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利:維護亞太安全的危與機
研究當前的亞太安全秩序,有兩個前提不得不引起高度關註:一是對時代特徵的不同判斷,將導致不同的安全理念和行為方式,形成迥異的戰略選擇和歷史軌跡。中國認為世界進入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而美國認為世界重回大國競爭時代,要按照「美國第一」的價值取向,在戰略競爭和對抗中謀求全面優勢。二是美國在安全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於國際規則的蔑視和對於其他國家內政的粗暴干涉,將導致或加劇地區熱點問題的複雜化,打亂地區國家經濟發展的正常節奏,抵消亞太國家為地區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第一,塑造起點,在謀求安全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多元並存是亞太地區國家最明顯的特徵,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樣性以及交流互鑒始終是亞太地區進步的強大動力。每個國家謀求變革、追求民主,是正當權力,無可厚非。但擁有和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也很重要,應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喪失了自身的獨立性,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受制於人,很難說這個國家是安全的。這種獨立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是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中國有個成語「殊途同歸」,通往一個目標,客觀上存在不同的路途,沒有最好,只有合適。適合於自己國家國情的發展道路,只能由本國的人民做出選擇。選舉民主是民主,協商民主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一種模式不能解決所有國家的問題,生搬硬套或者強加於人都會產生水土不服。二是自主解決國內或域內安全問題的能力。國內出現矛盾和分歧,或者與其他國家出現爭端時,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在雙多邊的框架內自主解決問題。不要輕易讓外部勢力插手國家的內部事務,也不要輕易讓域外國家插手域內國家的安全事務。任何軍事同盟都是雙刃劍,都會部分讓渡自己的主權,都會破壞地區戰略力量的平衡。既不要干涉別國的內政,也不允許其他國家和政治勢力干涉自己國家的內政。三是旗幟鮮明的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說不。中國人處理台灣問題是國家統一問題,必須堅持由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用中國的方式來解決,堅決反對也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的插手和干涉。如果說中國有什麼不能妥協讓步的地方,這就是一條不容衝撞的底線。
第二,校正焦點,把可持續安全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亞太地區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面臨來自安全和發展兩個方面的「赤字」都很嚴重。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戰亂衝突、恐怖主義、移民難民危機都能從貧困落後上找到根源。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貧瘠土地上,長不出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總鑰匙。」亞太安全與亞太發展緊密相聯,發展是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安全是促進發展的條件。安全和發展並重才能實現可持續安全。
不能只推廣民主制度,不關心和平建設。一個國家不管什麼政黨執政,走上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如果不能聚焦發展的主題,積極改善民生,那就很難從根本上獲得執政的合法地位。
南海問題既是安全問題,也是發展問題。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不僅是最終解決南海問題的必要條件,而且是確保各國發展的重要命脈,破環南海的航行自由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中國與東盟國家解決南海問題的政治智慧在於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攜手達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 維護共同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任何試圖誘使中國和東盟國家偏離發展的黃金軌道,陷入並不存在的「安全命題」進行惡鬥,都是別有用心。
亞太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環。「一帶一路」建設,既是合作之路,也是和平之路,沒有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考量,客觀上可以為沿線及先關國家自身的發展和安全創造條件。貫徹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的合作,能夠促進地區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持續為地區安全、穩定與持久發展貢獻力量。
第三,超越難點,打造安全共築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的安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相聯,沒有世界與地區的和平穩定,就不可能有一國的安全。在亞太地區集體安全機制仍然缺位的情況下,突出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規則的主導地位,發揮好東盟等區域性合作組織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則成為打造安全共築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關鍵一環。
早在1951年,美國智庫在論證《美日安保條約》時,將中、美、日三國關係的三種演變組合進行了一番推演:「一個真正友好的日本與有名無實的敵對的中國,美國會感到相當安全,它不會帶來很大的危害;一個有名無實的友好的中國與一個真正敵對的日本,其危害已為太平洋戰爭所證明;如果是一個敵對的中國和一個敵對的日本,事情就會更糟糕。」69年過去了,儘管亞太地區的安全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以戰略思維見長的美國人眼裡,上述排列組合出現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從美國最新推出印太戰略中也不難看出明顯的痕迹。有所不同的是,中國無論是作為美國的對手還是朋友,都不可能再有名無實。當今的中國已一躍成為具有強大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以及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地區性大國。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中國之於美國究竟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並不取決於中國,而是取決於美國。在中美的交往史上,凡是美國對中國採取平等的友好的態度和行動時,那麼中國對美國就是友好的。凡是美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或者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的時候,中國對美國就是敵對的。凡是美國在某些方面遏制中國而在某些方面又與中國合作的時候,中國對美國就是既有對抗的一面又有友好的一面。對於美國來講,只要美國不想把中國變成敵人,中國是絕對不會成為美國的敵人的。
從中蘇到中俄,雙邊關係經歷了全面結盟、全面對抗之後,進入了全面合作階段,兩國關係始終在高水平運行,成為大國關係的典範。不僅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於亞太安全。
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都是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對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負有共同的責任。各國在朝核問題、國際反恐以及人道主義救援等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儘管各國之間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與分歧,但都應該具有超越分歧的眼光和胸懷,在管控熱點問題、緩解地區危機中相向而行,積極協調立場,累積政治互信,發揮建設性作用,與區內其他國家一道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國防大學原教授 張英利)
※普京:「冰球外交」有助於建立國家間互信關係
※美海軍將領欲拉攏印尼澳大利亞在南海行動,專家批:掀不起什麼大浪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