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的隱形戰機方案成了美國戰機研發的犧牲品?不能搶了夜鷹風光

德國的隱形戰機方案成了美國戰機研發的犧牲品?不能搶了夜鷹風光

利刃醬爆

誰都知道,美國人的F-117A是世界上第一款隱身戰鬥機,並由此開創了隱身戰鬥機制霸天空的時代,但實際上,無論是隱身戰鬥機的初始構想還是隱身戰鬥機的原始設計方案歸屬權都不是美國,而是蘇聯和德國人,只不過由於政治壓力等因素,最終的發明權花落美國,歷史著實讓人唏噓。

隱身飛機的初始構想來源於冷戰時期的蘇聯,英才輩出的圖波列夫設計局某專家在一起蘇聯航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製造新型戰鬥機的設想,設想中嘗試將飛機的機翼、機尾和機體之間的一些稜線設置成平行狀態,以讓入射的雷達波能夠直接反射到其他不重要的方向上,實現雷達隱身的目的。文章發表出來後,蘇聯人將其視為天方夜譚,因為這種設計根本不符合氣動力學的任何原理,在發動機推力不怎麼先進的當時,很快就被扔進了垃圾桶。而當時一向善於搜集蘇聯人情報的美國特工,將這份文章帶來國內後,卻迅速被美國航空專家奉為珍寶的研究了起來,由此美國人開始了發展和研製隱身戰鬥機的路子。

然而,英雄所見多有相合,雖然蘇聯人的設計方案被美國人雪藏起來秘密開發,但不代表別國專家沒有能力思考出這種天才方案,這一次是美國的盟友西德。西德當時最大的戰機製造廠商MBB公司設計師們不但天才的提出了類似圖波列夫設計局的方案,並且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大膽的創新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戰機設計和製造的可行性,大力推動之下,1981年,西德空軍正式和該公司簽訂了研發生產合同,代號"螢火蟲"的隱身戰鬥機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當時出版的德國航空雜誌《國際飛行》介紹,這款戰機更輕更便宜,具備低於普通戰機20-30db左右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完全消除了近距格鬥的需要。從介紹可以看出,德國人當時要製造的是一款制空型戰機,而且只能從事中距導彈射擊作戰,在此需要基礎上,MBB公司最終設計出來非常類似後來F-117A的多面體機體結構,有意的避免了飛機上的直角和曲面,升力則由機翼前緣的渦流來提供,據後來的測算顯示,這種飛機設計方案最終達到的效果是美軍後來F-117A的大約10倍RCS。

為了成功的製造出這架前所未有的飛機,MBB公司先製造出了一架該飛機四分之三比例的模型,主要用於風洞的氣動力學測試,從1985年開始,至少進行了低速和高速兩種模型的風洞測試,通過這些測試,該戰機的設計細節被進一步優化,氣動性能達到了預期的指標。隨後,該戰機模型還在風動里進行了一些常規的飛行狀態測試,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然而,在1987年,當該飛機的前序工作順利開展,正準備進入到生產階段時,研製計劃忽然取消,根據後來公布的文件看,主要是受到了來自於美國方面的壓力,美國在得知德國也在研發一款隱身飛機且速度比自己快時,難以忍受的掉隊心態讓其使用政治手段迫使德國放棄計劃,而當時的西德還在美國佔領之下,顯然不可能不尊重美國的意見,也就是在1988年,美國第一次公開展示了自己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F-117A的照片,無恥的美國人成了世界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全球三大航天巨頭一敗塗地:居然被一家成立僅17年的民企碾壓
美軍最怕被反超的領域:儘管早已甩開全球 卻依舊拚命升級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