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脫單」後的小米:與時間賽跑

「脫單」後的小米:與時間賽跑

文丨科技茶館(kejichaguan)

在剛剛過去的5月20日,小米公布了2019年度Q1的財報。

選在520,似乎是在回應今年年初雷軍所說的「手機 AIoT」雙引擎戰略,官方曾戲稱小米「脫單」了。

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在2019Q1財報中,AIoT的內容甚至位於手機業務之前,這也意味著,以智能手機業務起家的小米已經完成多元業務布局,且AIoT賽道的領跑,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為小米的成長提供動能。

「脫單」後的第一份成績單,看起來不錯。

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整體收入為438億元,同比增長27.2%;調整後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增長22.4%,這兩組數據均超越市場預期。

小米CFO周受資在概括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情況時,用了「全新開始,漸入佳境」這八個字。

不過,僅憑這樣幾個數字來判斷小米當下的狀態是不客觀的。

財報公布三天前,也就是5月17日,小米發布了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雷軍重回一線,將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開展和團隊管理。

可見雙引擎下,小米仍有隱憂。

手機業務並未「漸入佳境」

小米的上一次組織調整,還是去年12月。僅半年後就再次調整,且雷軍親赴一線的消息,讓人很難不去思考背後的原因。

雷軍上次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還是2016年。當時的小米,因為供應鏈不足和渠道不健全等原因,錯過了許多熱銷節點;而與此同時,華為、vivo、OPPO卻強勢崛起,在競爭對手的明星戰略下,小米手機銷量大幅下滑,直接跌出當年銷量排行Top 5,中國區銷量也同比下降36%。

面對這樣的困境,對內雷軍回到一線,主抓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對外,小米也啟用了代言人。一系列自救舉措下,小米終於觸底反彈。

三年過去,小米的產品、供應鏈、乃至營銷策略已經相對成熟, 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收入2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 %,全球銷量達 2790 萬部,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

然而,在「漸入佳境」的情況下,雷軍再次親赴一線,或許我們應該結合多組數據來看看小米手機業務。

一個事實是,中國乃至全球手機市場正在不斷探底。IDC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機全球出貨量增長2.5%,中國市場增長8.7%,而2018年,智能全球出貨量下滑了4.1%,中國市場的下滑則達到了 10.5%這樣一個數字。

其二,小米的總收入雖然同比增加,卻為上市以來單季度最低。如果考慮到小米目前的體量,這樣的增速還可以算作平穩增長,那麼剝離其他,單單比較手機業務,我們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判斷。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18Q4,小米手機銷量大幅下滑,達到了20.7%,本季度2790萬部的銷量,5.7%的環比增長,這一成績並不能算作理想。

至於對比競爭對手的數據,這種不理想就更明顯了,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小米2019Q1中國出貨量同比下滑21%,而競爭對手華為,vivo,OPPO分別獲得了28%, 17%, 7%的增長。

可以說,在過去一年,華為、vivo、OPPO蠶食了小米不少的市場份額。而2019,手機的競爭更加劇烈。

雖然小米一直在積極探索出海之旅,並在印度取得了連續7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線上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的成績,但中國仍是小米不容有失的後備。

因為不僅手機近半數的出貨量在中國,而且智能手機的表現也與整體營收有強關聯的趨勢。

在沒有大的技術革新下,國內各大廠商只能拼產品、渠道等硬實力,加上OPPO和vivo都在不久前推出了子品牌,無論是小米還是紅米,都將迎來競品的直接競爭。

存量市場,成本增長且競爭不斷加劇,在手機市場的逆風球里,小米手機只能夠允許擁有更強勢的表現。

如此一來,這次的組織調整也就不難理解了。

AIoT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

「小米的硬體業務每年的總凈利潤不會超過5%。如果凈利潤率超過5%,我們將把超額利潤退還給用戶。」雷軍曾做出這樣的承諾。

從Q1財報來看,小米營收的大部頭仍然來源於智能手機,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手機的邊際成本將不斷增加。這一點已經有所體現—— 2019年Q1,小米手機毛利率僅3.2%,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Q4還是6.1%。

面對今後可能會出現的手機越來越來越不賺錢的狀況,已經布局了六年有餘的AIoT業務有責任承擔更多的營收目標。

AIoT,即AI和IoT的融合,具體到小米,則是以「小愛印象」為核心,以語音實現電視、空調等智能家居之間的無縫交互,互聯互通。

因為有了AIoT,小米有可能建立貫穿多種人群、多個場景的物聯網路,而這也是公認的5G時代的風口之一。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和領軍者,小米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財報也顯示了這一點,2019年Q1,IoT與生活消費品保持高增速,收入120億元,同比增長56.5%外,小愛同學月活用戶同比增長了247.2%,智能電視的全球出貨量持續翻翻。

