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

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

椒華吟舫誰創修,笥河先生此息游。

十年卉木手灌植,一時過從樊張儔。

——(清)朱珪《題椒華吟舫圖》

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4年5月31日,在中國書店「二〇一四年春季書刊資料文物拍賣會??古籍善本??書札??手稿專場」中,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朱氏椒華吟舫刻本《說文解字》十五卷」最終以人民幣63250.00元成功拍出,引發業界關注。

對於該拍品,有詳細文字描述如下:「是書為清代所刻《說文》系列著名版本之一,頗受學術界重視。精刊初印,開本宏闊,老裝未襯,書品頗佳。」「不得出境」。據此,不難看出該善本的文物與文化價值之高。也因為此一機緣,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得以重回世人的視野。

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

椒華吟舫,是清代乾嘉時期重要的藏書坊,也是當時文人學者們交往溝通的著名「沙龍」。說起椒華吟舫,則不能不談它的主人朱筠。朱筠,清代著名學者、經學大家。生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卒於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字竹君,號笥河,人稱竹君先生。乾隆癸酉(1753)舉人,甲戌(1754)進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授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歷任鄉試主考官、會試同考官,三通館及《日下舊聞》纂修官等。還曾督安徽學政、福建學政。與大才子紀曉嵐、戴震等同朝為官,極受乾隆帝器重。

論及朱筠平生貢獻,最為人稱道者有三:

其一是建議乾隆皇帝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古書。

在文化建設領域,乾隆皇帝一直是很有抱負的,其胸懷相當開闊。他的設想之一便是效仿朱棣,編一部比明朝《永樂大典》更為權威的百科全書,也即後來的《四庫全書》。編纂如此巨大規模的叢書,自然需要比輯錄《永樂大典》時數量更多的底本,為此,乾隆就發動大臣們來出主意、想辦法,多渠道找尋散落在民間的底本。此時,朱筠正在安徽學政任上,看到相關詔書,便啟奏乾隆,在《遵旨覆奏訪求遺書摺子》中他敏銳地提出:「臣在翰林常繙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恆覯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取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存,藝林幸甚。(《笥河文集》卷一)」。這段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從民間徵集底本固然重要,然而編纂《永樂大典》之時民間的底本基本已經被窮盡。所以當務之急,倒是從翰林院所藏的《永樂大典》中輯錄出那些幾近失傳的古書更為緊迫。

朱筠的建議受到了乾隆的重視,之後,多位學者奉皇帝之命從《永樂大典》中輯佚出幾百部在乾隆時代就已失傳的古書。等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永樂大典》散失,其中不少珍貴古籍,真的是全賴《四庫全書》的收錄才得以保存流傳。只因朱筠一念,極有價值的古代典籍便得以傳世,不能不說在文化史上朱筠是位極具前瞻性的人物。

其二是能夠「獎拔寒畯」,扶植起一大批乾嘉學派中的重要學者。

朱筠心胸豁達、為人寬和,年輕後學只要稍有一技之長,即大加傳揚,甚至偶爾還會幫他們遮掩過失。有人揶揄他:「朱先生所稱奇才異能之士,亦指不勝屈矣。」朱筠則不以為意,他說:「學士懷才未遇,其或家貧親老,跋涉數千里而來,如果不讓他們名聲顯著,他們就只好孤單單住在旅社裡坐以待日。何況他們實有所長,我不過稍微誇大一點。雖致非議,也沒關係。」 同時期的許多文人學者對此都稱賞不已:

江藩說:「先生提唱風雅,振拔單寒,雖後生小子一善行及詩文之可喜者,為人稱道不絕口,飢者食之,寒者衣之,有廣廈千間之概。是以天下才人學士從之者如歸市。」

王昶說:「天下承學之士,趨風附影,望為依歸。如大理卿陸君錫熊,吏部主事程君晉芳,禮部郎中任君大椿,皆君所收錄而黃君景仁、洪君亮吉輩皆北面稱弟子。」

李威回憶:「及門會稽章學誠,議論如湧泉,先生樂與之語。學誠姍笑無弟子禮,見者愕然。先生反為之破顏,不以為異。」

必須承認,清中葉乾嘉學派與乾嘉學術能夠興起,與有朱筠這樣的導師前輩是密不可分的。

其三是通過張揚「識字以通經」、提倡《說文》 之學來「振起古學」。

歷任考官、學官,朱筠更加清楚如何可以通過人才的選拔來導引學子為學的方向。他提倡 「以古學教士子」。在《漢學師承記·朱筠傳》中,江藩評價朱筠「博文宏覽,於學無所不通,說經宗漢儒,不取宋、元諸家之說。《十七史》、涑水《通鑒》諸書,皆考其是非,證其同異,汎濫諸子百家而不為異說所惑。」

乾嘉學派一大貢獻就是在小學上的研究,而談到小學則首先要提及《說文解字》,朱筠得到了該書的好版本,就請來學者仔細校勘後刊刻了出來,這也就是我們文章開篇說到的清乾隆三十八年椒花吟舫版的《說文解字》。

綜觀朱筠一生,他的貢獻之所以能澤被世者,乃在能不為俗學所蔽,章學誠曾讚歎: 「先生之言,經綸用世,遠矣而疏,未試於事也。山水詩酒,賓客文章,情所託矣,非其性也。堅忍有執,弗為勢力轉移,得所性矣,非其所自命也。先生蓋以無用為用者也,人棄我取,獨為於舉世所不為者,將以矯世勵俗,而惡夫汲汲於為名者也。雖時有所過,然聞其風者,往往若消其鄙吝焉。」汪中亦稱:「自其少時已負盛名,既迴翔翰林二十年,為通人學士所歸宿。故所至常務扶樹道教,以人材、經術、名義為急。」

也許真的是善行得善報吧,朱筠一生仕途平順,幾乎沒有經歷過大的坎坷。卒年五十三,著《笥河集》等,文章簡古,頗得古人經學真髓。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關於《兒女英雄傳》成書時間淺探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