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知乎高贊回答:抑鬱症好了是一種什麼體驗?

知乎高贊回答:抑鬱症好了是一種什麼體驗?

作者| Crystal

「5·25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即為「我愛我」,提醒我們「珍惜生命,關愛自己」。雖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是適用的,因為心理健康已經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幸福度。

就拿抑鬱症來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抑鬱症患病人數超過5400萬,而龐大的抑鬱人群,卻僅有1/10的人接受了專業治療。

很多讀者會在後台給我們留言求助,說自己好像抑鬱了,該怎麼辦。要知道「抑鬱」和「抑鬱症」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情緒,後者是一種疾病。

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了解,僅限於那些因抑鬱症自殺的新聞。

那麼,得了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抑鬱症親歷者的故事,還原他們真實的經歷,看看他們是如何和抑鬱對抗,療愈自己:

@卡嚕嚕嚕嚕醬 (90後 自由職業者)

這麼多年,總算知道什麼樣的狀態才是真正的開心了。

我曾經抑鬱到在家偷偷開煤氣自殺,休克送了醫院,沒死成不說還給我爸留下心理陰影,從此我家廚房窗戶再也沒關嚴實過。

我曾悶在浴室兩三個小時想把自己弄缺氧,引發低血糖猝死,沒成功。

我曾往樓梯下跳想把自己弄斷腿以便不去上學,結果被我爸及時送醫院,屁事沒有。

我曾亂吃各種葯想把自己身體吃壞這樣就能夠休息一段時間,割腕不是沒想過,太疼了不敢。

高中時嚴重神經衰弱,一天睡兩三個小時,還是噩夢不斷,鬼壓床,會有幻聽。睡不著也醒不來,睡著彷彿醒著,醒著又彷彿睡著。

跳樓也想過,有段時間天天看著窗子都想跳,在腦子裡想像自己落下去後一身輕鬆的感覺。可又覺得自己因為一點破事就這樣做實在太慫逼太矯情,沒太好意思,萬一給外人留下話柄,我爸媽也怪丟人的。

大學放假時不回家,用存的零花錢在外面租房子,兩個月不出門,天天躺在床上睡覺玩手機,一天能睡十六七個小時,經常噩夢,在夢裡打架吵架被人追殺,醒來也是腦子空白,思考不能。窗帘一直拉著,在小黑屋裡不知天昏地暗。

只要心情稍微不好一點,立馬開始胃疼,胃痙攣。出門時必須帶口罩,不然會覺得所有人都在說我丑。照鏡子的時候想尖叫,看著自己的臉就想哭,覺得太難看了。

吃飯一天吃一頓,一頓吃三口,拖了很久,暴瘦,喘氣都困難。身上什麼毛病都拖出來了,嗜睡、鼻炎、中耳炎、腱鞘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疼、口腔潰瘍、胃潰瘍、低血壓、低血糖、蕁麻疹、胸悶氣短、月經嚴重不調……真的,覺得心肝脾肺腎胃脖子腰胸背哪哪兒都疼。有時候覺得自己就算不自殺,哪天都會猝死,毫不意外。

我在外從來都是看起來人群里最自信最樂觀最積極努力那種人,演技非常完美,騙過了身邊每一個人,還差點把自己也騙了。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我還非告訴自己其實這些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就是太矯情了,不是什麼大事兒。

一度我也以為自己就要這樣廢了,很絕望。

後來有一天,就突然有那麼一天,我睡了十幾個小時從夢裡醒來,看著窗外溫暖的陽光,突然特別傷心,哭了很久。

我在想,真的要這樣再繼續下去嗎?

