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氣勝形者壽」,談談「養氣」與長壽

《黃帝內經》:「氣勝形者壽」,談談「養氣」與長壽

《黃帝內經》:「氣勝形者壽」,談談「養氣」與長壽。

養生、健康、長壽,這三個概念,基本是相輔相成的,甚至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試問現在我們每個人,誰能忽視養生與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養生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

但是,身體的問題,似乎未見得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雖然表面看上去,平均壽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身體大小疾病的常見與多發。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我們今天從「務虛」上談談,我國傳統的養生觀。看看古人對養生與長壽是如何認識的,或許,也能發現一些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

談到傳統養生,自然離不開《黃帝內經》。我們先讀一段經文:《靈樞.壽夭剛柔》:「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本來,《靈樞》一直以「針經」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關於養生的問題,絕大部分出現在《素問》里。但是,《靈樞》的這段原文,我認為,基本可以看作是內經養生觀的高度概括。其裡面的精髓,也就是兩個字——氣和形。

所謂「氣」,其實可以基本當作「陽氣」看待。而「形」,大致相當於「陰津」。所以,素問的這句話,其實是強調「陽氣」對生命的重要性。我們常說要「陰陽平衡」,但陰陽的平衡,也是一種相對的狀態。對正常人來說,「陽氣」旺盛過「陰津」,才是一種長壽的狀態。

注意,這裡說的是「平常人」,也就是說沒有病的人,這時候,「陽氣」的重要性就比「陰津」更明顯。這是為何?

我們也說「生命在於運動」,雖然說的是要多運動多鍛煉。但回過頭去分析,其實也可以說,生命是一種運動的狀態,比如我們的呼吸、我們的心跳,都是絕對不可以有停滯靜止的,都是一種「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的狀態。

而「陽氣」的本身特點就是「功能活動的」,我們的任何活動,都是得到它的驅動才可以完成。所以,古人認為,長壽之人,需要「氣勝形」,也就是陽勝陰。

從身體來說,我們常說的「氣」,其實就是「精神」。比如說某個人神氣十足,就是形容他的精神充沛,從而神采奕奕。所以,《靈樞》所說的,「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也就是指,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不能完全駕馭自己的形體之時,就會生病,並且難以治癒。

那麼,如何養好體內的「陽氣」呢?

首先,主要在呼吸和飲食上,用以養足身體的陽氣。呼吸方面,應該多去呼吸新鮮空氣,尤其是那種帶著萬物生機的空氣。飲食方面,可以利用食物的特性,合理攝取補益食物,以幫助陽氣的生化。生活中的這些細小問題,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健康長壽就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其次,儘可能消除那些損傷陽氣的原因。比如寒,比如濕,這些都是陰邪,侵犯人體之後首先損害的就是陽氣。這方面要做的,主要是起居習慣方面,冬天防寒,夏天防暑的同時,也不要貪圖涼爽,控制寒涼食物的攝取,從內外兩個方面做好陽氣的保護。

最後,作息上的問題,是需要特別提出來的。因為現代人受睡眠的影響實在太大。很多人都會有熬夜、晚睡、睡眠質量不佳等情況。而睡眠不足,是一種陰陽兩損的行為。不但耗損陰血,還能陰損及陽,最終導致陰陽兩傷。

《素問.五藏生成篇》:「人卧則血歸於肝」。睡眠不好,血不得歸肝,既導致肝的藏血不足,又引起少陽膽的木氣升發,從而形成陰陽兩虛。

所以,我國傳統養生觀點認為,長壽的人,多數表現為一種「氣定神閑」的狀態,也就是說,他們體內的陽氣充沛,才能「有諸內而形諸外」。所以說,養生重在養氣,陽氣就是養陽,用內經的原文來說,就是「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危」。不知道您對此有何高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釋迦牟尼被尊為佛祖,在他之前還有佛其他佛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