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跨越四十年的音樂之旅:費城交響樂團2019訪華巡演上海收官

跨越四十年的音樂之旅:費城交響樂團2019訪華巡演上海收官

2019年5月26日,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了2019中國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為上海觀眾帶來了西貝柳斯的《第二交響曲》,與中國鋼琴家張昊辰聯袂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及與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合作,全球首演由作曲家譚盾創作的聲樂協奏曲《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

鋼琴家張昊辰與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於演出中互動 攝影:Chris Lee

此次費城交響樂團的2019中國巡演之旅歷時兩周,行程涵蓋北京、天津、杭州、南京、上海五座城市。作為美國樂團中來華次數最多的團體,這也是費城交響樂團第12次訪問中國,巡演活動與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的官方活動同時進行。

1973年9月,受到周恩來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邀請,費城交響樂團到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演出,這也是1949年後第一支來華演出的美國交響樂團。此前的一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開啟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也為接下來涉及文化、體育、教育、貿易等各個領域的中美民間交流奠定了基礎。

在今年費交訪華巡演中,三位當年曾參加1973年訪華之行的樂手依然在樂團當中,而當時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官員並負責接待費城交響樂團的美國著名外交官Mr. Nicholas Platt尼古拉斯·卜勵徳此次也隨團來到中國。

當年費交的訪華,被看作是為剛剛開始破冰的中美關係繼續搭橋鋪路,帶有濃重的政治意味。「當我聽到費城交響樂團要訪華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焦慮。」卜勵徳回憶稱,「我們聯絡處只有11個工作人員,我被安排負責接待具體事務,要接待一個上百人的交響樂團,壓力可想而知。何況是在當時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下,所以每個人都很緊張。」

而在大洋彼岸,費交的音樂家們對於此次出訪則充滿了興奮和期待。至今仍在樂團擔任小提琴手的Davyd Booth達維德·布思回憶稱,「那時我僅僅20歲出頭,甚至還不算是費城交響樂團的正式成員。直到出訪前兩周,一名樂手突然生病,我才被臨時徵調擔任替補。當時簡直覺得自己被幸運之神擊中了,因為之前媒體已經在大肆報道費城交響樂團的這次歷史之行,不管是我還是其他的團員都很興奮,不僅僅是因為這肩負著一定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去中國,一個如此遙遠神秘的國家! 」

同樣參加了1973年那次中國之行的小提琴手Renard Edwards倫納德·愛德華茲也表達了相同的期待,「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驚訝。那時我所知道的關於中國的一切全部來自歷史書本,我知道這個國家有著悠久的文明與歷史,為人類貢獻了許多發明創造,而現在終於有機會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了。」

1973年9月10日,費城交響樂團及隨行人員共130人登上飛機從費城出發,在經歷舊金山、檀香山、東京三次中轉後,終於抵達了上海。從他們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眼前見到的一切都令他們感到新鮮,而這群外國人的出現同樣令街頭的中國老百姓感到無比好奇。

「那個時候還很少有外國人出現在中國的街頭,因此我們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倫納德說道,「我記得在北京街上走時,我和幾個團員連同他們手中的傻瓜相機都成了大家爭相圍觀的對象,總之對於我們的一切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當然,對於完全陌生的中國,所目睹的一切也同樣令這些來自美國的音樂家們震驚。達維德回憶說,「最驚嘆的肯定是食物,我們那趟來簡直就是被上了一課!還有就是自行車,每天都會在街上見到上百萬的自行車在騎行,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象,總之是令我大開眼界。」

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北京演出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最終,消除陌生感和隔閡的還是音樂。費城交響樂團那次訪華安排了六場演出,四場在北京,兩場在上海。曲目中還包括由時任費城交響樂團的指揮尤金·奧曼迪指揮當時中央樂團(現為中國交響樂團)與鋼琴家殷承宗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

「儘管大家此前都很緊張,但所幸樂隊的演出非常精彩,觀眾們的反饋很好。尤其是在上海的演出,相比起北京,無論是樂團還是觀眾都更加地投入和放鬆。」卜勵徳回憶道,「更令人欣喜的是,中美兩國的音樂家們不僅僅只是在一起演奏音樂,他們更樂於彼此交上朋友。」

