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們其實很害怕,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手榴彈威力只能傷人不能殺人
wind63
經常從影視劇里見到八路軍、游擊隊在打仗中朝敵人投擲手榴彈,那效果簡直堪比炮彈,一顆手榴彈爆炸敵人就被當場炸得人昂馬翻,死傷一片,甚至連汽車房子都被炸得稀巴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相信看到這些鏡頭的軍友們心裡一定很迷惑,既然這手榴彈的威力如此了得,那還需要小日本的92式步兵炮以及各種迫擊炮幹嘛?
其實影視劇里拍的手榴彈爆炸場面有些過於誇張了,實際上這種適合單兵攜帶,體積重量都不大的手榴彈主要分兩種,一種是以爆破衝擊波殺傷為主的進攻型手榴彈,還有一種以少量的破片殺傷為主的防禦型手榴彈,不管哪一種手榴彈,由於受自身體積和重量的限制,其殺傷力都不大,殺傷半徑也很有限。
手榴彈的名稱由來要追溯到17世紀的歐洲,那時候他們發明了一種外形類似於石榴,內部還帶有一些類似於石榴籽的彈丸,用手進行投擲的彈藥,故此得名手榴彈。後來這種輕便而又具備一定殺傷力的彈藥就得以延續至今,並且發展出了今天的木柄桿式手榴彈和香瓜形卵式手榴彈兩大主流,兩者在性能上各有千秋,難分孰優孰劣。
相對來說卵形的手榴彈體積較小,重量也比較輕,比較便以攜帶,一般一個士兵可以攜帶6到8顆,這種手榴彈投擲起來也比較方便。這種手榴彈一般在外殼上都有刻紋,爆炸時能產生一定數量的鋒利破片,對於戰場上的敵方人員殺傷力較大,再加上其一般使用扳機式擊發引信,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較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不適合仰攻,投擲出去的彈體容易發生翻滾落回自己這一方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另一種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經常在抗戰劇中見到的桿式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最早是從德國引進的,型號是M-24,它一般是採用一截很長的木製手柄,加上一個鐵皮製成的彈殼,內裝少量的TNT炸藥,其發火管本身比較長,手柄內塞著一截拉繩,綁著一顆珠子,外面裝有金屬旋蓋防止意外碰到拉繩造成誤炸,這種手榴彈本身重量比"香瓜"手榴彈要重一些,不過勝在有一根趁手的手柄,其投擲距離反而更遠。
M-24桿式手榴彈在投擲時一般採取左手拉繩點燃引信,再使用右手投擲的姿勢,其延時時間一般在5秒左右,這個時間足夠將其投到敵方陣地。
後來我國抗戰的消耗實在太大,像手榴彈這樣的簡易彈藥都能自行仿製,這些土製的手榴彈俗稱"老白乾",其木柄相對比較短,結構也是因陋就簡,採用了鑄鐵的彈殼,內裝TNT甚至是黑火藥做為裝葯,發火管相對要短得多,引信延時時間只有2-3秒,如果再採用像德國的M-24手榴彈那樣的投擲方式肯定不行,於是這種手榴彈就在拉繩上裝了一個鐵環,投擲前將其套在手指上,投擲的時候剛好觸發引信,這種投擲方式相對也比較安全。
不過這種"老白乾"手榴彈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其彈殼部分是鑄鐵,而且沒有預製的刻紋,因此爆炸時的威力相對較差,只能產生少量的破片,有的甚至只是變成兩瓣,殺傷力實在不敢恭維,以至於根本炸不死人,更談不上像抗戰神劇里那樣炸得小日本人仰馬翻,死傷一大片的情況。
TAG:浩漢防務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