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多多染頭髮,不壓抑孩子的本性,是為人父母的很高境界!
文:vipJr
「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他們忘記了。」
一
閨蜜的女兒樂樂今年五歲,長頭髮,大眼睛,古靈精怪的樣子特別可愛。也許是女孩兒的天性,樂樂最近開始對媽媽的化妝品特別感興趣,常常偷用媽媽的眼影和口紅,笨拙地學習媽媽平時化妝時的樣子,把自己的臉蛋畫得五顏六色的。
化完後,她會對自己的作品特別滿意,歪著顆腦袋,笑靨如花地問閨蜜:「媽媽,我好看嗎?」
閨蜜看到女兒把自己化成了小花貓,覺得又好笑又可愛,忍不住寵溺地誇:「寶貝,你真好看。」
樂樂的外婆見狀,就不太樂意了,恨鐵不成鋼地教育閨蜜:「孩子那麼小,化妝像什麼樣子,多不正經,你怎麼也跟著孩子一起不懂事?」
閨蜜非但沒有謹記媽媽的「教誨」,反倒是專門給女兒買了套兒童化妝品,和女兒一起玩。母女倆常常給對方化妝,化丑了還會哈哈大笑,畫面溫馨美好。
樂樂的外婆急得跳腳,閨蜜卻不緊不慢地說:「媽,孩子愛美很正常,樂樂的臉髒了能洗,但抑制了她的天性,也許她就不快樂了。我是她的媽媽,但也想像個朋友一樣,陪她長大。」
周國平先生在談論育兒經時說:「做父母的最大成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
教育孩子是父母畢生都在研究的課題,而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
二
《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里說:「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他們忘記了。」
做好父母其實沒有那麼難,就是找回孩童時期的初心,以孩子的思維去看待世界、感受世界,也就更容易和孩子成為朋友。
事實上,和孩子做朋友,孩子會有更多的優秀品質。
「黃多多新發色」佔據了微博大半天的熱搜,網友紛紛表示羨慕:父母開明,不壓抑孩子的本性,跟女兒像孩子一樣相處,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簡直太棒了!
黃多多是別人家的孩子沒錯了,年僅13歲,就儼然活成了人生贏家的模樣,鋼琴、吉他、畫畫樣樣都會,演話劇、走T台、翻譯、配音、拼樂高也都完成地很出色。
而她如今的這番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培養,在她的成長路上,父母給了她足夠的空間和尊重,無論是打耳洞、染頭髮還是在興趣愛好的選擇上,父母從來沒有做過多的干涉。
孩子不是任由父母擺布的小人偶,他們是有獨立思考的個體。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小而代替做任何決定,其實只要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他們機會去嘗試,孩子的人生答卷會比你想像的還要精彩。
我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田亮扮演的「壞叔叔」打破了天天的守護雞蛋,爸爸問起的時候,天天沒有忙著撇清自己,把責任全部歸咎于田亮叔叔,而是誠懇認錯,老老實實攤出了小手讓爸爸打。
明明是田亮叔叔打破的雞蛋,天天卻滿臉的自責,懊悔自己失職,沒有保護好雞蛋。
不難發現,天天的擔當力離不開爸爸的教育,張亮對待兒子沒有一點架子,總是像朋友一樣和他對話,和他相處,天天犯錯的時候,張亮也不會一味指責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讓孩子心服口服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相處,何嘗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孩子擁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和依靠,才會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從容不迫,不卑不亢,才會像個英雄一樣保護他人,有所擔當。
三
和孩子做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當你手足無措的時候,不如試著這樣做。
學會服軟,讓孩子知道你需要他
很多大人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怕在孩子面前失了威信。其實家長高高在上對增進親子關係沒有一點利處。
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被認可,父母適當地向孩子服軟,會讓孩子覺得被需要了,有存在感。
胡可曾說:「媽媽要學會向兒子示弱,他就會很爺們兒,如果你什麼都替他做完了,他就會習慣被人照顧。」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的給予是相互,照顧是相互的,只有在相互的平衡點上,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對抗生活,尊重他人。
蹲下來,愛在相同的高度上
如果你不曾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源於何處,不如蹲下來,和孩子平視,他的眼神會告訴你一切。
有一則很暖心的廣告就叫《蹲下來,愛在相同高度上》。
小女孩用媽媽的口紅給自己化了個妝,可是鏡子太高了,她照不到。爸爸拿起鏡子,舉著鏡子蹲在了小女孩面前,小女孩看到鏡中的自己,開心地跳了起來。
坐在輪椅上的小男孩,抱著顆籃球眼巴巴看著操場打球的少年們,耷拉著頭滿臉失望,少年們見此,圍著小男孩蹲了一圈,在他綁腿的石膏上畫畫,小男孩的嘴角慢慢上揚,難掩的高興。
男生在暴雨天遲到了,教導主任沒有懲罰他,蹲著幫孩子掖幹了身上的水漬,男生感激地朝教導主任深深鞠了一個躬。
站在孩子的高度,也許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孩子純凈的眼神背後,是對你們敞開的整個真心。
遵守承諾,讓孩子相信你
我在知乎上看過網友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孩子因為媽媽的離開而痛哭流涕,媽媽為了哄孩子,就跟他說回來的時候會帶他喜歡的小泰迪。可是最後,媽媽是空手回來的,孩子的眼神瞬間黯淡了下去,看不見一絲光。
直至媽媽意識到自己的錯,把泰迪買了回來,孩子才重新開心起來。
虛假承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成了父母哄娃的利器,父母只看到承諾奏效時孩子不吵了,卻沒看到希望落空後孩子的失落和無措。
就好像「狼來了」的故事,次數多了,父母就在孩子心裡失了信,那是往後花再多的力氣也修補不了的。
承諾孩子的,一定要遵守,別讓失信成了父母和孩子永遠的隔閡。
四
經常關注王昱珩水哥的微博,就會知道他有多愛女兒。
他不會給女兒設立這樣、那樣的界限,只要女兒健康、快樂就好。他寵卻不溺愛,永遠讓女兒在規則範圍內享受生活。
他不會剝奪女兒享受甜食的權利,卻會督促她勤刷牙;
他不阻止女兒在牆壁上塗鴉,卻會陪她一起把牆刷白;
女兒對辣椒和芥末感到好奇,他就鼓勵她自己去嘗試
......
從王昱珩和女兒的相處上來看,很好地詮釋了和孩子當朋友是愛她的最好方式。
「
有心理學家認為,一個成功的家長應該具備三種心理狀態:父母心態、成人心態、兒童心態。
」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至少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那麼,就用父母心態關心孩子,用成人心態約束孩子,用兒童心態把自己當成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吧。
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孩子最大的願望。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