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作者 | 七央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果孩子被打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批評打人的孩子?

找打人孩子的家長溝通?

質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沒有打回去?

最近,一位媽媽的做法是:親自幫孩子打了回去,自己打完讓孩子打,孩子打完自己再打。

那個被媽媽要求打回去的孩子,每一下都打得極不情願。

看到這裡,真的十分心痛。連孩子都不願意還手,媽媽卻能狠下心去打一個孩子?

視頻的最後,這個媽媽和剛剛趕過來的孩子媽媽撕打在一起,後來又加入了很多親友互打。兩個孩子之間的小矛盾,最終升級為成人之間的群毆。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這樣的場面,不知道會給兩個孩子留下多少心理陰影。

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卻偏偏選擇了一種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你以為是在保護孩子,為孩子撐腰,卻不知早已把孩子推向恐懼的深淵。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護犢心切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但是為孩子大打出手,這種做法真的是不能贊同。

幫孩子打回去,並不能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反而可能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去年,寧波一家遊樂園內。兩個小女孩因為爭搶玩具撕扯在一起。一個女孩的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起身把另一個女孩子拉開,並打了女孩一巴掌。而後又把女孩推搡到椅子上,不停地掐她的臉。

當工作人員過來勸阻時,這位媽媽當著工作人員的面,又扇了女孩一巴掌。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再次看這個新聞,內心還是一陣揪痛。

視頻中,另一個女孩拉住媽媽的衣服試圖阻止媽媽,和文前那個被媽媽要求打回去的小男孩一樣,女孩不忍心打小朋友。

這個結果,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或許在孩子眼中,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媽媽為什麼變得如此可怕?

以暴制暴,是用以面對惡人的。一個成人用暴力的手段來欺負一個孩子,這個行為讓人憤怒。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傳達這樣的信號:暴力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但保護不了自己的孩子,反而會同時傷害兩個孩子。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孩子玩鬧與被欺負是兩回事

如果孩子真的被惡意欺負了,我們支持孩子自己打回去,但大多數孩子之間的問題都是玩鬧,並沒有上升到家長為之出頭的地步。

父母要注意區分孩子是真的被欺負了,還是只是孩子間的小摩擦。

《父與子》中有這樣一組漫畫《孩子吵架大人鬧》。

兒子和小朋友打架,打完後兒子滿臉淚水地和爸爸告狀。爸爸火冒三丈地領著兒子去找對方算帳,對方的爸爸也火氣沖沖地趕來。

兩位爸爸越吵越凶,甚至大打出手,卻不知,兩個小傢伙已經和好如初,又玩在了一起。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你眼裡的「被欺負」,在孩子眼裡可能並非如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和小朋友發生摩擦、產生肢體衝突的時候,甚至還會受一些小傷。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處理。在孩子不需要幫忙的時候,父母不要插手。

每一位父母都不忍心孩子受到委屈,但是,再心疼也應讓孩子經歷和體驗這個過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衝突和紛爭是孩子學習社交的過程。孩子會在這樣的經歷中得到經驗,得到成長。在孩子的小小社會中,他需要自己獨立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關係。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尊重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

朋友的兒子上小學四年級。

有一天放學回來,朋友見他膝蓋受了傷。問起是怎麼回事,兒子說是不小心摔的。可是沒過幾天,朋友從其他家長口中得知,兒子是被同學從台階上推下來摔傷的。

這下朋友不淡定了,兒子不敢和自己說,難道是被長期欺負的結果?她下定決心為兒子討個公道。

晚上放學,朋友把兒子叫過來問道:「你的膝蓋是怎麼弄傷的?沒事,告訴媽媽,媽媽為你出頭!」

兒子一聽就急了:「我就怕你這樣。根本就沒事,你別操心了。」

「明明是同學推的,你為什麼不敢說呢?」

「你不知道,每次看到班上同學家長到學校去吵架,真的覺得好丟人啊!」

因為兒子的這句話,朋友一下子冷靜了下來。在和兒子溝通後了解到,推兒子的同學和兒子課間玩鬧,不小心把兒子推下了台階,已經和兒子道過歉了。

朋友說,那一瞬間覺得兒子長大了,已經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斯派維克說:從小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才能冷靜應對困難,並拿出好決策。

孩子終有一天會不再需要我們的庇護,趁他還在我們懷中時,多多放手讓他去做吧,這是他們應對未來的一種能力。

心理學家李松蔚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他5歲的女兒從幼兒園回來,手上被小朋友畫滿了畫。

「以後不許讓小朋友亂畫了。」

「是她自己要畫的。」

「下次她再畫,你要告訴她不行。」

可第二天,女兒的手還是被畫花了。

後來,李松蔚老師轉變了策略。

他問女兒:「你有什麼辦法,不讓小朋友在你手上畫嗎?」

女兒想了想說:「跟她說,再畫就不是好朋友了。」

這個方法果然很奏效,小朋友從此再也沒在女兒手上畫畫了。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瞧,成人的處理方式,或許孩子並不一定喜歡,孩子有自己的解決辦法。

李松蔚老師說:「小朋友的人際關係根本是一個野蠻生長的無序世界,我女兒就在這個世界裡摸爬滾打,積累了一套自己的處事經驗。」

把孩子的問題還給孩子,才是父母最明智的決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我們不能時刻充當孩子的保護傘,更多時候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有一條,父母一定要提前教會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這是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底氣,孩子有權利處理自己的東西,有權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孩子可以支配自己的玩具、可以選擇分享或者不分享自己的食物、可以拿回自己的東西。在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時,他可以拒絕,可以反抗,這都是孩子應該享有的權利。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看過這樣的一幕。

在遊樂場中,小女孩的沙桶被小男孩搶走了。女孩搶了回來,男孩又搶了過去,兩個孩子在爭奪的過程中,女孩把男孩推倒了。

這時,女孩的媽媽看見了,跑過來責備道:

「怎麼把哥哥推倒了?這樣做可不是好孩子哦。」

「是他先搶了我玩具。」

「搶玩具也不能推人啊,趕緊和哥哥道歉。」

最後,小女孩委屈地道了歉,但是奪回來的沙桶已經不能再給她帶來快樂了。她有一下沒一下地玩了幾次,就不再玩。

最後,媽媽也沒有發現問題所在。孩子搶回自己的玩具,並沒有錯,這是她應有的權利啊。雖然動作上有些用力過猛,但我並不覺得女孩做錯了。

只有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在該拒絕時拒絕,才不會淪為被「欺負」的對象。

身為父母,我們應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女子猛扇別人孩子耳光引群毆:孩子打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我們不希望孩子一味地隱忍、退縮,但也不希望孩子成為一是個睚眥必報的人。

能夠把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的小爭執處理好的父母,都有著大智慧。

當我們看到孩子被「欺負」時,一定先了解情況,問問孩子的意見。

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反應過激,當著孩子的面打孩子、打家長,這會給孩子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教會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真的在保護孩子。



作者:七央,從事兒童教育工作10年之久,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業, 喜愛兒童文學。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