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960s:叛逆的年輕人引發了一場時尚界「大地震」

1960s:叛逆的年輕人引發了一場時尚界「大地震」

天氣越來越燥熱,街頭上的很多女生都已經換上了迷你裙。這種膝上幾英寸長度的裙子,充滿了自由、活力、年輕的風格,不僅更大膽地展現了女性的身材曲線,也讓她們擺脫了長長裙擺的束縛。而這,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精神所在。

Bella Hadid

與優雅精緻的五十年代不同,上世紀六十年代是一個真正發現自我的年代。無論是文學、音樂、藝術還是時尚,人們都像正值自己的青春期,擁抱叛逆,渴望自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Andy Warhol

說到六十年代,沒有誰能忽略Andy Warhol的大名吧。自從1961年創作第一幅基於漫畫和廣告的波普作品後,波普藝術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在全世界風靡,尤其是這幅著名的《金寶湯罐頭》,在當時可是引發了一次關於藝術的討論熱潮。

1964年,Warhol創辦了自己的新工作室「The Factory」,成為了六十年代文化的一個標誌。「工廠」里被粉刷成了酷炫的銀色,還經常聚集著大量藝術家、名人明星,當之無愧是紐約的地下根據地。

除了繪畫、攝影、雕塑之外,Andy Warhol一直以來都在嘗試更多的藝術形式。比如整個六十年代,他都是一個高產的電影製片人,充滿概念實驗性,也從不避諱將情色等主題融入其中。

但沒有什麼比Andy Warhol本人更能代表六十年代的精神了。作為LGBT群體的一員,他從來不對自己的身份加以掩飾。在藝術中,他也毫不避諱自己崇尚商業、想要追求名利的想法,並儘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抒發他的這種想法。他在《沃霍爾的哲學》中就這樣說:「賺錢是一種藝術、工作也是一種藝術、最賺錢的買賣是最佳的藝術。」

Edie Sedgwick

既然說到Andy Warhol,有一個人就絕對不能不提,她就是Andy絕對的繆斯Edie Sedgwick。在Andy的很多電影里,女主角就由Edie出演,一頭不羈的金色短髮是她的標誌。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Edie是當之無愧的it girl。她早在半個世紀前就開始嘗試中性風,完全摒棄了那一套優雅克制的風格,而是頹廢又前衛。她化著粗眼線,戴著浮誇的長耳環,甚至在床上也不願意摘下。

在電影《工廠女孩》里,Sienna Miller為我們重現了Edie當時的風韻。光從圖片中就可以感受到Edie那股不屑一顧的叛逆態度了。

愛之夏

Edie另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就是有Bob Dylan的糾葛。故事本身尚且不談,但搖滾在六十年代的影響力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67年舊金山的夏天了。

那個夏天,近十萬年輕人從世界各地來到了舊金山,表達自己反傳統、反戰爭與支持和平的理念,他們戴著印第安元素濃郁的配飾,猶如原始部落人,「嬉皮士」一次由此而生。

後來這個夏天被稱為「愛之夏」,它推崇性別平等、自由戀愛,包括性解放、東方宗教、背包客等許多現代的思潮都是在當時開始萌芽的。

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搖滾音樂的愛好者們聚集起來。在人群中,你可以找到傑斐遜飛機樂隊、感恩至死樂隊等等大咖,創造了音樂節的雛形。

科幻電影

在音樂之外,1968年一部名叫《2001太空漫遊》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直到今天還作為經典,從故事情節、思想高度和特技效果上都持續影響著科幻電影界。

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也是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繁榮時期。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在戰爭、怪獸等方面的想像力特別豐富,《海底軍艦》、《太空登月記》、《宇宙大怪獸多哥拉》等科幻電影都在當時有很深厚的影響。

《太空登月記》

當時的科幻電影並沒有現在所想像的諸多限制,反而更加天馬行空。比如1968年的法國電影《太空英雌芭芭麗娜》,講述了一個性感迷人的太空人奉命遠征外星球,消滅發明了毀滅性武器的邪惡科學家的故事,其中甚至穿插了SM、變裝皇后等元素,這種先鋒性也和六十年代的精神非常契合。

Paco Rabanne

而且《太空英雌芭芭麗娜》還讓一個西班牙的設計師品牌一炮而紅了。在電影里,Jane Fonda飾演的女主角穿上了一件拼接的綠色盔甲,將自己的身段展現得淋漓盡致,設計這件衣服的設計師瞬間成為了人們所追捧的對象。沒錯,他就是Paco Rabanne。

1966年,Paco Rabanne推出了自己的首個系列——12件「無法穿著的裙子」,全部採用塑料片、金屬鏈、黑膠唱片這樣的非常規材料,用膠槍、焊接這樣的手法拼接起來,讓服裝充滿了科幻電影中需要的未來感。

既然如此前衛大膽,當時最時髦的女孩們當然也不能錯過它,比如六十年代的時尚icon Fran?oise Hardy,就多次穿著Paco Rabanne的金屬裙亮相,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甚至一向優雅迷人的赫本也在《麗人行》中穿了一條Paco Rabanne的亮片連衣裙,跟以往的形象一下子就差別開了。

Go-go靴

那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還有一種元素也風靡了整個時尚圈——Go-go靴。它本來是Whisky à Go-Go舞蹈中舞者們的表演服裝,以平底為主,長度及膝或低於膝蓋,看起來俏皮又可愛。

而真正把它帶入潮流的是André Courrèges。與Paco Rabanne一樣,他也以未來主義作為自己的設計風格,崇尚女性身體的開放。1965年,他以宇航員為靈感,將原本的舞鞋改造成了這款輕便、特別的Go-go靴,紅透了整個六十年代。

Catherine Deneuve

當時的時髦女孩們尤其喜歡用它來搭配迷你裙,歌手Nancy Sinatra還把它作為了自己的標誌性造型,甚至除了一首歌就叫《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g》。

更多美好時代

1950s:一個女人都優雅到骨子裡的經典美時代

策劃:芭莎時裝組

責編:Leon Chang

文字:Dumpling

整理:M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