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保和氏璧對峙秦王,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不是完璧歸趙

(歷史釋疑 第140期/奉天玉)

距今一千多年前,北宋兩任皇帝被金人俘虜,史稱「靖康之變」,是華夏民族又一莫大的恥辱。抗金名將岳飛,滿懷一腔熱血與悲憤,提筆疾書,寫下了一曲壯烈的《滿江紅》,開篇道:「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每每讀到此句,大多數人都有心頭血上涌的感覺,彷彿能看到那個堅挺的身影,因國恥未雪,氣得頭髮直豎,好像帽子都要戴不住。或許是因為這首詞流傳度太廣,太過深入人心,提起「怒髮衝冠」這個成語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滿江紅》就是它的出處。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近兩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比岳飛生活的時代要早的多。那麼,它到底是由誰發明的呢?發明它的人又是為什麼生氣到這個程度呢?原來,當事人之所以生氣,也與國家的榮辱有關,除了「怒髮衝冠」之外,他還與另一個成語「完璧歸趙」息息相關。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為趙國保住和氏璧的藺相如。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秦國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派人對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當時和氏璧還沒被做成玉璽,沒有什麼象徵意義,只是一塊較為寶貴的玉石,秦國願意用城池來換取,對於趙國而言是非常划算的。只不過,當時秦強趙弱,趙國非常擔心秦國賴賬。當時給令繆賢當門客的藺相如,得到了主公推薦後,在趙王面前立下了軍令狀,誓曰:「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後,發現秦王果然有賴賬的念頭,於是巧施妙計,先把交到秦王手中的和氏璧騙了回來,又以秦王需要齋戒為由,故意拖延時間,讓人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使秦王吃了個悶虧。於是「完璧歸趙」被歸納為成語,藺相如的智多近妖也廣為流傳。那麼,他與「怒髮衝冠」又有什麼關係呢?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意思是說,藺相如從秦王手中騙回和氏璧之後,抱著和氏璧靠在柱子旁邊,氣得鬚髮皆張,然後痛斥秦王不尊禮節,不守誠信,揚言秦王如果苦苦相逼,自己就抱著和氏璧一頭撞在柱子上,來一個「人亡璧碎」,秦王果然無奈接受了他的要挾,要齋戒五日,再取和氏璧,讓藺相如有了把和氏璧偷渡回趙國的時間。

於公,如果藺相如不這樣做,不僅會讓趙國白白失去和氏璧,撈不到半點好處,還會被諸侯嘲笑,留下一個軟弱可欺的印象;於私,他在出使秦國之前,已經立下軍令狀,如果既要不回秦國許諾的十五座城池,又帶不回和氏璧,回到趙國後,被處死都算是最幸運的結局。所以,藺相如的怒,雖然有些故意為之的成分,卻也怒得真情實感。

為了形象的刻畫他當時的神態,太史公司馬遷用了「怒髮上沖冠」一句來形容,後來被世人總結為了「怒髮衝冠」這一成語,專指人們極端憤怒的狀態。這個成語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只不過,少有人知道它的歷史這麼悠久,更少有人知道,它與藺相如有關。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