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凈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凈,自然之物,為悉見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閡,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復見不?

對曰:「已見。」

「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

對曰:「已見。」

「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複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別有宮室,七寶莊飾,張設床帳,懸諸繒幡。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輒內彼宮中,系以金鎖,供給飲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於意云何?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

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餘佛所,修諸功德。

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章旨】

著相修行,疑城胎生。五百歲中,不得見佛。無相修行,迴向自心。現前當來,當下見佛。

【譯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無量壽國,從地以上,至凈居天,一切萬物,清凈莊嚴,微妙自然。汝等見否?」

阿難言:「唯然世尊,我等已見。」

佛言:「無量壽佛,法音周遍,教化十方,一切眾生。是諸佛法,汝等聞否?」

阿難言:「唯然世尊,我等已聞。」

佛言:「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遍至十方,諸佛世界,無所障礙。汝等見否?」

阿難言:「我等已見。」

佛言:「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等見否?」

阿難言:「我等已見。」

佛言:「彼國人民,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一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一切自然。」

爾時,慈氏菩薩問佛:「世尊!何等因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心有疑惑,而修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諸佛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諸善法,願生彼國。此等眾生,生彼佛國,住七寶殿,壽五百歲,不得見佛,不得聞法,不得見諸聖眾,以是因緣,名曰胎生。

若有眾生,深信佛智,乃至勝智,勤修功德,至心迴向,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蓮花化生,跏趺而坐,頃刻之間,身相光明,同諸菩薩,一切具足。

複次,慈氏!他方世界,諸大菩薩,若有發心,欲見彼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大眾,此等菩薩,臨命終時,即得往生,無量壽國,蓮華之中,自然化生。

彌勒當知,化生菩薩,智慧殊勝,胎生人民,皆無智慧,故於五百歲中,不得見佛,不得聞法,不得見諸聖眾。不得見佛故,不得供養,不得正行,不得功德,皆由此人,過去世中,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別有宮殿,七寶莊嚴,床座被帳,幢旛繪蓋,裝飾華麗,應有盡有。若有小王,違背聖王,將其囚於,此宮殿中,加上金鎖,勿令出離,衣服飲食,床鋪被褥,華香伎樂,一應俱全,猶如聖王,無所缺少。於意云何?諸小王子,樂此處否?」

彌勒對曰:「不也,世尊。諸小王子,千方百計,竭盡全力,以求出離,七寶牢獄。」

佛告彌勒:「彼佛國土,胎生人民,亦復如是。疑惑佛智,生彼宮殿,雖無刑罰,亦無惡事,但於五百歲中,不得見佛,不得見法,不得見僧,不得供養,不得功德。彼國人民,以此為苦。彼佛國土,胎生人民,快樂如天,雖然如此,不樂彼處。此類眾生,知非即舍,深自懺悔,求離宮殿,即離宮殿,往詣佛所,恭敬供養,亦能遍至,十方佛前,修諸功德。

彌勒當知,疑惑佛智,則失大利。是故當信,諸佛智慧,至高無上。」

【釋義】

問:如何是彼國「微妙嚴凈,自然之物」?

答曰:若人著相,不見自性,則一切境界皆非「微妙莊嚴,自然之物」,即使居住在最理想的環境中,他的境界也不是「微妙嚴凈,自然之物」。

若人悟心,契合實相,則一切境界皆是「微妙莊嚴,自然之物」,即使在垃圾處理廠工作,他的境界也是「微妙嚴凈,自然之物」。何以故?心凈則佛土凈。

問:如何是「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

答曰:大音希聲,大相無形。這個大音,即是生髮無量萬音的本源。這個大相,即是生髮無量萬相的根本。這個大音,遍滿十方世界,普化一切眾生。這個大相,分身無量世界,莊嚴十方佛土。這個大音,這個大相,即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

問:如何是十方世界?

答曰:這個妙明真心,圓覺十方,遍含萬相。我們的這個體相一如的心靈世界,即是我們的十方世界。

問:如何是「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閡,遍至十方」?

