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這也清楚地表明,政治性和學理性辯證統一于思政課,二者不可偏廢。

首先,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政治性是其本質屬性。在不同學段,開設不同名稱、類型的思政課,根據不同的思政課教學目標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是對教育規律特別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遵循。但根本目的還是從政治上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所以,本質上都是政治課的屬性,這一點不能淡化和含糊。思政課教師無論講授哪一門課,都要時刻想到講的是政治課,這根弦不能沒有,也不能鬆掉。要注重從政治上看這門課,從政治上備這門課,從政治上講這門課,從政治上研究這門課。

其次,不因強調思政課的政治性而忽視學理性。學理性是作為學校課程的根本要求。學理性是載體,政治性是根本。學理性是手段,政治性是目的,在教學層面要體現出應有的學理性。只體現為政治性而缺乏學理性的思政課,在實踐中可能是枯燥的,缺少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學生學習起來必然缺少獲得感,從效果上也很難把道理講清講透。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基礎上,還要認真把這門課講得富有學理性。因為它的另一方面屬性還是課程,還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是學生學習的環節,還要遵循課程建設規律,也就是要體現為學理的支撐、學術話語的表達和學術層面的研討交流。

再次,不能以學理性為由反對思政課的政治性。只講學理性而不講政治性的思政課,本身也就失去了思政課自身的內涵和意義,缺少了課程的靈魂。這樣來講授思政課,即便有吸引力,受到學生的歡迎,也達不到這個課程的教學目標,從根本上講也就不是思政課了。在這方面,特別應該引起具有其他不同學科背景的思政課教師注意。在思政課教師這個崗位上,就要把自己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人,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諄諄教誨。

最後,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既體現為政治話語的表達,也體現為學術話語的表達。其政治話語表達本身為真理,經過實踐的檢驗,也是對人類社會累積的學術成果的高度總結和科學運用。其學術話語表達也務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要按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要求創新話語體系、學術體系。思政課的學理性具有集大成之特點,其學理性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同步並進,體現為對其他學科研究成果的積極吸納,體現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的時代擔當。也可以說,在理想狀態下,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是高度統一的。

總之,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的和諧統一,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首要要求,是思政課教師教學的基本追求。思政課教師要善於用學術的邏輯講好「四個意識」,講出「四個自信」,講清「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原載2019年第9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構建課堂新生態
辦好思政課家長不能缺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