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私人T-80坦克,核心技術在烏克蘭,俄技師花18個月修復
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各國幾乎都創造過類似的奇蹟。一般情況下,以少勝多也需要一些條件,比如雙方兵力差不能過大,否則再完美的戰術安排都無法實現,但你是否聽說過兵力差達到1:875,還能夠取勝的戰例?
這並非開玩笑,而是真實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大家知道,二戰初期的德軍極為勇猛,一路秋風掃落葉,西線將英法聯軍打得退守英國,東線又力壓蘇軍,而作為盟友,義大利看到德國的強大之後也產生了野心,決定出兵北非地區,從英國人手裡搶奪地盤。
可惜,英軍的孱弱只是相對德軍而言的,面對有野心卻無實力的意軍,英軍展現出了該有的實力,打得意軍懷疑人生。
義大利其實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論藝術,義大利是歐洲首屈一指的,浪漫主義是義大利人的追求,因此在畫作、詩詞、歌舞等許多方面都極為優秀;但是論戰爭,義大利又是最差勁的,高層野心勃勃,士兵們卻沒有為國家犧牲的想法,打起仗來自然不願拚命。
遇到弱小的敵人還好,意軍起碼還能保持戰鬥力,一旦碰上強大的敵人,基本上是一觸即潰。
也正因為如此,意軍在北非地區打得極為不順,損失慘重,以至於德軍不得不出動北非軍團幫助意軍,然而即便有了德軍的幫助,意軍仍然沒有多少起色。
1942年,英軍在阿拉曼地區(埃及)發動大規模反攻,德軍在前面與英軍打得如火如荼,而意軍卻在划水,毫無戰鬥意志可言。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英軍第七裝甲師偵查小隊創造的「以少勝多」奇蹟了。
當時為了掌握情報,第七裝甲師派了多支偵查小隊深入敵區,每支偵查小隊由4人組成,駕駛一輛布倫機槍車,這樣既有機動性,又有一定火力,不至於深陷敵區無法逃脫。其中,由湯姆·布爾斯上士擔任車長的小隊給英軍帶來了意外驚喜,他們竟俘虜了意軍一個主力步兵團。
按照湯姆·布爾斯上士後來的回憶,他們小隊最開始誤入了意軍陣地,並與意軍前方陣地展開了交火。布倫機槍車雖然不錯,但因為執行的是偵察任務,他們武器僅為一挺輕機槍、兩支步槍和兩支自衛手槍,彈藥不過1000發,可以說剛剛遭遇意軍時,湯姆·布爾斯小隊是絕望的,以為必定要死在這裡了。
然而,僅僅交火五分鐘,對面陣地的意軍竟升起了白旗。雙方停火之後,步兵團的團長親自走出陣地,用生澀的英文說著投降,並向湯姆·布爾斯上士上交了自己的配槍,表達全團願意投降之意。再然後就有了眼前這張照片,一輛布倫機槍車在前,而車後則跟著3500名投降的意軍。
一支偵查小隊就足以讓意軍一個主力團投降嗎?其實不是的,意軍害怕的自然不可能是一輛布倫機槍車,而是英軍大部隊。意軍認為,既然偵查小隊能夠找到他們的位置,那麼說明英軍大部隊也已經不遠了,如果此時幹掉了偵查小隊,接下來必定會是一場惡戰,己方不知又會死傷多少人。
與其被英軍擊潰,不如選擇投降,這樣至少可以保住性命,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意軍才選擇向偵查小隊投降。偵查小隊4人,意軍主力團3500人,兵力差達到了1:875,但也因為意軍的投降,成就了一場近乎不可能的以少勝多。
實際上,這件事還有後續。根據英軍的審問,這個主力團隸屬於意軍第十七步兵師,或許是有人開了先例,隨後幾天的戰鬥里,該師接二連三地投降,大部分官兵都成了俘虜,可見意軍戰鬥意志消沉是普遍存在的,絕非個別問題。
延伸閱讀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