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人與漢族有關係嗎?
我認為元謀人應該和漢族沒什麼大的關係,理由如下:
眾所周知,民族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關於漢族,出現的更是比較晚的概念,是近代史上革命黨為了推翻清朝,提出民族革命,創造出漢族概念,同時把對立面設計為滿洲。清朝自己,從沒談過民族,只說過旗民,相當是軍民關係的問題,根本沒有搞過民族對立。
既然漢族作為民族這個近代才產生的概念,自然不會產生自己原始社會,甚至是古人類時代。但革命黨打造出的漢族,應來源漢朝的漢,但即使漢朝的史料中也沒有出現漢族一詞。最早,應該是元朝的時候提出的漢人概念,可以算是漢族前身。
如果這樣往上推,最初說是傳說的華夏,發源地是黃河流域,而長江流域是在古越族和苗族的發源地。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項目歷經6年多時間考證編寫的《苗族通史》明確認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苗族人所建。所以早期的華夏勢力還沒達到長江流域,更不要說雲南了。漢字史料說的夜郎自大,也說明對夜郎那些古國是沒有管轄權,只能嘲笑一番。
直到五胡亂華,北方民族佔據了華夏的老家黃河流域,晉朝統治者帶來一些華夏人搞了個衣冠南渡,就是跑到長江流域,把古越族和苗族打跑,佔據長江流域。
元謀人在哪?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雲南在歷史上,不屬於漢族前身華夏人活動的範圍。那裡有古滇國。其後發展為經濟文化都很發達的南詔國和大理國。
唐朝曾派軍隊三次去征服南詔國,結果派打的全軍覆沒。「劍南留後李宓率兵十餘萬」(《新唐書》卷219)再攻南詔,還徵發了十萬民夫隨軍運送物資,結果這次敗得更慘,據《南詔德化碑》刻載:「漢血成川,積屍壅水。三軍潰衄,元師沉江」,主帥李宓「為閣羅鳳所擒,舉軍皆沒」(《舊唐書》卷9)。據《資治通鑒》卷217記載:「前後死者幾二十萬人」,可見敗得相當徹底,基本上三次都是被對方全殲。雖然民夫的傷亡史官不屑一提,但連擁有戰馬的士兵都逃不掉多少,可想而知也是基本覆沒了,不被屠殺也會成為蠻人的奴隸。北宋科學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由此可知當時民夫的數量通常是戰兵的四倍多。在比沈括早四百多年的唐初,運輸技術自然更加落後,因此民夫所需數量只會更多,沒於滇南的民夫當在五十萬以上。三場慘重的損失令唐帝國元氣大傷,自此徹底喪失了對南詔的進攻能力,只能無奈地打消了要征服人家的想法。
因為南詔打死的唐人太多,南詔人非常迷信,害怕這多鬼魂不安寧,於是把被殺的將軍李宓為本主,就是當神一樣供奉,以求鬼魂安寧。
那麼南詔大理等是什麼族?西方學者研究是泰族人。但二戰期間,泰國跟日本結盟。於是中國歷史學家就說經研究南詔是白族人建立的,現在大理也的白族自治州。但現代,傣族也是泰族的學者又提出,以前是政治需要說是白族建的,他們認為還應是傣族人建的。
蒙古人打來,大理投降了蒙古人,蒙古人還保留了大理皇室段氏,並劃一部分屬於段氏自己管理。應該說是自蒙古人進入,才將雲南納入元朝版圖,但元朝的時候,到雲南的中原人還很少。後明朝為消滅在雲南的蒙古梁王,進軍雲南,才開始將中原人移民到雲南。
這樣說在明朝之前,雲南一直是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那裡發展的原始社會人類遺址,與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漢族差著很遠。所以元謀人,不可能是漢族的祖先。應該是與南方少數民族有關。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