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AI幫你記錄人生故事,說給後代聽

AI幫你記錄人生故事,說給後代聽

矽谷Live /實地探訪/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2月,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2.41億,佔總人口17.3%。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到10%,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

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即意味著每10個人當中,就有3個老人。

其實,早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北歐國家,就想辦法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了。科技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本月初,埃森哲(Accenture)就發布了一項開創性新項目,利用人工智慧應對老年人孤獨帶來的問題。

具體怎麼做?讓老人跟機器人一起寫故事,既是陪伴,也給後代留下更多難忘的故事。

「記憶之路」:機器人幫你寫人生故事

瑞典如今已經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平均壽命最長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了。本月初,埃森哲互動公司(Accenture Interactive)就和瑞典最大能源供應商之一的斯德哥爾摩公共能源公司(Stockholm Exergi)發起了一個名為「記憶之路」(Memory Lane)的項目,找到一種創新的社會方案,在提供陪伴的同時,讓人們,尤其是老人,為後代捕捉自己生活中難忘的故事。

「記憶之路」通過讓一些感覺孤單的人講述他們從未向別人提起的故事。一旦「記憶之路」捕捉到了整個故事,關於故事的討論就會轉變成實體書或播客。簡單來說,「記憶之路」就是人與機器一起寫故事,這些故事會被參與者的後代分享。

據斯德哥爾摩郡議會最新報告顯示,超過25萬的斯德哥爾摩症患者會感覺嚴重孤獨,瑞士則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國家。在這些患者中,老年人遭受的影響最為嚴重。

如今,斯德哥爾摩公共能源公司與埃森哲互動合作,加強社會推廣活動,就是希望支持這個很少被注意、經常被遺忘的社會群體。

埃森哲互動公司對老年人健康進行了廣泛的醫學研究,發現孤獨感會加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包括老年抑鬱和早期痴呆。談到類似的健康問題,獨立研究也證實,不必要的孤獨感與吸煙和肥胖一樣危險。

埃森哲互動公司的首席創意官 Adam Kerj 表示:「當人們長時間社交活動較少甚至沒有時,他們的身心健康會急劇下降。在我們開發軟體及平台概念的兩年中,我們發現孤獨的參與者分享故事的慾望是非常強烈的。為此,我們想開發出一種能與他們進行類似於人類的交流,而且還能捕捉記憶的設備,這樣這些記憶就不會被遺忘了。」

科技如何助推「記憶之路」

「記憶之路」項目兩年前在埃森哲互動創新中心啟動。而運用到的科技產品之一就是——谷歌音箱 Home Speaker 和語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

具體怎麼做呢?

這個人工智慧助手可以引導一個親密的問答環節。它詢問有關某人生活的問題,捕捉具體細節,並能夠適當地提出後續行動。

比如它會問,「你是哪裡人?你在哪兒長大的?你有姐妹或兄弟嗎?你父母的名字是什麼?他們在哪裡長大?你去哪兒度假?告訴我你經歷過的第一次美好的愛情」。幾分鐘內,它將繪製出自己的敘述,它也將更深入跟進一些更有意義的問題。

但值得指出的是,所有回復對話都存儲在用戶自己的智能揚聲器本地,而不是上傳到雲端以保護隱私。一旦故事完成後,用戶將擁有可與家人和朋友共享的錄音或印刷書籍。

這個語音助手可以提出私人問題,理解不同答案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引發相關的後續問題。每天「記憶之路」都會分析之前的對話,觸及主題核心,並創建一個記憶圖表——個人記憶的虛擬與結構化版本。

埃森哲互動創新中心主任 Christian Souche 表示:「我們剛在參與者家中安裝好『記憶之路』,它就立刻開啟了親密的對話。它給生活帶來了遙遠的記憶和精彩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之前從未有人講過。這個項目表明,技術可以幫助拉近代際之間的關係,使社會更健康。我們希望這一理念最終會被所有人接受,而且平台可以不分年齡,向所有人開放,大家都可以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

當然,該中心表示,儘管現在在瑞典退出,但很快,希望能在谷歌 Home 和亞馬遜的 Alexa 等平台推出免費軟體,讓更多人能夠使用。

從衣食到健康:AI 養老的三大類別

不得不說,AI 在賦能養老行業之後,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產品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像日本的老齡人口早已經超過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整個社會在承受著巨大的養老壓力。由此,日本也成為了 AI 養老產品最多的國家。

