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篆刻一道,自明末文三橋、何雪漁起風氣漸開,文人學士紛紛景從,研朱弄石成為一時風雅。至有清一代,金石學大盛,篆刻藝術宗派遞興,作家雲起,遂與詩、書、畫鼎足而立,成為近五百年來我國文人藝術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在清代眾多篆刻流派中,浙派一脈綿延二百餘年,名家即多,流衍亦廣,影響尤大。

浙派自清康乾間錢塘丁敬創派,繼起者有蔣仁、黃易、奚岡,時稱「武林四家」。後又有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及錢松四人接續而下,傳其衣缽,八人同為杭州人,系出一脈,各有建樹,是為印學史上彪炳千古之「西泠八家」。浙派之肇始在丁敬,而其興盛則在八家。自丁敬變文、何之雅秀為雄健高古,其餘七家或師事之,或私淑之,或工緻,或雄渾,或圓勁,或蒼古,師法同源而各擅其勝。

「西泠八家」對印學影響之大,在當時已是流風廣被。在浙派印學系統中,除八家外尚有「揚州八怪」中的金農、鄭板橋,以及此後的胡震、張燕昌、楊龍石、翁大年、陳祖望及鍾以敬等人,皆為一時藝壇之翹楚。浙派於程穆倩之「歙派」、何雪漁之「皖派」外別樹一幟,力追兩漢,其「純用切刀,於澀中寓堅挺之意,而秦漢精神,躍然畢現」(鄧散木《篆刻學》),「印章至此,文何舊體皮骨皆為盡矣」(孔白雲《篆刻入門》),「非但有印燈續焰之功,可謂開印學五百年之奇秘而為當時印壇盟主(潘天壽《治印談叢》)。」

正因對五百年來印學影響之深,故對「西泠八家」的研究一直以來都為學界所重,而其傳世作品更為歷代藏家所夢寐以求之奇珍。然自浙派始祖、八家之首丁敬活動的康乾時期起,至八家中最年輕的錢松於咸豐十年自盡於太平天國之亂中,八家的活動時間跨越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間近兩百年的時光,作品之完整流傳循非易事。特別是經過丁丑兵火之難,「文物蕩然,即藏印一事,亦多散佚」(高野侯《丁丑劫餘印譜敘》),一睹八家遺制,已然不可多得。在近幾年的拍場中,「西泠八家」的作品偶一出現,必為藏家所全力追逐;而到目前為止,同一場拍賣中最多也只出現過其中四家的作品。所以當丁敬、蔣仁、黃易、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六家作品史無前例地聚集在本專場的時候,此中的因緣際會,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丁敬(1695-1765),浙派始祖,字敬身,號龍泓山人,晚號鈍丁。工分隸,精篆刻,遠承何雪漁,近接程穆倩,博採眾長,氣象萬千,蓋其所見即遠,成就亦大。篆刻古拗峭折直追秦漢,力挽清初印壇嬌媚之失;邊款不用書寫,以刀直下,尤為前人所未有,海內奉為圭臬。常往來於杭州、揚州間,與金農、汪啟淑、明中等交往甚契,金冬心的許多自用印便出自其手。此枚「采芝山人」白文小印以繆篆入印,以切刀為之,鈍朴奇崛而不遲澀,乾淨利落而不輕巧,在古樸的氣息中透出一種輕鬆的味道,大家手筆,不同凡響。邊款單刀刻「丙子正月過春草園刻此印,鈍叟並記」,丙子年為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這年丁敬61歲,藝術已臻化境。丁敬傳世作品市場上稀若晨星,此枚印章曾收錄於《西泠八家印選》和《丁丑劫餘印存》中,傳承有序,堪稱傑作。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丁敬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采芝山人

邊款:丙子正月,過春草園刻此印,鈍叟並記。

1.3 × 0.9 × 1.8 cm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蔣仁(1743-1795),原名泰,因於揚州平山堂得漢「蔣仁之印」古銅印而改名,號山堂、吉羅居士。詩畫皆工,行楷書最佳,甚得時譽;印宗丁敬,蒼勁簡拙,饒有天趣。蔣仁少丁敬四十八歲,是八家中最得丁敬神髓而又能自有創格者,論者以為足以與丁敬相頡頏,趙之謙就曾說「蔣山堂印在諸家外自辟蹊徑,神至處龍泓且不如」(《書揚州吳讓之印稿》)。此枚「勤斯補拙」朱文印刀法自然,篆法圓轉寬博,巧中寓拙,章法擬漢印而獨出機杼,「拙」字下方留處的透氣空間令整印嚴整的氣息頓顯活絡。邊款刻「山堂蔣仁入墨篆之,屬子玉刻於邗上」,蒼渾樸茂,頗得顏體書法韻致。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得知此枚印章乃蔣仁所篆印稿,而倩他人所刻。蔣山堂一生性格耿介,少與世接,更不輕易為他人奏刀落筆,因此流傳作品不多。此印曾收錄於《斗盦藏印》、《日中書法的傳承》,在巧與拙的用心經營中,似巧實拙,時巧時拙,妙不可言。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蔣仁篆 青田石印章

