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後,伊朗外長緊急出訪最緊密盟友!可讓美國付出重大代價
巴格達當地時間5月25日,伊朗外長扎里夫抵達伊拉克,開始為期兩天的訪問之旅。而介於當前美國與伊朗的緊張局勢,此次訪問就顯得尤為引人注目。
就在扎里夫抵達巴格達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中東地區增派1500名美軍大兵,讓喊了大半個月的美軍增兵一事正式落實,同時也讓美伊之間的危險局勢再度升級。而伊朗方面除了以強硬喊話回擊外,外交上也在抓緊時間進行合縱連橫。
在本月初美國開始勒緊繩索之時,伊朗就迅速展開了一連串的外交行動:先是在5月8日訪問俄羅斯,獲取俄羅斯的支持保證,然後在13、15、16日接連訪問中國、印度和日本,動作之迅速、獲取成果之豐碩,堪稱近代危機外交之典範。
但美國畢竟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即使能從俄羅斯、中國那裡獲得再多的保證,如果美國真的鐵了心要攻打伊朗,那麼這幾個國家顯然也不可能親自下場幫伊朗去打美國人。所以積極擴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或者說的更明白點,把周邊這些原本是敵人的國家變成自己的盟友,就成為伊朗在拉攏世界區域大國之外的另一種保命辦法。而伊拉克就是其中的成功典範。
當然這其中一多半還是有美國的功勞在其中:2003年薩達姆被推翻後,出於遏制支持薩達姆的遜尼派政治勢力的考慮, 美國扶持起來的伊拉克新政府落到了什葉派政權手中,而這些伊拉克的什葉派政權與伊朗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現在的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早在1979年就參加過伊朗伊斯蘭革命,與霍梅尼等伊朗領導層之間的友誼非比尋常。而其能在2017年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加伊拉克總理大選並獲得成功,伊朗在背後的支持也功不可沒。
如今的伊拉克對於伊朗來說,早已不是薩達姆時代的對手,由於什葉派掌權,伊拉克堪稱伊朗最緊密的盟友之一。而找伊拉克人幫忙,將是伊朗的重要手段:如果伊拉克答應幫忙調解當然最好,如果幫不了,那麼就威逼利誘伊拉克政府支持自己,或者起碼默許伊朗武裝力量進入伊拉克把戰爭擴大化,讓美國人吃不了兜著走。
而伊拉克這邊,上位後的邁赫迪自然要對伊朗投桃報李。在扎里夫抵達伊拉克後不久,伊拉克議長哈布希就對媒體表示:「伊拉克作為一個中間國,和美國及伊朗都有著非常不錯的關係,伊拉克非常願意為當下的美伊關係進行調解。」而邁赫迪本人在更早前的21日更是表示,伊拉克將派代表團前往美國和伊朗,幫助緩解美國與伊朗間的緊張局勢。
當然,一貫以「小弟」形象示人的伊拉克這次如此高調和「勇敢」,除了與伊朗「同志 兄弟」關係的因素,害怕被殃及池魚也是其現實動機。就在5月19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遇不明火箭彈襲擊,雖然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也沒有任何組織站出來表示負責,但美國媒體都一邊倒的指責是伊朗民兵發動了此次襲擊。
可以想見,一旦美伊開打,成千上萬的親伊朗民兵將在伊拉克全境對美髮動游擊戰,而殺紅了眼的美國人在還擊時肯定也不會考慮如何科學有效的區分伊朗人和伊拉克人這種問題。所以趁這兩尊大神打起來之前把雙方的怒火都壓下去,就成為伊拉克當局必然的選擇。
某種程度上說,伊拉克人才是此次美伊危機中對和平解決危機渴望的最真誠的那個。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美國人其實也歡迎伊拉克人當這個調停人。因為特朗普只是想以武力威逼伊朗重新談判,而現在伊朗人光腳不怕穿鞋的強硬反應反而讓特朗普有種騎虎難下之感。這時候伊拉克人及時站出來,給特朗普一個台階下,能夠讓所有人都能鬆一口氣。
但是介於伊朗與伊拉克的「複雜」關係,扎里夫的此次訪問也必須小心謹慎,尤其如果訪問結束後兩國要發表聯合聲明,這種行為本身就極有可能是在向美國傳達「兩伊在反美問題上已經結成某種聯盟」的錯誤信號。所以伊拉克人的介入究竟是讓問題簡單化還是複雜化,一切只有等扎里夫此次訪問結束之後才能揭曉。
TAG:前線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