答案是:不。

從那天開始,我開始慢慢爬起來了。

我開始瘋狂地看書,學習心理學,看教育學,看哲學,看怎樣提高自控力、怎樣培養習慣的書,看教導人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視頻,學習一些技巧,購買了放鬆催眠的冥想課,以及寫小說。

我開始了解自己這樣的狀態,這樣的思維,這樣的行為模式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因為什麼成了這樣,其中的原理是什麼又要怎麼樣去科學地改變。

了解到這些還不夠,還需要一個情緒的疏導,但我又不願意告訴任何人我的情況,所以我把自己的情緒全部寫到小說里。

寫小說對我的重塑作用是巨大的,因為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會傾訴會示弱的人。我連自己的日記都不能面對,過後看會覺得這東西很弱智,會覺得當時的心情和心理就是個笑話。很羞恥,無法面對。但是寫小說能讓我覺得,我寫得是別人,軟弱愚蠢的也是角色不是我,不用害怕被人嘲笑。

所以我在小說里將自己所有壓抑的東西都釋放了出來,然後給自己寫了一個無條件愛著我原諒我寬容我的完美配角,帶著小說里那個自甘墮落的角色一步步地走向正途。

我開始發現,我自己其實是知道要怎麼讓自己好起來的。我完全可以同時扮演病人主角和治療者配角,自己治療自己。

就這樣,在那個過程中,我開始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也搞清楚了自己要怎樣治癒自己。

我開始調理身體,每天強迫自己出門,就算是一個人瞎逛也要打扮一下出門,開始給自己買一些從來沒買過的小禮品獎賞自己,去報了私人瑜伽班,天天堅持去健身。在跟父母發生矛盾時開始不再硬碰硬,使用一些談判聊天的技巧來跟他們講道理,在自己失控發脾氣後,會主動地反思自己的問題,然後厚著臉硬著頭皮去尋求原諒和解決。

就這樣,我開始發現:這個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管是事還是人,都在不停地變化。

我的每一個行為,都會有作用。

我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產生變化,也能改變他人,影響他人。

曾經一兩個月甚至一學期都不打電話的父母,父母也不怎麼聯繫我,而在我主動一兩天一個電話的問候後,這一切開始改變。

剛開始他們也會尖酸刻薄地挖苦我冷落我:「怎麼,沒錢了啊?」「無事獻殷勤」「沒什麼說的,在忙,掛了」。

後來,我天天這樣,不是給我媽打就是給我爸打,說一些很瑣碎的事,今天吃什麼喝什麼幹了什麼心情怎麼樣,也不管他們想不想聽,一通倒。爸媽剛開始也非常不習慣,但久了以後,慢慢地會對我的言論發表一些看法,每當這時,吵架就來了,最後大多數時候是以不歡而散掛電話作為結束。

可就算這樣,我第二天還是會再打過去,假裝無事發生。然後爸媽也很上道,也假裝無事發生。

就這樣,到後來有一次,我有四天沒給我爸打電話,想起來打過去後,我爸特別傲嬌地冷笑一聲:「沒錢了?」

話還是很難聽,而我卻從裡面聽出了一個被冷落的父親的委屈和想念。

當時才突然發現,原來我跟父母的關係已經走得這麼親密了。這是曾經的我們不敢想像的。

之所以很多人說抑鬱症好不了,我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可能大家是覺得原生家庭無法改變。

一個人無法脫離親人家庭生活,即使他斷絕親緣關係,親人的影響也並不是就此消散,它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依然發揮著頑固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選擇和行為。

我們的問題本身來自於原生家庭,解鈴還須繫鈴人,問題的解決自然也是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參與。

可是有多少人願意做出那個改變呢?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是一個問題家庭,比起你,也許你的父母問題更大。你的家人或許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錯,不會意識到問題的源頭在他們身上,更也不會為你改變。他們曾經就是在問題家庭長大的,將上一輩的問題遺留給你,再自然不過。

指望他們這樣上了年紀思維固化的人改變,無疑是極其艱難的。治療大部分的抑鬱,與其說是治療一個出問題的人,不如說是治療一個問題家庭。所以抑鬱症的治療難度在哪裡,一目了然。

我從自己的康復經歷里得出的經驗是:如果你無法改變他人,那麼你就改變自己。不要問為什麼憑什麼非要你改變,只問問你自己,還想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