答曰:宮殿者,住處也。往生彼國的人,住善方便,住善境界,是名「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住善方便,住善境界,隨緣修行,願成佛道,是名「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亦名住蓮華苞,經五百歲,透五蘊身,見自性佛。

問:「彼國人民,胎生化生」。如何是胎生?

答曰:有所寄託,即為胎生。

若人修行,不知自心是佛,但信十方諸佛。依此信念,修行善業,以此功德,願生彼國。此諸眾生,往生彼國,七寶宮殿,或曰往生彼國,蓮華苞中,「壽五百歲,不得見佛」。何以故?執著善法,不求根本。執著善法,受善法障,故不得見佛,不得見菩薩聲聞。不得見佛,即不得見性。不得見菩薩聲聞,即不得起諸妙用。住此善法,住此善境,是名住七寶宮殿,亦名住蓮華苞,亦名彼國胎生。

問:「彼國人民,胎生化生」。如何是化生?

答曰:深信自心,本來是佛,本來具足,無量功德,即名「明信佛智,乃至勝智」。

心地法門,心地用功,誓願見性,誓願成佛,是名「作諸功德,信心迴向」。

若人修行,誓願見性,誓願成佛。如是修行,如是迴向,此諸眾生,臨命終時,當下見佛,當下往生,亦名當下得見自性彌陀,亦名當下往生唯心凈土。見性之後,如如不動,應緣十方,是名化生,亦名妙用。

悟了自心的菩薩,是名彼國菩薩。未悟自心的菩薩,是名他方菩薩。未悟自心的菩薩,發願明悟自心,亦名發願親見彼佛。此菩薩臨命終時,不住蓮苞,不住宮殿,當下見佛,當下解脫。

化生之人,有大智慧,深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故,臨命終時,直下見佛,頓同佛體。

胎生之人,無有智慧,不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信善法,住善境界,是故臨命終時,生在宮殿,禁在宮中,經五百歲,不得見佛,不得聞法,此乃「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七寶宮殿,愚人住處,雖無刑罰,亦無惡事,經五百歲,禁在宮中,不得見佛,不得佛智,此名七寶宮殿難,亦名金鎖難。

問:五百歲中,禁在宮中。彼國五百歲,究竟多少年?

答曰:色蘊百年,受蘊百年,想蘊百年,行蘊百年,識蘊百年,共計五蘊,假名五百。

這裡所說的「五百歲中,禁在宮中」,莫作物理世界的五百年想。若作物理世界的五百年想,那就成了五百個三百六十五天。五百年之說,只是個比喻,猶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也只是被壓在他自己的五蘊山下。他著於色相,是名色蘊難。他著於受相,是名受蘊難。他著於想相,是名想蘊難。他著於行相,是名行蘊難。他著於識相,是名識蘊難。著五蘊相,成五蘊難。孫悟空拜唐玄奘為師,粉碎了五蘊山。孫悟空粉碎了五蘊山,也是只是他的「析法空」,而不是「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說,不是究竟解脫,而是方便解脫。分析法相,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十六,如此分下去,直至所謂的臨近虛空,那依然還是個「微細有」。落在這種「微細有」里,落在這種「析法空」里,依然還在他自己的更加細密的五蘊山裡,依然還在他自己的更加細密的五蘊難里,依然他自己的宮殿之中,「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未悟自心時,或雲未到彼岸時,則尚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落在五蘊難中,壓在五蘊山下,假名「五百歲中,禁在宮中」。明悟自心時,或雲般若波羅蜜多時,則照見五蘊皆空。這時,五蘊皆空,苦厄度盡。五蘊皆空,苦厄度盡,假名過了五百年,假名出了五蘊難,假名出了宮殿難。

悟即剎那間,不悟千萬年。切莫妄想,以為在七寶宮殿里,只要住上五百個三百六十五天,便能出來見佛。若人著相,莫說五百年,即使五百大劫,也出不了這七寶宮殿難的。

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生生不已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生不已,這才得無生之妙諦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