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能依靠種田養活家人,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提要:靠種田不能養活家人,未來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高考之後報了農學專業,父母親失望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希望通過上大學,讓我這個農民家庭的孩子永遠逃離農業,走到最終,我又走回了農村,走在了農田。農村、農民、農業,難道真的已經無路可走了嗎?農民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農民依靠種田養家糊口已經不太現實。
今年在清明之前,家鄉(河南中部地區)遭受較為嚴重的乾旱天氣,雖然清明之後下了幾場春雨,但是小麥的生長也是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昨天(5月27日)家裡面把三畝地的小麥收割完畢,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三畝地的小麥收貨了不到一千三百斤,也就是650公斤,平均一畝地217公斤。按照地頭收小麥的價格,每斤小麥1.05-1.06元,每畝小麥賣了之後不到450元錢。小麥種植要耕地(每畝50元)、使用化肥(每畝100元)、除草防病(每畝20元)、機械收割(每畝60元)、小麥種子(自家留種,加上拌種,算作50元),這樣算下來,拋卻土地成本,每畝小麥收入只有一百塊錢。辛苦一年之後,家裡的一畝田買不了一個榴槤。可悲又可嘆。
農民出路之一便是做往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候鳥。
這條出路是大部分農民選擇的出路,與我一起長大的同齡小夥伴,在我讀高二的時候,他便跟著親人往來於城市與農村之間,農閑季節,穿梭於城市的鋼筋混凝土的工地,農忙季節,忙碌於農村的阡陌上下。不足十八歲的我曾羨慕和我同歲,但是工資每天接近兩百塊的他,曬得黝黑的他曾不止一次的勸阻那個想要逃學出外打工賺錢的我。他說,如果能夠有機會重新選擇,他想回到教室上課聽講,下課撒狂。置身於城市,成為城市設施建設的建造者,卻只能像候鳥一樣,用打工賺的錢,養活農村的一家老小。如果只靠土地,便只能成為扶貧脫貧對象。
農民出路之二便是做土地流轉的承擔者。
大學一個師兄,讀完本科之後,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家鄉成立了合作社,同時也報了在職研究生,繼續攻讀學業。09年的合作社只是初級萌芽階段,但是他充分利用上學時候的資源,為合作社的社員統一提供種子、農藥,統一進行翻耕、收穫。一年下來,每畝田降低成本一百多元,他成了我們師弟師妹們的榜樣。在糧食比礦泉水便宜的大背景下,如果想從土地當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事業,只有靠合作,合作的基礎便是土地流轉,每畝一百元的收入,管理得當,一千畝就是十萬。當然,這只是理論,付諸行動的話就會遇到太多太多的困難。但是這個社會,又有什麼行業是不付出就能夠有收穫的呢?
農民的出路雖然不多,但是依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身邊的鄉親們過的生活依然非常幸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如今已經蓋起了新房,結了婚,生了兩個寶寶。看著我每天忙碌的身影,他會告訴我:慢一慢,讓自己開心點。其實,農民幸福不幸福,無關賺錢。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