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李白一首詩,人人能背誦,為何被稱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

李白一首詩,人人能背誦,為何被稱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

李白,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的陰鬱、李商隱的含蓄、白居易的平白相比,李白的詩常常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令人腦洞大開、嘆為觀止。

眾所周知,李白的文學成就非常之高,尤其是對唐詩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他一個人幾乎照亮了整個盛唐。對後世詩詞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正如台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一文中讚歎的那樣: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但憑他的一身傲氣、一身才氣、一身酒氣、一身劍氣,就足以擔當起半個盛唐。

在李白的萬千詩作中,有這麼一首詩,文辭簡潔、通俗易懂、家喻戶曉,甚至人人都能背誦。但是很多學者卻將它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稱之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到底有何妙處?

明朝大文學家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價說:「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時,行舟朝發夕至,雲飛鳥逝,不是過也。太白述之為韻語,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楊慎,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要說到他是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略懂文學的人,估計都有印象,也會對他的才學略知一二。

這首詩,就是李白的七言絕句《下江陵》,也被稱為《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從表面上也能看出是李白的興緻所作,也就是說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非常愉悅。與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常說,要讀懂一首詩,必須要分析它的寫作背景。只有了解了寫作背景,才更能夠體會出作者的心境。據記載,這首詩作於公元759年春天,當時李白已經58歲了,他因參與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徑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是李白回到江陵時所作,因此題作《下江陵》。

這首詩到底有何妙處?為何稱之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主要是因為這首詩的寫作場景非常宏大,氣勢磅礴,在當時的詩作作品中,有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一句,「彩雲間」三個字就洒脫千古,一方面交待了白帝城的地理位置較高,一方面有一種駕雲而去的感覺。這哪裡是世人凡人所能擁有的本事?非神仙人物不能為也!

第二句說一日千里,不正是在說仙人御風而行,扶搖來去么?並且全句沒有一絲煙火之氣,彷彿娓娓道來,彷彿不值一提。

第三句更顯高古,尤其是那個「猿聲不住」,不用聽見,哪怕是想像一下都有豪興賁發的衝動,儘管隔了一千多年,但仍然可以看到那個身影傲然於船頭,仰天長嘯的場景。

第四句更有出塵之意,一葉輕舟,江山萬重,自然是人間無有縈系,更不需介懷於心。另外這一句也很暗合他的心境。他剛剛被赦免於永王的案,正是解脫出心頭的一座大山。時年又是58歲高齡,因此這時候他放下了一切羈絆,如羽化而登仙。

讀者們,關於「李白《下江陵》」,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詩,叫「情詩」!古人連「分手」,都寫得這麼美!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