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忠臣說「滿足一條件我便投降」,敵國皇帝卻選擇痛下殺手

千古忠臣說「滿足一條件我便投降」,敵國皇帝卻選擇痛下殺手

忠義的臣子是所有皇帝共同喜愛的,這種忠義可能是愚忠,但對皇帝來說不重要,只需要不叛變忠於自己就好。對敵國皇帝而言,忠臣就是表率,代表著他國民眾和君臣的脊樑,將他打碎打彎所引發的效果是極好的。中國歷史有一個青史留名的千古忠臣,向敵國皇帝提一個條件,若能滿足就做投降表率,然而帝國皇帝卻選擇了痛下殺手。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三傑之首,因其《正氣歌》、《過零丁洋》和忠肝義膽名垂千古。南宋的滅亡和北宋的滅亡十分相似,都是用的驅虎吞狼之計,聯合較遠的敵國滅亡較近的敵國,戰爭勝利後因自身軍事實力不行,被較遠的敵國也給滅了。文天祥活躍於南宋末年。

宋朝是一個很得士大夫人心的王朝,蓋因一句「本朝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百姓死活沒人管,兼并土地、發展貿易等等,官府、地主和世家等稍微有點能力的階層都只顧著自己,逼著南宋子民活在水深火熱。整個南宋大部分百姓淪為佃戶、奴僕或流民,若是怨氣能具體化在地圖上,可以看見南宋疆域內的民怨沸騰已達極致,北方中原地區的漢人比他們好太多。

蒙古滅宋是大勢所趨,阻擾者差不多是螳臂擋車,與整個世界為敵。文天祥碰巧是「螳臂」之一,他是南宋末年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南宋抗元的旗幟。文天祥二十歲就考中進士,皇宮集英店內、文武百官面前一氣呵成寫下一萬多字的策對,全是針對國家朝政革新的要害之言。

蒙古攻宋,安逸多年的南宋君臣一面倒的認為應當遷都避禍,委曲求全,或許有的臣子不願遷都埋起頭做鴕鳥,但這「遷都」奏議是皇帝近臣宦官董宋臣提的,不正代表皇帝的意思嗎?文天祥偏是那個愣頭青,要求殺了這奸臣,不要再提南遷,然而並沒有被採納,文天祥只得辭官隱退。

宋都告急,特下詔書請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抱著詔書哭泣,派出信使聯絡四方義士起兵北上。從蒙古征宋到宋朝真正滅亡的四年時間裡,文天祥一直兼任樞密使、丞相,下馬安民上馬治軍,兩者都不誤。據史記載:文天祥被俘押解上船的消息傳到江西,勤王軍幕僚兼文天祥弟子的王炎午特寫下洋洋洒洒的《生祭文丞相文》,在船隻路過江西時,王炎午帶著一大批人在江邊誦念這篇文章,還貼滿各地碼頭等處。

全文大致意思就是要文天祥死,而且要快,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南宋氣節和民間抗元人心。不僅是他,一位名叫汪元亮道士也曾入獄「勸誡」文天祥,要保全大義。這樣的輿論不就是逼著文天祥去死嗎?被俘虜的文天祥有點心灰意冷,便提出一個要求,若是應允,可以投降。

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理應殉國,但要是能放我回去隱居山林出家做道士,這也是不錯的。要是給我高官厚祿,這活著沒什麼意思。」沒人知道這是文天祥的緩兵之計改日再戰,還是真的想活命。許多投降元朝的漢臣聽聞此話欣喜若狂,十大臣聯名請奏放文天祥歸鄉做道士。他們堅信這樣做,可以很好的抵消統治中國的民眾反抗。這文天祥一介書生,放回去也沒什麼大用,如今大局已定,全國一統,翻不起什麼浪花。

元帝動心了,正有此意,但曾任南宋宰相的留夢炎站出否定這一提議,並說出理由:「放出文天祥,他若再次號召江南士民抗元,該如何是好?」元帝聽著有理,此事就作罷,但是沒有將其處死,而是囚禁了三年。這三年時間裡,不斷有人打著文天祥的名頭起義抗元,密謀救出文天祥,還有賊寇暗殺了元朝左丞相等等。這種種事情下來,逼著元帝不殺文天祥不可。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就義。其妻在他衣服中發現一封書信,上面有著一首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後話:文天祥做囚徒期間,妻子和兩個女兒在宮中為奴為婢,幾近崩潰。雙方互有書信往來,述說著經歷的苦難和折磨,作為心靈寄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殺降不祥,為何還是有這麼多名將這樣做?他們遭報應了嗎?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