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科學邊界,探索融合生長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崛起為跨界撒播更多種子。今天的人們在不斷撕裂學科邊界,將科學精神帶入教育、媒體、文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未來,跨界讓人們有更自由的探索空間和知識空間,也會給人類留下更璀璨的文化遺產
一刻talks攜手來自科學、教育、建築、心理學等領域的7位跨界科學人,分享自己在跨界中的經驗與突破,解讀未來的發展趨勢。
|李淼理論物理學家,《〈三體〉中的物理學》作者,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及籌建人。
演講主題:為什麼現代知識青年,都得懂點量子力學?
隨著科幻電影和小說流行,物理學已經從高深領域走入尋常知識青年的視野。量子力學、黑洞、相對論、暗物質、薛定諤的貓,這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物理學概念,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現代人的價值觀與生活。量子力學的應用無處不在,透過它我們更能看清世界的實在與本質;大科學家李淼致力於前沿物理學的科普事業,來向現代知識青年解讀,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懂點量子力學。
|李欣頻暢銷書作家、文案天后,曾任誠品書店特約文案、創意總監。
演講主題:我們要如何化開界限,找回整體的未來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沒有界限的,是人將其劃分了界限,因為人們覺得自己只能在某個範圍做事情。所以界限概念的去除其實就是頭腦中木馬的去除。因此我們要化開木馬框線(界限)才能找回整體的未來。
|張書嘉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務副院長,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CEO。
演講主題:未來我們怎麼住:打造智能城市方案。
智慧城市究竟什麼樣?它能解決哪兒些問題?我們如何實現智慧城市?張書嘉表示包括規劃、建設、管理、運行、服務五個部分。為什麼要打造智慧城市?它和現在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有什麼不同?
|陳朝科學松鼠會成員,科學教師,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設計者。
演講主題:為什麼新技術沒有顛覆傳統教育?談STEM教育的焦慮
今天的小朋友要面對的世界還會發生什麼變化?他們的教育能幫助他們做好準備嗎?對於教育工作者,這可能是比家長的學區房和重點班還深的焦慮。為什麼新技術沒有顛覆傳統教育?未來我們該教育又該如何和新技術更好的結合?
|趙序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第五屆梁希科普獎一等獎獲得者。
演講主題:人類的審美,都建立在生殖的基礎上 | 進化中的人性美
人類審美和進化究竟有什麼關係?什麼是女性美?什麼是男性美?什麼是性感?什麼是男人味?趙序茅通過不同的角度有趣闡釋了這些問題背後的真相。
|張宇識科研工作者,脫口秀演員。中國科協「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科學脫口秀創始人。
演講主題:用喜劇點亮科學新生命
大多數科學家在工作中都是「斜杠青年」,所謂「斜杠」就是他要懂得多個領域的知識。學科交叉現在是個大趨勢,因而張宇識走上了喜劇脫口秀的道路。其實跨界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玩得開心,也會帶來許多好處。
|葉壯心理育兒專家,知乎心理學領域大V,《21招,讓孩子獨立》作者。
演講主題:心理學如何讓「玩遊戲」變成一件好事?
在今天的這個時代,各種電子設備隨手可得,遊戲已經成為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但為什麼一說到玩遊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仍然是要怎麼去「管制」?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些人本身不打遊戲,所以就覺得別人也不能打。但如果你不打遊戲,也不試著去了解遊戲,就永遠也沒有辦法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為什麼會喜歡打遊戲,也不知道他在遊戲裡面都幹了些什麼。所以葉壯試著帶大家去了解遊戲中的那些二三事。
|圓桌討論
問題1:我們當今中國社會到底有沒有科學精神,比之前是否進步了?體現在哪些方面?
時代在不停變,民眾的科學精神是在不斷萌芽發展的,大家開始更重視科學,雖然這其中會伴隨著「科學謠言」的出現,但整體來說是進步的。
問題2:有言論認為是我們當今的功利主義趨勢,讓我們更加遠離科學精神,請問各位老師都有什麼看法?
功利主義確實是一段時期內人們所詬病的,是社會急速發展產生的浮躁風氣所帶來的,這是否會影響到人們的科學精神,是值得討論的。不同的老師站在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看法。
問題3:斯蒂芬·平克在《當下的啟蒙》中提到過,數據的應用已經逐漸將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多領域知識的融合能讓科學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反對孤島式的研究。但他認為現在的科學教育,是將這兩部分割裂的,並沒有成為連接科學與人文的橋樑。請問各位怎麼看當今的被「孤立」的科學教育問題?
科學和人文是不割裂的,科學更需要和人文藝術相結合,越來越多人開始跨界,正是最好的證明。科學教育中存在著被「孤立」的可能,如何連接科學與人文的橋樑,是需要教育者們深思的。
TAG:一刻tal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