只有你自己想改變,你才能改變。

不要指望任何人來將你拉出黑暗。如果你不願意走出來,誰也拿你沒辦法。

所有的選擇權都在你的手裡,你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你能說「我想」,也能說「我不想」,你只要張開嘴,吐出氣,讓聲帶震動,發出聲來。你就可以。

你可以早起,可以晚睡,可以吃這個,可以不吃這個,你可以今天學習,也可以今天不學習。

沒關係的,只要這個決定是你「自己」做的,都可以。只要你找回你的選擇權,你就可以控制你的人生。

好或者不好,結局如何,你自己來寫,不要把筆交給別人。當你真正達到這樣的狀態時,恭喜你,你的抑鬱好了。

也許這個世界也讓你感覺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是,也會讓你真真切切地開心。

個人經驗總結的建議:

1.看病吃藥

不要跟我學習自醫,因為很浪費時間,我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去克服這個問題,耽誤了很多事情一定去醫院診斷,不要自己瞎治瞎猜,確認情況輕重以後,再看自助建議。醫生的輔助治療是必要的,同時也要自己努力克服。

2.適當鍛煉,增加社交

不建議過度健身,建議報個瑜伽班,瑜伽運動量而且很多體式有助於舒展身體,有助於冥想,睡眠,內省,同時還可以增加社交。

3.冥想

這個我非常推薦。剛開始也覺得沒什麼效果,但是我每天堅持練習一個小音頻,一直持續了一年的樣子。就在這段時間,我才突然發現,我入睡變得很快,基本上三五分鐘就能完全讓大腦放鬆下來進入睡眠。

4.學著了解自己,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心情、想法,行為,了解自己為什麼感到困擾,不敢行動,畏懼他人,又是因為什麼一直反反覆復地回到原地。如果你不知道原因,那就很難理解自己的行為,也就無法原諒自己,會不停地苛責自己,永無止境地自責、愧疚、後悔。

5.重塑自己

抑鬱會反覆,很多時候是跟我們自身的消極的思維模式、錯誤的思想觀念以及不適當的生活習慣等等相關。

要想徹頭徹尾地離開抑鬱,那就要重塑自己。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也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較長的時間,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要與之相處。

在這裡,我推薦一些我自己看過的覺得比較實用的書:《超越原生家庭》、《自控力》、《超越自卑》、《心理學與生活》、《非暴力溝通》、《天資差異》等。

最後強調一點:請大家還是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在這裡我只是想做一個鼓勵大家的人,想讓大家知道,抑鬱不是絕症,會好的,只是慢,但是會好的。

我也真心地希望每一個抑鬱中的人,能夠相信自己可以,能夠重新找到開心的感覺,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稻草小姐 (90後 大學畢業生)

我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一直在和自己作鬥爭。

我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歡,我覺得自己脾氣古怪而且是個蠢豬。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有迎合別人的傾向。尤其在玩集體遊戲、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我更是被這個東西所折磨困擾。

當別人都沉浸在遊戲中的時候,我卻因為擔心沒有人和我一起做遊戲而直冒冷汗,提前幾天就輾轉反側。我的膽子也一直很小,不擅長體育運動,這些都成了我心裡的『』痛點「,我為此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不懂得如何經營一段感情,不懂得別人的心情可能有起伏,但是不代表不愛我,不懂得語言和心意可以分離。我是一個極其大方又極其小氣的人,可以為了獲得一份愛而「粉身碎骨」,同時又覺得主動爭取來的並非真愛。不論是在友情還是愛情里,我都是那個高敏感的人。

在我不懂我自己的時候,我為我這個特點感到痛苦和自卑,為我的「喜怒無常」感到自責,為我的「歇斯底里」覺得可恥。於是我壓抑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攻擊性擠壓,因為我知道我很多時候因為敏感的特質,會表達出多餘的攻擊性。我沒有能力分辨哪些是可以被釋放的,於是我把它們全部壓縮。