印文:勤斯補拙

邊款:山堂蔣仁入墨篆之屬子玉刻於邗上。

1.8 × 1.8 × 5.8 cm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黃易(1744-1802),字大易,號小松,又號秋盦,別署秋景盦主。詩人黃松石之子,工詩詞,精碑版鑒別,與當時著名金石家阮元、翁方綱等過往甚密,書法繪畫並為世所重。篆刻更親受業於丁敬,兼及宋元諸家,風格嫻雅遒勁,具體而微,其「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一語對於後人篆刻啟發尤大,在當時與丁敬並稱「丁黃」,聲名甚隆。此枚「梅垞吟屋」朱文印篆法略變元朱文之法,線條勁健流麗,浙派以「澀」為特點的切刀法在此變得輕快流暢;布局上則大膽捨去四邊以突出四字印文的整體結構,工穩處更顯生動。邊款刻「小松居士為梅垞先生作,癸未中秋日」,癸未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黃易剛二十歲,可知此印為其青年時期的作品,天分之高令人驚嘆。此方印章曾收錄於《西泠八家的書畫篆刻》、《日中書法的傳承》二書中。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黃易刻 壽山芙蓉石印章

印文:梅垞吟屋

邊款:小松居士為梅垞先生作,癸未中秋日。

1.7 × 1.7 × 3.2 cm

以上三家除丁敬外,蔣仁、黃易及後來的奚岡,年紀相仿,篆刻風格皆直接受丁敬影響而略出己意,故世人將此四家稱為「西泠前四家」或「浙派四家」,而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及錢松則為「西泠後四家」。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陳豫鍾(1762-1806),字浚儀,號秋堂。富收藏,擅墨拓,書畫金石皆有所成。篆書得李陽冰法,篆刻專宗丁敬而兼及秦漢,法度嚴謹,工整秀潤。喜作密行細字邊款,且頗為自負。此「漢槎珍藏」白文印綿密細膩,遒勁挺拔,分朱布白大方得體,深得漢銅印之趣味。邊款亦是一絲不苟,典雅可喜。而從邊款文字「此余壬寅歲為吳五兄同學所作賞鑒印也。細玩之,略有漢人刻銅遺意。近日酬應雖多,以此印較之,一無長進,撫三嘆,不止斯技也」的感慨中,我們得知此印乃秋堂得意之作,因此在刻完此印(壬寅,1782年)的四年後(丙午,1786年)還重新題跋,相當自矜。此印也曾收錄在《丁丑劫餘印譜》中。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陳豫鍾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漢槎珍藏

邊款:秋堂。此余壬寅歲為吳五兄同學所作賞鑒印也,細玩之,略有漢人刻銅遺意,近日酬應雖多,以此印較之,一無長進,撫三嘆,不止斯技也,印,丙午孟冬望後二日,秋堂陳豫鍾記。

1.7 × 1.7 × 4.7 cm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又號曼公、種榆道人等。工畫,行書、隸書、篆書均瀟洒出塵,自成一體,獨步當世。有「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時見天趣」之語,可謂是其藝術之真實寫照。篆刻繼「西泠前四家」之後開浙派新面,運刀如雷霆萬鈞,蒼茫渾厚,豪邁自如,後之學浙派者多有取法。與陳豫鍾齊名,世稱「二陳」。此「邁庵秘笈」白文印為典型陳曼生風格,篆法以方整出之,在大膽的行刀過程中不求筆畫之橫平豎直,曲直寬扁一任自然,渾厚跌宕,古拙浪漫,氣度逼人。此印亦曾收錄於《丁丑劫餘印譜》中。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陳鴻壽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邁庵秘笈

邊款:曼生作。

1.5 × 1.5 × 4.4 cm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趙之琛(1781-1852),字次閑,號獻父,亦作獻甫,又號寶月山人。嗜金石文字,書法繪畫自成家數,均極生動。篆刻直接師事於陳豫鍾,然筆意則與陳曼生為近,天機所到,意趣橫生,可謂集浙派之大成。浙派自丁敬起以「拙」立於印壇,傳至次閑,則化拙為巧,面目趨於華美,所作邊款,尤為精緻。本專場中趙次閑有兩方印章呈現,一方為「願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白文印,,一方為「永受嘉福」朱文印,印文均為吉語,且邊款紀年都為丁酉五月,為同時所作,甚為難得。兩方印章風格則各異,白文印擬陳曼生而去其拙取其巧,篆法刀法純熟精妙;朱文印則以大篆為之,寬邊細文,布置精心,古雅可喜。次閑治印之勤奮,手段之高妙眾所稱之,從這兩方著錄於《中國篆刻叢刊》中的印章便可窺見其風采之一二。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西泠丰神 浙派正宗——懷玉印室舊藏西泠六家篆刻

趙之琛刻 青田石對章

印文:1、永受嘉福。2、願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

邊款:1、惟靜得壽,惟壽得福,君子樂胥,其克永穀。丁酉午月,琴友銘,次閑作。 2、琴友曩客邗上,見曼生為楊君補凡製是印,愛其篆法精妙,屬余擬之。丁酉五月九日,次閑並記。

2.3 × 2.2 × 5.7 cm × 2

「西泠八家」同出一脈,因天分、時代各異,其風格亦各有變化,如蔣仁以古秀勝,黃易以遒勁勝,陳豫鍾以工緻勝,陳鴻壽以雄健勝,趙之琛以巧妙勝。而八家以其筆意之古健,氣味之宏厚,在當時「徽派」沒落、「鄧派」未熟的情況下奮起於印壇,開後世印學之新路,均不愧大家風範,印學正宗!

然如前所述,「西泠八家」作品雖歷來深受藏家追捧,因世事變遷,時局動亂,能流傳於世的真品少之又少,特別是如丁敬、蔣仁等浙派開創者的作品,更是百不一見。所可幸者,此次面世的這七件作品不僅多為名譜著錄之作,且皆出自以收藏明清書畫篆刻而聞名的懷玉印室中,面貌紛紜,氣息純正,相信識者自能辨之。

轉載聲明: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望岳——南嶽紀游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畫中江南——固齋黃敬松山水冊頁
90%漢隸書友都會陷入的2個坑,資深書家為你道出解決秘籍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