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假如諾貝爾獎設有數學獎項,以陳景潤的成就,他能得獎嗎?

假如諾貝爾獎設有數學獎項,以陳景潤的成就,他能得獎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陳景潤的生平,以及他最重要的學術成就。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中國著名解析數論專家。1973年在《中國科學》發布了論文《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中的1 2。此項工作隨即被國際認可,國際上把這項成果稱為陳氏定理。陳景潤先生也被邀請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45分鐘的報告,雖然最後未能成行。

如果要說到是否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也就是獲得菲爾茲獎,我們來考察一下,陳景潤的條件,1973年,陳景潤發表成果的時候剛好40歲,這是菲爾茲獎獲獎者年齡的底線了,陳景潤符合條件。再來分析一下陳景潤的工作重要性,首先陳景潤的方法不是他獨創,篩法古已有之。到了20世紀,人們對篩法做了突飛猛進的改造,使之能夠在素數問題上大放異彩。陳景潤用到的加權篩法,其實也不是他的獨創,而是在這個方法上一定程度改造了。正是用了這個方法,他達到了別人沒有達到的成就,走得更遠,從1 5,1 4,最終到達1 2,這裡離最後的解決只差一步。

有人說,陳景潤並沒有最終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應該不算有這樣的獲獎資格吧。說到這裡,我們再看另外一個重大猜想的證明,是只要推進一步,成果就獲得了一次菲爾茲獎。這就是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歷程。

1904年,龐加萊猜想提出之後,在將近50年內,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明或者進展。於是有人提出曲線證明的途徑,先來嘗試一下更高維的猜想是否正確,層層推進再說。

1961年,美國數學家史提芬·斯梅爾採用十分巧妙的方法繞過三、四維的困難情況,證明了五維以上的龐加萊猜想,獲得1966年菲爾茲獎。

1981年美國數學家麥克·傅利曼(MichaelFreedman)證明了四維猜想,獲得1983年菲爾茲獎。當然最終的解決這個問題的俄羅斯狂人佩雷爾曼也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菲爾茲獎,可人家不去。

然而,相對於龐加萊猜想來說,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影響力要小的多,並且這些取得階段性成就的獲獎者都提出過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雖然他們的工作沒有到達最終的目的,這仍然不影響他們工作的偉大。

與此相比,陳景潤的成果就顯得沉悶得多,沒有提出過新的數學技術,在某個不太重要的問題上上下求索,不是說這種精神不值得提倡,而是說,這些工作的意義明顯沒有前面的那幾位證明龐加萊猜想道路上的數學家重要。即使當時國際上有人注意到陳景潤的工作是否值得菲爾茲獎,恐怕最後的獲獎者也不會是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認識君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認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