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14歲男孩被同學毆打致死: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

14歲男孩被同學毆打致死: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1

無意中翻看到澎湃新聞的一則報道:

甘肅隴西縣某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只有14歲的男孩張凱(化名),被同校的5名同校圍毆,之後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法醫給出的死亡原因是嚴重顱腦損傷。

但醫院的檢查報告寫得更詳細:

左側顳骨岩部骨折伴左側乳突氣房積血,左側顳、枕部硬膜外血腫,蛛網膜腔出血,左側側腦腦室積血;左側小腦半球挫裂傷;雙肺挫傷;左側第1後肋骨折;雙肺多發支氣管痰液阻塞……

這些名詞,光是聽著就讓人有喘不上氣來的壓抑。

完全不敢想像,這個14歲的孩子,在被毆打的時候,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噩夢。

而事件的起因,僅僅是件極小極小的事情。

案發當天中午,張凱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上學。

到了學校門口,他正在樹下跟兩名同學講著話。

大約2分鐘左右,同校學生蘇某、張某、暢某甲、暢某乙、王某走了過來。

暢某甲對其他四人說,「張凱現在皮犟得很,咱們到後面教育下他。」

就這樣,他們把張凱圍到學校後面的小巷子里,「蘇某問張凱有沒有拿張某的耳機,張凱沉默了一會兒,說沒有,蘇某便朝他太陽穴位置打了兩拳,打了兩下又開始亂打」……

僅僅就因為一個耳機,張凱被持續毆打。直到快到上課時間,才走進教室。

之後,他出現了嘔吐、頭暈的癥狀,去找了老師。送醫之後,這個才14歲的孩子,再也沒有回來。

光是把這些報道中的情況寫出來,心都止不住的疼痛。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就像一個魔咒,吞噬著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生活甚至生命。

更可怕的是,即使我們再憤怒、再心疼,這樣的事兒也還是會存在。這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後一起。

2

也是在最近 ,還看到另一則讓人擔憂的新聞。

深圳某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原因是該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打同學,幾乎所有人都被他打過。

記者採訪了這個班級的學生,孩子們說班級一共47名學生,45人都曾被這個孩子打。

這個孩子是從一年級就開始打班上的同學,經常像同學吐口水。如果有人制止他,他會打得更厲害。

好多孩子臉上都留下了傷口,還有幾個孩子的眼睛被打出過血。

而記者聯繫了打人孩子孩子的父親,孩子父親卻表示,自己的孩子很老實、很膽小,打人的事兒,只是孩子之間的磕磕碰碰而已。

持續4年的打人,在父親眼裡,只是小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同而已」。

這則新聞其實很有代表性,在很多校園暴力的案件中,往往是被打的孩子的父母,有更緊張和積極的反應。

而打人者、霸凌者的父母往往重視程度是不夠的。

有些總認為自家孩子還小,只是磕磕碰碰,批評幾句就完了。甚至個別父母會覺得霸道點兒總比出門受欺負好一些。

但是,所有的大錯都是從小錯發展而來。

就像消防宣傳口號有句話叫「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在日常點滴中,幫孩子把隱患排除,引導孩子正確的三觀和處世態度,是父母一定要承擔起來的責任。

現實情況也告訴我們,欺負別人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天會被反噬。這個反噬的後果,很可能是整個家庭都無法承受的。

2014年的時候,有一起「反殺霸凌者」的案子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貴州初三的學生陳某瀚當時只有15歲,他被一伙人堵到偏僻地點霸凌。

對方謾罵他、腳踢他、抽他耳光甚至還持刀挑釁。

他最終忍無可忍,與對方「帶頭人」揮刀互砍,對方帶頭人死亡,他自己也重傷,被判8年。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明白,自己每次對孩子欺負別人的縱容,都是在為孩子以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圖片來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也要儘早讓自己的孩子明白,欺負別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要教會孩子有規則意識,管好自己,絕對不能縱容孩子成為一個霸凌者。

3

當我們管教好了自己的孩子,不去霸凌別人,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最大限度的教會我們的孩子,避免被校園霸凌。

曾位網友用寫了一篇長微博,告訴大家被霸凌的孩子經歷了什麼。他寫道:

下課不敢上廁所,會被霸凌者跟到廁所,羞辱謾罵,推搡,聖母們能體會下課憋著不敢去廁所的感受嗎?甚至有時候不出去,還會被當著老師的面,以開玩笑的口吻拖出去。

如果你買了個漂亮的文具盒,開心的帶去學校了,霸凌者把它扔到地上踩扁,還讓你低頭去他腳底拿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

去上學動不動就會挨打,一做的不合霸凌者心意就會被打,被踹,有個詞,戰戰兢兢,能體會嗎?小時候持續幾年的戰戰兢兢能體會嗎?

