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努爾哈赤高人一等,一定要把軍事力量設為八旗,而不是九旗或十旗

努爾哈赤高人一等,一定要把軍事力量設為八旗,而不是九旗或十旗

清太宗皇太極曾揚言,八旗兵過萬,天下無敵。八旗兵的威猛,相信當年的大明、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盤踞東南的南明,甚至後來的三藩都深深體會到了。那時的八旗兵也以說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當初努爾哈赤為何要建立八旗軍事制度,卻鮮有人知。他為何要把軍事力量設置為八旗,而不是九旗或十旗。這裡面自有努爾哈赤超出常人的心思。

眾所周知自,努爾哈赤開始建立的是純色的四旗:黃、白、紅、藍。努爾哈赤本人掌黃旗,長子諸英掌白旗、次子代善掌紅旗,其弟舒爾哈赤掌藍旗。其中黃旗力量最大,藍旗次之,因為是純色後人又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隨著努爾哈赤率領四旗,統一女真各部,甚至蒙古各部來降,隊伍逐漸壯大。在1615年,也就是建立後金政權,改元天命的前一年。努爾哈赤把原來的四旗兵擴為八旗: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此時,當年掌正藍旗的弟弟舒爾哈齊和掌正白旗的長子褚英已經被處死,所以此時的八旗旗主又大換血。努爾哈赤領兩黃旗,次子代善領兩紅旗,五子莽古爾泰領正藍旗,皇太極領正白旗,孫子杜度領鑲白旗,侄子阿敏領鑲藍旗。此時,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合稱四大貝勒。除了努爾哈赤,政務由四大貝勒按月輪流處理政務。

此時的八旗按照原始的平均原則,不論在戰場上爭奪的土地還是人口都是把家平均分配。四大貝勒也是同等地位的議政,沒有明顯的權力高下之分。八旗兵出征也是平均出動士兵,沒有多寡之分。這也就是決定了軍事力量必須以四旗或者八旗來分。

因為在八旗兵出征的時候,經常面臨著攻擊敵方的城池。但城池分為東面、西面、南面、北面四個不同的方位,而這四個方位敵軍的防守力量又各不相同。此時,當八旗士兵兵臨敵軍城池下時,到底怎麼分配哪一旗攻擊哪一方位就成了問題。因為,誰都想攻擊敵軍防守薄弱的那一面城牆,而不想冒死攻擊防守強悍的那一面。因為,不論出力大小,死亡多寡,最後得到的報酬各旗都是均等的。即使爭奪大片土地,不同方向的土地,肥沃程度還不一樣。如果平均分配,在爭奪這片土地的戰爭中出力大的哪一旗就會心有不甘,生有怨氣。

為了公平起見,為了能讓各旗心悅誠服,不生抱怨。努爾哈赤認為既然攻城有四個方位,那就必須把軍隊分為四旗或八旗。四旗變八旗是因為隊伍越來越多,兒子逐漸長大,為了擴展隊伍,分給兒子不得不擴旗。

但有人會問為何不擴成九旗和十旗,因為那樣在攻城的時候四面城牆又沒法平均分配了。軍事力量的分配必須是四的倍數,怎麼不擴為十二旗或十六旗呢?十二旗或十六旗必須要有十二或十六個和碩貝勒,在當時各旗平等地位參政決議,旗主多了很難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因為按照努爾哈赤的意思,當時所謂的八大和碩貝勒參政議政必須到齊,如果人數太多必然會導致決策不能及時決斷。

為了各旗的公平,為了決策的有效實施,努爾哈赤選擇建立八旗制度。他明確規定,在攻擊敵方城池時,兩黃旗進攻北方城牆,兩藍旗進攻南方城牆,兩紅旗進攻西方城牆,兩白旗進攻東方城牆。八旗分好了各自的方位,以後不論攻擊城池還是分配土地都按照既定的方位。因為每座城池各方位防守的程度都不一樣,所以各旗按照各自的方位攻打城池,對於每個旗是相對公平的,沒有任何怨言。這也避免了有人公報私仇把看不慣的旗派往攻打城池防守堅固的那一邊。

同樣,在攻佔的土地分配也是按照各旗不同的方位。因為不同土地的東西南北方向肥沃程度也不相同,這對於與每個旗來說也相對公平。從此各旗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方位攻打城池,分配土地,集合訓練,駐紮營地。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末,在清朝入關後,八旗同樣按照既定方位駐紮在北京內城。

八旗這種方位冥冥之中又按照五行相剋原則分配的。北邊屬水,水來土掩,土克水,土代表色為黃色,兩黃旗駐紮在內城的北邊。南邊屬火,水火不容,水可克火,水為藍色,兩藍旗駐紮內城南邊。東邊屬木,斫木當斧,金可克木,金為白色,兩白旗駐紮在內城的東邊。西邊屬金,火可克金,火為紅色,兩紅旗駐紮在內城的西邊。

當年努爾哈赤設置八旗,可謂費盡心思,但如果沒有漢人在暗中指點,也不會有後來稱霸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八旗變化多端,旗主一變再變,多爾袞能從與哥哥阿濟格同領鑲白旗,到一人執掌三大旗,他的謀略可謂無人能及。下次將講到多爾袞如何一步步奪得八旗中的三旗,成為真正的八旗之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四點通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四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