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體與書體不同,可別混為一談
書畫
05-28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常被分成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其中書體。
甲骨文是漢字早期形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至今為止發現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種,能解讀的只有一千多個。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大量使用,刻在青銅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亦稱為鐘鼎文和石鼓文。
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體就穩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
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楷書字體既定之後,漢字被運用在書法藝術中時,便形成千姿百態的書體。
書法從書體上來分,主要有: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其風格流派亦多種多樣,今天常用的行、楷書體名家有:鍾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
TAG:書之林寫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