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漢高祖 劉邦
劉邦在彭城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三萬精兵擊潰後,他便明白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是滅不了項羽的。於是和張良商量出了用土地換勝利的計策。項羽被滅後,劉邦不得不拿出一半的土地分封了七個異姓諸候王。
這七個異姓王又聯名上疏將劉邦推上帝位建漢。劉邦為籠絡人心,鑄七塊「丹書鐵券」分賞給七個異姓王。鐵誓錚錚,誓與功臣共天下。
然,美麗鋼強的「丹書鐵券」比一張廢紙更脆弱。漢朝建立不到五個月,劉邦的屠刀就指向「丹書鐵券」的擁有者,七個異姓諸候王。撕碎鐵券比撕紙還容易。
在劉邦一道道對項羽舊部的追殺令的白色恐怖籠照下,有一個人最先睡不著覺。因為他的王是承襲項羽封的王。這個人就是燕王臧荼。
臧荼原是舊燕王韓廣的部下,在起義軍一起救趙時被韓廣派往救趙。在救趙的戰鬥中,他認識了項羽。並跟隨項羽參加了與秦軍的大決戰「巨鹿之戰」,又隨項羽一起入關。
在項羽大封十八位諸候王中,臧荼被封燕王,定都薊(現在的北京)。舊燕王韓廣被徙封遼東王。
韓廣不服氣,因為臧荼原本是他的舊部,又是他派去援趙,過去的下屬搖身一變成了王還不說,還得自己讓出位置去那苦寒的遼東為王。韓廣不肯徙封,占著燕國不走。
臧荼盛怒,發兵平定燕國。燕國兵敗,韓廣被殺。臧荼收遼東、燕地當上了燕王。
楚漢戰爭中,韓信平趙國,定魏國,滅代國。又陳兵通往燕國的大道上。臧荼見大勢所趨,又畏懼韓信,便降了韓信歸漢。
劉邦滅項後在封王時,因見臧荼也曾滅燕殺韓廣,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算策應了劉邦的還定三秦的行動。最初又與七位異姓諸候王們一起上蔬擁立劉邦稱帝,有擁立之功。
再說,彼時的劉邦的大敵是項羽的舊部們,所以劉邦沒去惹這個項羽封的燕王。臧荼繼續承襲燕王封號。
開始的時候,臧荼見七位諸候王里,只有自己是承襲項羽的封王,多少還有點暗爽。結果沒過幾日,見項羽的舊部田橫、鍾離昧、丁固相繼被殺,坐不住了。
臧荼開始怕了,他怕劉邦接下來要殺的人是自己。與其等死,不如拚命。於是,他成了建漢初期第一個起兵反漢的諸候王。
此時的劉邦與彼時的劉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劉邦親自率兵征伐,燕軍一敗塗地。臧荼被樊噲生擒。臧荼成為七個異姓諸候王中,第一個被除掉的諸候王。
燕王被除,空缺出一個候王位置。劉邦手下還有大批功臣等著被封賞,該封給誰呢?劉邦不說,他讓大家公選一位燕王。
大臣們都知道,劉邦想把燕王封給盧綰。於是大家都推舉盧綰。大家說:盧綰一直跟從皇上南征北戰,勞苦功高,可封燕王。劉邦立即下詔「許之」。盧綰被封燕王。
盧綰與劉邦本是世交,又同住一里。倆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一起學說話,一起去上學。年青時的劉邦經常犯法,犯法逃難時盧綰陪著他一起逃。劉邦從起義的那天起,盧綰就跟在劉邦身邊。妥妥的鐵哥們。
盧綰封王,在當時是件很大的轟動事件,因為它將預示著劉邦政策發生了戰略性的轉型。從原來的因功而封,轉變成因親而封。也就是說,因功而封是公天下,(叫民主)。因親而封則叫家天下。代表著獨裁專制的時代已經來臨。
臧荼死後,劉邦接到密報說:楚王韓信謀反。這可是件大事,劉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亟發兵,坑豎子耳」。
很奇怪的是,這麼大的一件事,群臣們沒有一個人問告發者是誰?有什麼證據?消息是從何處得來的?連《史記》上也沒記載。
再說了,韓信怎麼也是諸侯王吧,怎麼群臣們稱他為豎子呢?群臣們為什麼如此恨韓信?只能說明一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劉邦在擔心韓信。或者說群臣們對韓信也是「羨慕嫉妒恨」。盼望著韓信快點倒霉。
人性如此醜陋。
劉邦聽了大臣們的意見後「默然」。反正韓信事上怪事多。奇怪的是,劉邦有事第一商量人應該是張良,從來劉邦對張良都是:「為之奈何?」言聽計從的。這次這麼大的事他不找張良商量,而是找的陰謀家陳平商量。
謀天下事業者,身邊都有幾伙智囊團,有出謀劃策的,也有使陰謀詭計的。陳平出招,招招損毒,屬陰謀家。那麼這次劉邦找陳平商量,無疑韓信怎麼做都是死定了。
陳平連問劉邦四個問題:第一問,上書告韓信謀反的事有人知道嗎?第二問,韓信知道有人告他嗎?這兩個問題劉邦肯定是否定回答,因為沒人知道上告信是誰寫的,可能是劉邦在夢裡收到的密報吧。
陳平再問:您手下的兵打得過韓信的兵嗎?您手下那位將領能滅韓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韓信帶著三萬弱兵平趙,仗打完了,韓信得了二十萬精兵,被劉邦奪走二十萬精兵。韓信又只領著三萬弱兵繼續打,仗越打越多,兵也越打越精,越強大。
劉邦再奪韓信三十大軍,結果,沒過幾個月,劉邦的中央軍還是打不過韓信的地方軍。你說這個韓信,當了楚王乖乖地養花玩鳥唄。
一個和平年代,你調教出這麼多強可敵國的兵幹嘛。你讓劉邦不放心,劉邦就讓你死。
陳平又說:既然陛下既沒兵又沒將,您就不能逼反韓信。不如這樣,陛下偽裝出遊雲夢澤,召集諸候在楚國西方陳地聚會。趁韓信拜朝時,令幾個武士把他綁了。
劉邦一聽,喜笑顏開,大稱好主意!好主意!立刻發詔書,說自己要游雲夢澤,並召集諸候王們在陳地聚會。
韓信帶著鍾離味的人頭去見劉邦,結果劉邦一見韓信,就命幾個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丟到車後面。
此時的韓信不知道會在想什麼,恨劉邦嗎,劉邦是為了大漢江山,有什麼辦法。恨那個給他獻計,讓殺鍾離昧的那個人嗎。是他自己逼殺的鐘離昧呀。要恨還是恨自己戰勝不了自己吧。
劉邦在陳地會完諸候後,又把楚國的事情料理完了,押著韓信回洛陽,一到洛陽,劉邦就赦免了韓信。不過,韓信從侯王被貶成淮陰侯。
很奇怪,劉邦若不信密報,他不會抓韓信。若信密報,他該是殺了韓信。他又抓了韓信,又不殺韓信,為什麼?
恐怕只有劉邦他自己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還有奇怪事,張良、蕭何這個時候怎麼靜默了,他們不是最看好韓信的嗎?
劉邦幾個月前不是還在慶功宴上大說:統率千軍萬馬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嗎?音猶在耳呀。
對歷史人物的解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解讀。發揮想像吧。想像對了叫分析,想像錯了就叫胡說八道。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首詩,看古人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過韓侯嶺題壁》 清 . 袁保恆
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國士與重瞳。
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
劉邦雖然兵不血刃地抓了韓信,放了韓信。傷卻留下了。。。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