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武裝分子放言,要把敘利亞變成阿富汗,讓俄軍嘗嘗當年蘇軍的痛苦

武裝分子放言,要把敘利亞變成阿富汗,讓俄軍嘗嘗當年蘇軍的痛苦

所有人都明白,沒有俄羅斯的強力支持,阿薩德政府根本不會反敗為勝,更不會有現在的大好局面,沒有俄羅斯和伊朗持續的支持,包括直接軍事支持和大量援助,敘利亞政府軍也不可能重整旗鼓。正是因為有了俄羅斯的支持,不在乎彈藥消耗的敘利亞政府軍,才能在戰場上獲得絕對火力優勢,炮彈和航空炸彈開路,不斷控制更多的地盤。

據敘利亞媒體報道,雖然近期遭遇了武裝分子的聯合反攻,但俄敘聯軍在敘北部「衝突降級區」內的攻勢還算比較順利,美國方面稱敘軍疑似使用化武打退了武裝分子的反攻。在進攻中,敘軍相繼奪取了伊德利卜、哈馬和拉塔基亞地區的多個城鎮,武裝分子在頑固反抗的同時,也對駐敘俄軍恨之入骨,除了不斷使用無人機襲擊駐敘俄軍赫梅明空軍基地外,對與敘軍作戰的俄軍特種部隊格外仇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擊落的俄軍飛行員和被包圍俄軍特種部隊,基本不會留下任何活口,要麼陣亡,要麼自殺。

最近,武裝分子更是公開表示,要把敘利亞變成當年的阿富汗,讓今天的俄軍,感受上世紀80年代侵阿蘇軍的痛苦。不過,很可惜的是,今時不同往日,駐敘俄軍恐怕不會像自己當年的老前輩那樣飽受游擊戰困擾了。

1979年,在周密部署下,蘇軍入侵阿富汗,在打死時任總統阿明後,迅速控制阿富汗邊境,並扶持起了親蘇政府,但隨即就陷入了阿富汗反蘇游擊隊(也可以稱之為反對派)的汪洋大海里,後者還獲得了美國、西方國家、巴基斯坦等國的支持,游擊隊屢屢襲擊蘇軍運輸線,「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的到來更是削弱了蘇軍的裝備優勢,在當時蘇聯實力整體衰退的情況下,維持駐阿蘇軍和不斷損失的巨大消耗,最終迫使蘇聯在崩潰前從阿富汗撤軍。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得益於塔爾圖斯港,俄羅斯向敘利亞輸送物資釋放方便安全,不像當年在阿富汗一樣只能通過效率低下、易受襲擊的戰略公路,同時,俄軍主要在敘利亞提供空中支援,地面部隊除特種部隊外基本沒有參戰,俄軍損失很少,損失的主要是敘利亞政府軍,不過,敘利亞政府軍內部雖然也有不少內鬼,但遠遠不如當年的阿富汗政府軍,後者整團整營的投奔游擊隊。

如今的俄羅斯經濟壓力,比當年的蘇聯要更大,維持駐敘俄軍和敘利亞政府軍的消耗,也是一筆巨額支出,如果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更大原因是經濟上不堪重負,武裝分子的反抗起到的作用,比起當年的阿富汗游擊隊要更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眼防務解讀 的精彩文章:

伊朗急需減輕壓力,想簽署互不侵犯條約,沙特:先滿足這三個條件

TAG:鷹眼防務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