雖然語言不通,但音樂家們總有辦法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卜勵徳記得在一次接待晚宴上,大家歡聚一堂混坐在一起,中國的音樂家們自然是對美國朋友熱情款待,不停地遞酒布菜,有位費城的樂手實在吃不下了,急中生智地說了一句「Poco pianissimo」(音樂術語,意味:輕一點),引得哄堂大笑。

對於與中國音樂家們結下的友誼,達維德·布思將其視為自己中國之行最大的財富,「至今我與許多人還保持著聯繫。都說音樂無國界,我覺得我們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之間的交流非常好,我想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件讓人高興的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日益開放,費城交響樂團再次回到中國,相比於20多年前的破冰之旅,中國的變化令人驚嘆。

「繼1973年那次中國之行後,我們再次來到中國已經是90年代,」達維德·布思全部參與了費城交響樂團每一次的中國巡演,「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3年的時候還能在北京看到大片的農田和牲口拉的車,90年代已經完全沒有了,更不用提現在已經變成了巨大的現代化都市,我也算見證了四十多年來中國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變化。」

當然,對於中國的發展和變化,費城交響樂團也以自己的方式起著作用,1973年那次歷史性的演出為不少中國人打開了西方古典音樂之門,這其中就包括當時年僅16歲,還在農田裡插秧的譚盾。正是在那時從廣播里聽到費城交響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第六交響曲,受到震撼的譚盾立志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而20年後的1993年,譚盾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音樂藝術博士學位後,得到的第一份指揮邀約也來自費城交響樂團,兩者彷彿命中注定有緣。

此後,譚盾與費交的合作不斷,2013年費交委約了譚盾以湖南民間女書文化為題材創作的曲目《女書》,並在第二年於湖南稻田中演奏了這一作品。2018年底,費交再度向譚盾發起委約,這一次譚盾交出了過去五年多次在敦煌莫高窟採風後靈感迸發出的作品《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

女高音歌唱家雷佳、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及作曲家譚盾 攝影:Chris Lee

而除了演出這部新作,在2019中國巡演中,費交在北京還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駐地合作活動,內容包括兩場音樂會、一場公開綵排、一場專題討論會、一場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室內聯袂演出。此外,樂團還與中國音樂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音樂(鋼琴)大賽上進入決賽的三名選手同台演出。

在結束天津、杭州、南京等地的巡演後,樂團在上海進行了最後一站的演出,並在演出前走進上海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進行了弦樂四重奏的大師課,另外還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進行了一場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室內音樂會。

實際上,自2011年費城交響樂團聘請卜勵徳擔任特別顧問後,其在中國的巡演頻率和城市就不斷擴大。這當然得益於卜勵徳為其重新規劃訪華方案——包括每年來華一次,以及不限於北京上海,更深入內陸省份進行巡演並開展駐地合作,通過開展大師班、共享音樂人才、從事音樂教育,在歷史遺址中演出等一系列方式,增進雙方的交流合作。

談到為什麼費交能夠成為來華演出最多的美國交響樂團,深諳中國文化的卜勵徳笑言:「費交是第一個訪華的美國交響樂團,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還是更願意和老朋友打交道。」

同時,他也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有能力去欣賞古典音樂、觀看音樂會。很多家長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除了北上廣外,也有更多的中國城市建造了新的音樂廳,成立了新的樂團,這些都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客觀基礎。

「能夠通過自己的演奏,讓觀眾愛上音樂,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達維德·布思談及費城交響樂團近些年在中國開展的交流時說,「其實不管40年前還是現在,不論是在中國、美國還是其他地方,在音樂面前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何時何地,音樂作為一種共同語言總是能將大家連接在一起。」

而儘管已到耄耋之年,卜勵徳還是堅持每年隨樂團一同訪華,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帶上了自己的孫子同行,「我想帶他到我曾經待過的老地方轉轉,比如老錦江飯店,我會指給他當年尼克松訪華時是住在哪個房間,樂團1973年來時住哪些房間。我自己每次來上海也都會選擇住在老錦江,不光是歷史的原因,住在這裡讓我覺得最舒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哈爾濱市人防辦副主任宋澤剛主動投案
姚明正式卸任上海久事籃球俱樂部董事長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