有五六年的時間,我不能面對人際交往,我不能直視我自己。我不懂我自己,也不懂別人。現實給我的結局就是我所珍視的人一個個離我遠去,因為我給他們帶來了情緒上的負擔和麻煩。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退縮和恐懼。然而你要知道,情緒可以被壓制,但不可能消失。它們使我變得更加的古怪。我不知道這些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反而採用了一種適得其反的方式。

2018年我抑鬱了。我的抑鬱體質一直都存在,醫院給出的診斷證明我高三就曾得過一次抑鬱,而我自己卻全然不知。醫生很溫柔的在我的診斷書上寫下了「複發性抑鬱」。

很多人會跟我講,你這不是真的抑鬱、這個社會人人都抑鬱、你就是太脆弱、你就是想太多……在這裡我先不想討論這些問題,不過如果可以,我希望告訴在閱讀的你一件事——人生而孤獨,並不能彼此了解,很多時候對待我們不了解的人和事,請多給一點溫柔和諒解。我們無法做到完全的共情,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尊重他人的經歷和情緒,捍衛他自我表達的權利。

抑鬱最嚴重的那半年,我多年的自我否定達到了巔峰。我喪失了行動能力,每天做什麼事情都覺得像一萬根針在扎我。我雖然一向沒有很強的自律性,但也會適可而止的拖延,最後可以順利完成事情。但是這段時間,我的拖延症到了讓人髮指的程度。我在自習室里坐到凌晨四點,但是一個字都沒看進去,最後裸考掛了科。

我每天醒不來,被噩夢纏繞。我的內心好像已經麻木,因為我對我的一切都覺得無所謂,我認為最壞不過就是一了百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就死掉算了」。對於死亡,我時不時就有靠近它的渴望,隨身帶著一把小刀自殘發泄。有時我還會被「瀕死感」環繞,大腦發昏,手腳發麻。

我以為我的人生會在2018年就此廢掉,我也沒有爬起來再修補它的力氣。我時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有個手在扯著我讓我從地上爬起來,可是我根本做不到。

這段日子讓我更加清晰地面對著痛苦,面對著我自己。原諒我無法說出,我具體是通過什麼方法、什麼步驟變得好轉。我這中間斷斷續續看了很多相關的東西,寫過很多對自己的剖析,但我經常會放棄,因為我沒有力氣。我做過的最大的自救就是去看醫生,因為我知道我沒有力量把自己修好。

在一個夏日的夜晚,我靠著涼涼的白牆,有風吹過我的腿,我隨意地翻著我曾在最糟糕的時候寫過的東西,我突然覺得,那個時候我在一個困局裡。這麼多年,我都在一個困局裡。

不,你要相信我,這絕不是什麼靈光一閃、大徹大悟。因為我現在還時不時會感覺到那種情緒的召喚,我依然感受得到是什麼讓我停滯了自我。

可是那些不斷地告訴自己卻沒有相信的話,現在在我心裡逐漸變得自然。比如,從前我告訴自己:你是值得被愛的這句話卻只會讓我羞恥。我的腦海中會反覆的浮現出我曾做過的大大小小的錯事,甚至羞愧地痛哭流涕,然後掉進情緒大坑。現在我仍然需要刻意的提醒自己,可是只需輕輕地提醒一句,我開始相信了,不再撕扯自己了。

我開始覺得我從前的很多舉動都是不可思議的。太過病態的。我彷彿感覺我腦子有許多死結和紐扣,我正逐漸的拆解。破解自己,並與自己擁抱。

我想,我之所以會感覺到改變,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第一,我開始了解我自己,這絕不是一句心靈雞湯般的空話。我懂得分析每一件事情,而不是模糊的給自己不好的定義。我懂得尋找行為背後的原因和來源,而不是只跟自己講對錯。我記錄我的情緒,我要聽到我被壓抑的所有。

第二,改變發生在認知的提升。去年雖然很糟糕,但是也多多少少讀到之前覺得枯燥的好書;我見到了更多的人,打破了僵化的是非觀。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是自我分析,還是在自己的怪圈裡打轉。如果只是攝入但是不停下來,很多好的東西則無法被吸納。

