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最囂張考生,試卷寫了8個字,皇帝看完:不用挑了,他是狀元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從隋朝開始實行,直至延續到清光緒卅一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古代來看,科舉制還是很公平的,無論出身只要有真才實學,在試卷上寫下自己 高談闊論,能讓主考官和皇帝心服口服,就能當狀元。然而清朝一個「任性」考生,卻僅憑著試卷中的八個大字,就讓皇帝青睞有加,直接封了狀元。
這位狀元來自四川資中,名叫駱成驤。他自幼家貧,父親早逝,母親為了養活他,無奈帶著他改嫁。繼父待他很好,把他視如己出,大力支持他讀書。駱成驤也算爭氣,9歲時在錦江書院就讀嶄露頭角,五年之後,年僅14歲的駱成驤在州試中考了第一,得到了當地名儒的器重,將他帶到遵經書院就讀。
1893年,駱成驤參加了清朝的科舉考試,在鄉試中他輕輕鬆鬆就中了舉人。不過駱成驤不僅沒有洋洋自得,反而更加用功,因為舉人不過是過程,他真正的目標是成為大清朝的「狀元」。僅僅兩年之後,駱成驤再次出手,他又輕鬆考上了進士,獲得了殿試的機會,也就是能見到皇帝了,如果殿試成功,那麼駱成驤就算是達成心愿了。
不過這一次的殿試和以往不同,因為此時的大清朝已經腐爛到了根部,被洋人欺負的一塌糊塗,甚至區區日本都能擊敗大清的北洋水師,滿朝文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朝廷意識到「之乎者也」無法禦敵,大清真正需要的是救國良策,因此這場殿試光緒出了個考題:時政策論,讓他們把今後如何治理朝廷和國家的想法都寫下來。
駱成驤不是死讀書的書獃子,他也知道時局不好,光緒帝在朝中沒什麼地位,於是提筆認真回答試卷,洋洋洒洒寫下自己對時政的看法,臨了看看滿面憂色的光緒帝,駱成驤不禁滿懷悲憤,在寫完了試卷之後,駱成驤在試卷的最後寫下了八個字: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時間一到,駱成驤便交了卷。
那時候,光緒帝處境非常難受,手上完全沒有實權,被慈禧一個女人死死壓制,而滿朝文武也是一切以慈禧馬首是瞻,對他這個皇帝根本不聞不問,光緒憋屈不已。審閱試卷時,光緒看到了駱成驤寫的這八個大字,脆弱的光緒瞬間被這八個大字擊潰,心中一股暖流升起,終於有臣子願意替自己著想了,於是大筆一揮,狀元就是你了!駱成驤成為滿清統治二百六十餘年裡,四川省唯一的也是最後的科舉狀元。
駱成驤一生清廉自守,為人坦蕩光明,「戊戌變法」時,給光緒帝出過不少治世良策。可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這場救亡圖存的變法僅僅百日就不幸夭折,響應變法的官員不是被殺,就是流放。光緒帝多次尋找機會重用駱成驤,但是無奈朝政被慈禧把持,慈禧見光緒和狀元走得很近,索性把駱成驤一貶再貶,遠離京城。駱成驤雖為官多年,但卻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僅給後人留下「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的家訓,令川人動容不已,民間尊稱為「布衣狀元」。
(參考文獻:《清史稿》)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中國歷史上的「三不」朝代,導演不敢拍、作家不願寫、學者不討論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