圖片來源:電影《韓公主》

偷偷把你的課本撕掉,讓你上課沒課本,被老師罵,而且你還沒證據是他撕的,我現在猜的到應該是霸凌者中午的時候偷偷去學校,因為我的位置靠窗,把我的書本拿出來撕掉,這也導致我媽媽熬夜替我把英語課本手繪了出來,對,是熬夜手繪,也是這件事,讓我現在都恨不得弄死這個霸凌者,雖然也只是想想,但是真是恨的牙根痒痒。

而他被校園霸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

「我是插班生,跳級從幼兒園到的二年級,所以因為年紀小,又是插班生,可能當時又比較矮小,就因為這個被霸凌。」

這段話看得讓人心疼,也著實比較有代表性。

不是所有的校園霸凌,都會讓孩子身上帶有明顯的傷痕。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在遇到霸凌之後馬上找父母和老師求助。

加上有些霸凌的手段,實際上是很隱蔽,需要父母很仔細觀察才能察覺得到。

比如孩子突然不願意在學校喝水和上廁所,總是忍到回家來解決。

比如給孩子買的筆、本子、橡皮、文具盒經常性的丟失。

比如孩子的性格突然變得沉默、敏感,對同學有抵觸情緒。

比如書本、作業的損壞……

這些都可能意味著孩子遭遇到了霸凌,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校園霸凌的對象其實也是有所選擇的。

一般來說,插班生、成績差的孩子、長得瘦弱或過於肥胖、性格過於隱忍的孩子,容易成為被霸凌的目標,需要父母多一些留意。

圖片來源:電影《唇上之歌》

4

無論孩子是否是遭受校園霸凌的高危人群,我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盡量的給孩子們建立下面這些觀念:

教會孩子底線意識,告訴孩子遇到哪些事兒要警惕

我們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被霸凌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驚訝,責怪孩子,「你怎麼不早跟我說」。

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說,很可能是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被霸凌了,他的界限比較模糊。

比如被後排男生笑嘻嘻的扯幾下辮子,掀一下裙子。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就是覺得對方在跟她鬧著玩兒,沒關係。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小告訴孩子什麼是底線。

讓孩子知道霸凌的人往往也都是從小事兒一點點試探你的底線,遇到了就要及時的說出來。

圖片來源:電影《我們的世界》

被霸凌時要觀察對方,適時地還手和自衛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對校園霸凌案件有個評論:

「人在長大過程中必須學會怎麼面對各種醜惡、各種霸道,以正抗邪就是抗!如果連你自己都保護不了?以後怎麼保護你的孩子和你的家人?」

正當防衛是每個人的權利,不過我們得告訴孩子不能盲目打回去。

要觀察對方,看準時機。能打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找父母找老師,拚命喊人。

父母永遠跟你站在一起,我們有很多途徑和方法解決問題

2015年,有個叫陶成鵬的15歲孩子喝農藥自殺。在他的遺書中,寫下了自己多次被寢室同學欺凌的事情。

他的室友常常打罵他,逼他掃地、打飯、打水。

他試圖跟自己的父母說過自己在學校被欺負,逼著打水。

但母親告訴他:「那你就打唄,又累不著」,父親也以為是小孩子間的小矛盾,讓他找老師說說就行了。

最終因為無法繼續忍受霸凌,這個15歲的孩子選擇了自殺。

孩子反抗校園霸凌,是需要勇氣的。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就是他的勇氣的來源。

我們父母需要跟孩子有更多的溝通,告訴孩子,我們願意尊重他、並且永遠跟他站在一起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面對校園霸凌的事情,咱們有很多種方法。

可以找對方父母、可以找老師、可以找教育局、可以跟對方孩子面談、乃至轉班轉學……總之爸爸媽媽是願意跟你一起戰鬥到底。

孩子得到這樣的承諾,面對霸凌,就有了更多的底氣。

校園霸凌其實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並不遙遠。

我們既要教會孩子守規矩、講道理、不霸凌別人,也要教會孩子懂反抗、有底線、保護好自己。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無憂無慮,平安快樂的長大。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

創辦成長樹這個平台3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孩子到底該不該看手機?德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一目了然
雨再大,一甩就干!終於找到一款「打不濕」的雨傘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