一個人如果從根本上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質疑自己的意義,他便會喪失行動力而「癱瘓」。

一個自我了解和接納的人,自然有探索世界和提升自我的熱情。

很多事情的根源,都很難找到,因為它們被埋在表面之下。並且,光憑一人之力,在一個毫無出口的路上,去扭轉最開始被灌輸的認知,去反駁周圍的環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這無異於一個人想舉起他自己。

我慶幸我在22歲就打開了新的門。我彷彿和從前的自己揮手割裂。當然,我不會拋棄她,是我忽略了她太久。

曾經我戾氣很重,我的情緒很多變。其實沒有難懂的情緒,有的只是忽略造成的惡果。戾氣是一種自我防禦,也是一種力量的表現。我要求自己溫柔,但我做不到。如今我卻驚奇地發現,當我溫柔接住了自己,我自然也不會被他人評判,而從泥濘走過,我擁有了更多的包容力。

現在我仍然會被自我懷疑折磨,我仍然會自卑和迴避。但我已經不會被掌控。我曾被折磨到喪失了寫東西的能力,我沒有愛好,沒有奔頭,可是現在的我主動地去寫下很多,像是一個復健的過程,生澀又充滿希望。我有了探索世界的熱情,我發自內心的嚮往著這個好玩的人間。這就夠了。

因為戴過更重的枷鎖,我收穫了更純粹的自由。

我會一點點地整理這個過程的收穫和思考,記錄對自己不斷打破的歷程。寫給自己,也寫給我曾許下的諾言:等我好起來了,一定會攙住那些痛苦之人的手。

@豆子媽( 80後 ,全職媽媽)

我是剖腹產生的兒子,本來以為「卸貨」之後會輕鬆一點,生完才知道「噩夢」剛剛開始。剖腹產的傷口疼還沒好,就要忙著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每隔幾個小時就要餵奶,讓我晚上覺也睡不好,孩子無緣無故的哭鬧(後來才知道根本不是無緣無故),更是讓我手忙腳亂,無比煩躁。

一方面擔心自己照顧不好他,另一方面就覺得很厭煩,對孩子很抗拒,感覺是他的出現打亂了我所有的生活。我要定時餵奶,身體不是自己的,時間也不是自己的。我就開始後悔,之前不知道養孩子這麼辛苦,早知道生孩子是這種情況,打死我也不會生的。但是這麼想的時候又很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竟然不想要自己的寶寶。

我就在這種矛盾的情緒里反反覆復地糾纏,加上嚴重缺覺,頭痛頭昏,人也容易發脾氣。

由於平時是婆婆照顧我,習慣不一樣,摩擦也很大,只能忍著,但又覺得委屈,人變得很沮喪,動不動就想哭。孩子哭鬧的時候哭,自己覺得累,委屈的時候哭,老公不能理解,婆婆給我臉色的時候,更是哭得停不下來。有好幾次,我站在陽台上,都想活著這麼痛苦,不如死了算了,但又想到我爸媽養我這麼大不容易,我死了孩子沒了媽,更可憐,就放棄了。

有一次被我婆婆看到我站在陽台前愣神,她覺得我不對勁,就等我回到房間的時候,偷偷打電話給我老公,讓他趕緊回來。後來我老公的一個朋友聽說我的事,提醒他是不是產後抑鬱症,他去網上查了一下,還去諮詢了醫生,終於不認為我是「作」或者「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然後家裡人一商量,換我爸媽過來照顧我。爸媽陪了我幾個月,我爸包攬家裡的所有的家務,我媽就負責幫我一起帶孩子。我老公,也比以前體貼多了,會經常幫助帶孩子,雖然他也不太會。有個周末他在家陪了我一整天,換尿片,哄孩子,然後還跟我說:我現在才知道,你在家帶孩子比我上班辛苦多了。聽到這話,我當時就哭了。

