對祖國對家鄉的眷念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書畫 的精彩文章:

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為廉——任仁發馬畫鑒賞
清 王翚《仿古山水冊》分享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