在其他公司還在為單一產品的競爭力苦惱時,小米已經將觸角延伸到其他領域,通過完善IoT布局,小米迎來了用戶的爆發,也塑造了多維共振的營收格局。

縱觀整個財報,IoT的成績是最亮眼的。對小米這樣一個年輕的科技公司來說,在IoT的試水和成功,極具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崇尚互聯網思維的小米在AIoT領域頗有穩紮穩打的感覺。入股TCL、發布全球首顆NB-IoT/GPS雙模晶元,小米在技術上的領先是今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5G的到來,小米自有的用戶數據,會不斷加速AI的研發。AI對小米生態鏈的賦能,更會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當然,這些也並不意味小米在AIoT領域從此就高枕無憂了。

外部競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是對未來道路的把控。

從電視、投影儀、電飯煲等常用家電,到平衡車、掃地機器人等熱門產品,小米涵蓋了家庭、出行、辦公等多個使用場景,這些產品星羅棋布,共同構建了小米生態。

但是,並非所有小米出品的產品,都是由小米製造的。總的來講,小米的產品開發有兩種模式:一種可以算是真正的小米製造。小米從供應商處採集原材料,然後完成生產,比如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都屬於此類。

第二種,而是直接由供應商提供成品,換言之,這是小米「貼牌」產品,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就屬於此類。憑藉對用戶的理解,小米在普及智能家居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建立了「比小米便宜的一定比它差,比他貴的多半還沒它好」的消費認知,這是小米堅實的用戶基礎。

可以想見,未來小米還將不斷切入細分領域,持續擴充小米生態鏈,那麼,如何保證「貼牌產品」的質量,如何避免品牌稀釋現象,都是小米需要解決的問題。

下一步,與時間賽跑

「手機 AIoT」是小米接下來的核心戰略,具體而言,這包括「1 4 X」的產品組合。

1是處於絕對核心業務的小米手機,4則代表小愛音箱、路由器、電視與筆記本這四個戰略級產品,X則代表無限豐富的生態鏈產品矩陣。

坦白的說,這樣的雙引擎戰略,是能夠將海量的數據、流量和用戶,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但與此同時,這樣的模式,對重資產重運營的生態鏈平台來說,收割期十分靠後。

所以,個人認為,面對當下環境,小米可能要先突破以下幾點:

01 擁抱新零售

早期的小米,曾借互聯網營銷打開市場,但隨著電商紅利的消失和競爭的加劇,渠道的短缺讓小米吃盡苦頭,乃至現在,小米在線上線下的渠道布局仍不夠均衡。

如何擺脫用戶對小米商城的過度依賴,與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合作,建立立體的渠道體系?如何打開線下渠道,借渠道下沉的東風讓線下店鋪真正賺到錢?

建設全渠道、全品類、全場景的新零售體系,是小米不容有失的目標。

02 增加記憶點

雷軍提到小米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真材實料、價格厚道,這也是很多人對小米的印象。但紅米和小米的已經拆分,性價比之外,小米需要更符合品牌中高端定位,且讓消費者感知的品牌價值。

在消費者印象中,OPPO在營銷上花費巨大。流水的推廣大使,鐵打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讓我們記住了產品的核心功能點。但反觀小米,我們記不住重金請來的代言人,記不住產品特色,我們記住的是雷軍,記住的是「Are you OK」。即使小米有一句非常geek有態度的「為發燒而生」的slogan,在宣傳中也很久沒有看到了。

小米需要在營銷上更進一步,為產品塑造強有力的競爭點,這遠不止是請來流量這麼簡單。

03 深挖用戶價值

互聯網服務在財報中的佔比並不龐大,但2.61億的MIUI用戶貢獻了29億元的毛利潤,這幾乎等同於智能手機業務的21倍。

互聯網業務在今後,將成為小米商業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在做好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如何讓「萬物基於MIUI」的狂熱米粉幫助小米實現高效率的商業變現,這也是小米在今後值得考慮的問題。

綜上所述,透過小米Q1財報和「手機 AIoT」,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的隱憂和機遇。在這種形勢下,小米並非大家所評論的那麼悲觀,只不過接下來,小米需要發動「雙引擎」,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補齊自己的不足,與時間賽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探索優勢眼追蹤方案 改善VR/AR視覺體驗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