父母的貼身照顧和老公的理解,對我的情緒改善很大。他們知道我心情不好,難受,會哭,他們也不說我,就陪著我。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盡量幫我,讓我休息好。我這個人,本身睡不好的時候就容易暴躁,睡眠慢慢調整好一點的時候,情緒也慢慢開始好轉。

現在回過頭再看那段時間,過得真的很灰暗,好在終於走了出來(後來看到好多新聞,都是產後抑鬱的媽媽帶著孩子自殺,有些後怕。我老公說我要是再不好他就要帶我去醫院了。所以,還是建議被情緒困擾的媽媽和家人要重視這一點,不然出事就晚了)。

我抑鬱情緒好轉了之後,在一個朋友的建議下還去找了一個心理諮詢師,幫我疏通了一些存在很久的問題,當然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通過諮詢,我對自己了解更多了,知道了自己的情緒來源和爆發點,所以也會不斷調整自己。

我覺得養一個孩子,就像在重新體驗自己的人生。孩子在成長,自己也在成長,這個過程會有很多問題暴露出來,但是能好好面對它,就是一種突破。

現在兒子已經三歲了, 可愛又貼心。寶貝,看著你的笑,我的心都化了。當時對你那麼不耐煩,還後悔生了你。沒想到你就是來拯救我的小天使,寶貝,謝謝你。

寫在最後

這三段經歷,都是來自於抑鬱症親歷者的自述,他們在自己或者他人的幫助下,走出了抑鬱。其中,有幾個要點非常關鍵:

1、正確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不是絕症,科學正規的治療非常重要。專業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抑鬱症。

千萬不要排斥吃藥,服用抗抑鬱葯對於中度和重度的抑鬱症非常必要。要知道抑鬱症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自殺。除了按照醫囑服藥外,同步進行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也是非常重要,它會大大降低抑鬱症的複發率。

2、除了專業的幫助之外,自救的力量也是很重要

除了積極配合治療,還可以通過閱讀,鍛煉,冥想,寫作等方式提升對自我,對世界的認識,這對於對抗抑鬱也有積極的幫助。

3、換個角度看抑鬱症

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作用產生的結果。它讓人很痛苦,但換個角度來看,就像痛覺具有保護的功能一樣,抑鬱症也像大腦所發出的一個信號:我出問題了,我需要幫助。

不管這是生理層面(某種神經遞質的缺乏)還是心理層面需要幫助,它讓我們知道自己出了一些問題,需要做出調整或改變。

就像一個抑鬱症親歷者曾說,如果不是因為抑鬱症,我不會知道自己內心的創傷需要修復,有些認知模式需要調整,我也不會走上探索自我的道路。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可能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抑鬱症對於當事人來說,還是一件極為痛苦和折磨的事。

一個飽受抑鬱症困擾的人曾經憤怒地在一篇抑鬱症科普文下面留言:「你們不懂抑鬱症的痛苦,憑什麼來指導我如何改變?!」

或許,這世上真的沒有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親歷者所遭遇的錐心之痛,別人體會不及萬分之一。但是,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能對抑鬱症多一些了解,對抑鬱症親歷者多些關懷,少些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飽受抑鬱症困擾的人,請記得:無論你遭受了怎樣的痛苦,那些愛你的,關心你的人,都希望把你從那片無邊的黑暗和痛苦之中給拽回來,讓你重新看到世界的顏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果那個人正好在你身邊,請不要推開TA。

如果,你是抑鬱症或者疑似抑鬱症患者的家人/戀人/朋友,請你通過科學的途徑先去了解抑鬱症,即使你不能感同身受,至少你要知道如何做不會傷害到對方。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陪在他身邊,給予支持和關心,可能就是最溫暖的治癒。

抑鬱症,對於親歷者來說,是一個無比痛苦的旅程,想要穿越它,極為不易。

只希望這些親歷者的分享,能夠給處於困境中的你勇氣和希望,支撐你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時間 的精彩文章:

超5成中國家庭,存款為0:毀掉你的不是賺得少,而是消費成癮

TAG:心理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