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端午節將至,品嘗粽子的時候你可想過:粽葉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

端午節將至,品嘗粽子的時候你可想過:粽葉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

端午節將至,這些天,不少市民在品嘗粽子的時候也不忘垃圾分類。可是,粽葉究竟是哪一類垃圾呢?

有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反映,從濕垃圾和干垃圾的定義來看,粽葉應該是濕垃圾。因為濕垃圾是指日常生活產生的容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而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可是他使用「上海發布-市政大廳」里的「垃圾分類查詢」,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干垃圾。

「粽葉和家中養的花花草草材質類似,後者被歸為濕垃圾,為何粽葉就不是濕垃圾?難道粽葉不會腐爛,不是生物質的?」

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市民,有18位認為粽葉是濕垃圾。會不會是「垃圾分類查詢」系統在錄入信息的時候出了差錯?對此,記者從上海綠化市容部門了解到,「垃圾分類查詢」系統並沒有問題,目前粽葉的確被歸為干垃圾。

記者發現,類似粽葉這樣有許多市民以為是濕垃圾的干垃圾其實還有不少。今年4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中,就將椰子殼、榴槤殼、核桃殼、玉米衣、甘蔗皮等硬果殼,以及榴槤核、菠蘿蜜核等硬果實列為干垃圾。

它們都是干垃圾?

至於這些「很像濕垃圾」的生物質廢棄物為何要被列為干垃圾,該指引並沒有給予具體的解釋。

「玉米衣會發霉、腐爛,怎麼不是濕垃圾?」「甘蔗皮和枯枝落葉類似,應該是濕垃圾啊?」……不少市民疑惑。

「大家從容不容易腐爛來判斷垃圾是干還是濕,值得肯定。」閔行區餐廚再生資源中心負責人楊元暉表示,不過,僅從垃圾的性質、特徵等來判斷其屬於哪類垃圾,還不夠全面,還需要結合末端垃圾處置的實際情況。

以粽葉為例,它的確是可以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當作濕垃圾進入處置企業,最終變成土壤肥料、有機介質等產品。但在實際處置過程中,粽葉很不受處置廠的待見,因為它們質地相對較硬,且有韌性,大量進入處置設備,可能會損傷設備,又或者纏繞關鍵部件,影響設備正常運轉。同理,榴槤殼的「殺傷力」更大,經常卡住處置設備的刀頭。「現在處置的任務排得很滿,要盡量避免設備卡殼、損傷等情況的發生。」楊元暉表示。

崇明某鎮的濕垃圾處理設施內,十幾噸濕垃圾(主要是「柔軟」的菜葉果皮)被分別送入7台處理機內,一周後,它們被特殊的菌劑「消化」成不到1噸的有機肥

除此之外,「很像濕垃圾」的干垃圾還有一個特點:大多數的主要成分是木、粗纖維,降解速度明顯慢於其他許多濕垃圾,它們如果當濕垃圾處置,一來,和其他濕垃圾「步調」不一致,要花更多時間、成本來變成土壤肥料、有機介質等產品;二來,它們如果佔比過多,來不及降解,還會影響終端產品的純凈度和利用率。

「運來處置的濕垃圾中,粽葉、榴槤殼、椰子殼畢竟只是少數,如果為了『照顧』它們,把它們當作濕垃圾,那麼反而影響了其他餐廚垃圾的處置。」楊元暉表示,在濕垃圾廠的前端,設有過濾網,專門用來篩除各種雜質,這其中就包括上述這些「很像濕垃圾」的干垃圾;至於「漏網之魚」,在末端還會有一道細篩程序,把還沒有變成「肥料」的粽葉、榴槤殼、椰子殼等分揀出來。

經過前期篩檢,混在濕垃圾中的干垃圾被分揀出來,並按照大小分別收集,再運至專門的單位處置。隨著源頭分類意識的提高,濕垃圾中的雜質會越來越少

所以,把粽葉視為干垃圾,真正的原因在於它目前不適合作為濕垃圾進行處置。「縱觀國際先進經驗,垃圾如何分類,基本取決於末端處置的工藝技術和能力,而非垃圾自身的特性是什麼。」業內人士坦言,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公眾有必要知曉「末端處置決定源頭分類」這一理念,加強垃圾循環利用產業的科普宣傳,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分類,進而認可分類的意義和價值。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上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還有較大進步空間,應當把有限的處理能力用在「刀刃」上。目前,讓「很像濕垃圾」的干垃圾都湧入濕垃圾處置末端,條件還不成熟。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底,上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要提高至7000噸/日的水平,而目前上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在4000多噸/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走過70年,新時代上海理論界要努力為黨和人民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做好學問
民族舞劇《醒·獅》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