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府有道名菜叫「神仙鴨子」,為何製作時竟要燒三炷香

孔府有道名菜叫「神仙鴨子」,為何製作時竟要燒三炷香

「民以食為天」是耳熟能詳的名言。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喜歡各種美食,甚至為一道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各位讀者,你們是否品嘗過孔府名菜「神仙鴨子」?小編告訴您,這道菜在古代的時候,廚師在製作過程中,竟要燒三炷香,難道是讓鴨子一路走好嗎?您想要知道事情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它是孔子的世襲衍聖公後代的居住地。提到「孔子」時,很多人都會想到儒家的道德思想,可以說這種講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的儒家思想,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的弟子及當時的人將其居住的房屋立為廟,在裡面放置孔子生前遺物。宋任宗寶元年,朝廷開始擴建孔府。朝代在不斷更迭,但孔廟卻一直存在,歷代的皇帝也會去孔廟祭拜。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光緒九年,清朝在孔廟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重修,而這次重修的規模,是一次較大的工程。

孔府經過這次擴建後,成了擁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佔地240畝的巨大府宅,孔府的人居住之地,可謂雕樑畫棟,富麗堂皇,但今天小編不說孔府的建築,而說孔府精緻異常,令人垂涎的美食——神仙鴨子。

在正式揭秘「神仙鴨子」之前,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孔子的第七十四位後人——孔繁坡。

孔繁坡在曲阜出任知府時,府內的總管知道孔繁坡非常喜歡美食。於是,總管在當地最有名的菜館請來一位廚子,專門為孔繁坡烹飪。

孔繁坡看到豐盛的佳肴後,非常開心。在眾多精美的菜肴中,擺在正中間的鴨子,成功吸引到孔繁坡的注意,孔繁坡接過筷子,夾了一塊鴨肉放在嘴後,立即連連點頭,露出滿足的神色,這道鴨菜的口味非常獨特,芳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盛宴結束後,孔繁坡讓管家將大廚叫出來,給予了豐厚的賞賜。此時,他非常好奇,如此美味的鴨子是如何被烹飪出來的。這道菜就是孔府後來的名菜「神仙鴨子」,它的口感之所以獨特,完全是因為烹飪的手法非常特殊。

在製作「神仙鴨子」時,大廚需要將鴨骨剔除,並用刀背拍打鴨子,讓整體的肉質更加鬆散。在煮鴨子的過程中,適當讓入秘制的調料,讓鴨肉更入味。當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便可以用砂鍋蒸煮鴨子了。

除了特定的手法,特殊的調料外,在製作「神仙鴨子」的過程中,大廚還會點三炷香。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是讓死去的鴨子一路走好嗎?

在我國古代,名廚為讓菜品傳承下去,都會收徒弟,並將自己的本領傾囊相授。但烹飪的經驗都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所以,他們為讓徒弟做鴨子掌握好火候,便會讓其在製作時點三炷香,而這三炷香燒完的時間,便是「神仙鴨子」的具體烹飪時間。所以,三炷香的用途並不是給鴨子上香,而是更好地把握蒸飪的時間點。

時代在變化,「神仙鴨子」的製作技術也都在進步。要知道,現代的大廚們都用鐘錶掐算時間,正因如此,三炷香逐漸被淘汰。而廚師製作的「神仙鴨子」也會隨著客戶的口味,而做出相應的更改。各位讀者,如果你們到了孔府,也應該吃一吃「神仙鴨子」,順便品味一下孔府的歷史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跨湖橋出土史前獨木舟,舟底發現孔洞,古人竟用神秘膠水修補古船
跨湖橋出土神秘陶罐,裡面發現謎團重重的藥材,不知它是幹什麼的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