梳理當前各路和養老有關的 AI 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 日常助手型: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而言,很多事情是難以甚至無法獨立完成的。看護人做這些事情,一方面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老人也會感到因麻煩而無奈。像日本就開發出了一款Robear,如其命名「機器熊」,它可以將老人抱起來,並協助其站立和坐下。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則利用機器人對人體皮膚的觸覺而控制接觸力度,成功地將禮服穿到了人身上。

2. 醫療看護型: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健康的威脅,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AI在醫療方面的探索也將體檢列為了重要的陣地。

來自滑鐵盧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通過將可穿戴感測器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能夠評估有氧反應變化的數據,這在未來將有可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正在經歷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此外,日本的一款機器人 Romeo 則可以提醒老人吃早餐、吃藥等日常必要情況。主要針對獨居/半失能/失智老人。

3. 情感陪伴型:相比於生活問題的解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孤獨情感狀態更值得關注。國內此前也有過空巢老人自殺的相關報道。一款名叫 Paro 的機器人則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其身上安裝了許多感測器,以便於與人互動的時候可以做出一些興奮等情感反應。並且事實證明,其對降低老人的孤獨感確實有效果。像前面斯德哥爾摩推出的「記憶之路」也屬於這一類型。

AI養老在爭什麼?細節是成敗關鍵

對老人而言,也許非常炫目的科技會帶來很多便捷之處。但老人們更需要的或許是在對生活細節的一些照顧上。

儘管通用機器人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看護,但對開發者而言,大家都能看到的就不存在什麼獨特性了。誰能快速抓住既有剛性需求,又不易被解決的細節,或許誰就能在 AI 養老領域領跑全局。

那麼,AI 養老真正的戰場,或許正在於此。

對中風癱瘓或其因其他疾病需要長期卧床的老人來說,最不便的一件事情應該就是如廁方便了,其往往會對老人造成心理上的問題。

從這個層面上出發,我國一家企業則研製出了一款能夠分辨老人的排泄行為和記錄排泄次數的機器人,並且能夠因此而自動清潔。這種方案不僅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對老人的隱私情感的安撫。

又比如說在上文提到的機器人穿衣。喬治亞理工學院研製的這款機器人並不是依靠視覺能力去完成任務,而是基於觸覺來感知在模擬接觸皮膚的過程中的力度。通過大量的視頻學習,它在一天之內掌握了動作的要領:扶住人的身體、散開衣服,然後穿在人的身上。

當然這一技術還不成熟,機器人的力度掌握還存在著一定的危險。但是經過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之後,其完成完美的穿衣任務並非不可能。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穿衣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溫情的事情,通過訓練機器人穿衣,既能為其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又能為老人帶去心靈上的慰藉和溫暖。

而在家庭場景之中,細節設計則有更大的空間去施展。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各種感測器的應用。

比如同樣是日本的一家初創公司 Z-works 提供智能感測器,為老人提供三道防護程序:門口感測器感應到有老人接近的時候自動開關門,床頭感測器監測心率、呼吸、照明等,以及提供室內溫度、濕度和任何發生的動作的感測器,如桌子倒了、碗碎了等。這些感測器的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為老人提供家庭場景下的日常行為分析和看護。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一切AI養老產品都是為了方便而言。產品的理念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落地使用的性能表現。把「方便」變成了「更加不方便」,對企業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會是致命的。

全面 AI 養老還有多遠?

雖然在養老方面利用AI提供的黑科技確實可以解決許多問題,至少是節省人力,但我們真的需要「全面的AI養老」嗎?會不會有點技術強推的意思?

以中國來看,老齡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計劃生育對人口年齡結構的長期影響的顯現、生育率的持續走低等。這樣龐大的老齡人口無疑需要更多的人去照顧,對護工的需求也將持續走高。養老需求暴增,AI 也就成了解決問題一種優勢明顯的路徑。

也就是說,不存在技術強推的問題,促使養老AI的,還是當前可以預見的市場需求。

從AI產品的角度來講,其要實現全面的AI養老,仍然要經過一系列降低成本的研究來親近更為普通的老人群體。目前來講,這些養老產品動輒上萬,一般的養老家庭難以負擔,而更偏重福利性的養老機構也很難對這些產品產生興趣。能夠為其買單的,主要還是高收入家庭和一些商業化程度較高的養老服務機構……當然,能住得其這類養老院的,家庭收入還是得比一般人高。如何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普及率,或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需求 技術 商業機構 政府福利性投入,或許全面的AI養老也將不再遙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實現可能都不再需要子女或護工,而AI將成為你我暮年之時最好的陪伴。

你覺得AI能成為老年人的好伴侶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參考: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42285/how-ai-could-be-used-to-record-our-life-stories

腦極體,《當你老了,AI養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從認知學到進化論,詳述強化學習兩大最新突破—第一部分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