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世間萬千事都有一個定律,但只要是專業人士說的都會給事情下一個定論,這個定論足以促進事情向前發展,也可以使它停滯,專家的影響力大致如此吧!

黃伯思對北朝書法的見解

北宋晚期也有一位這樣的專家,他叫黃伯思。是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學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對書法造詣極高,著有《法帖刊誤》、《東觀餘論》等。黃伯思自幼聰穎,日誦書千餘言,複述遺誤。少時習作詩詞,文采甚麗。青年如太學,成績屢站上游。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黃伯思學問自通,對《六經》及歷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宮地理,律歷卜筮之說無不精詣。黃伯思好古文奇字,對商、周、秦、漢彝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能辯證是非,文字功夫相當了得。

他善篆、隸、正、行、章、草、飛白筆筆精妙,詩畫精通。黃伯思曾在《東觀餘論》中說道,「後魏、北齊人書,洛陽故城多有遺刻,雖差遠古,然終不脫氈裘氣。文物從永嘉來,自北而南,故妙書皆在江左。」

北朝南方書法精神

所謂書法有「氈裘氣」是說,書法作品中質樸古拙多逸雅之韻少。「氈裘」一詞的早期意思本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毛製成的衣服,後來借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長,也泛指漢民族以外的異族。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氈裘氣」,這一說法是相對於魏晉時期以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表的書法而言的。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這樣記述到王羲之留下的言語:

「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君學書有意,今相與草書一卷。」

這說明王羲之早已在書法中追求其韻致,並且對後來南北朝的書法影響深遠。

北朝時期北部政權由少數民族統治,大多數人無心於書畫。而此時的南方出現了書法的鼎盛時期。南北書法文化形成了強烈對比,北朝書法自然也沉寂了。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南朝書法,上承東晉王羲之遺脈,下啟唐代書法盛世,在書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斷推動書法向前發展。

黃伯思的這一說法,就給北朝的書法作出了一個定性,認為這些書法缺少逸雅之韻,不能被傳承,於是,人們將黃伯思的這一說法持續了500多年。直到清朝中期,一些學者才開始關注北朝書法。

北朝北方書法現狀

北朝時期的書法究竟是在怎樣一種文化背景下,又是以怎樣的形態出現,以至於後來的人們對它漠然置之呢?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縱觀古昔,歷史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時期的輝煌歷史也決定著文化的繁榮昌盛。南北朝時期,北方由少數民族統治,文化低落,民族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那時的文人以漢族居多,可無奈無法與少數民族政權抗衡,文人之氣萎靡,亦不敢明目張胆地宣傳漢族文化,由此可見,那個時期遺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少之又少。

北朝著名書法家有江式、盧淵、盧玄、崔浩、顏之推等,他們都是書法世家,上承祖訓。江式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著有《論書表》。他這樣評價自己的書法藝術成就: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臣六世祖瓊,家世陳留,往晉之初,與從父應元俱受學於衛覬,古篆之法,《埤倉》、《雅》、《言》、《說文》之誼,當時並收善譽。值洛陽之亂,避地河西,數世傳習,斯業所以不墜。」

即使時局的波動萬千,但文人面對北朝書法的日漸沉寂,他們仍然懷抱著振興北朝書法的旗幟。而顏之推是從南方南梁投靠到北齊的,由於長期生活在南方,目睹了南方書法的繁榮景象,在看到北齊書法的沒落後,在《顏氏家訓》中為自己的後代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云:"尺牘書疏,千裡面目也。"承晉、宋餘俗,相與事之,幫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

他的意思是,書法這門技藝沒必要學得太精深,否則就要能者多勞,智者多憂,而感到累贅。

江式認為自己是書法世家,理應為書法作出自己所能。而顏之推對書法前景失望,並告誡後代子孫不要將書法作為事業。這一正一反的事例,足以證明北朝書法的衰敗景象。

他說了三個字,讓北魏沉寂五百年

北朝書法出現沒落景象,並沒有將書法的輝煌所埋沒。500多年以後,北宋初期的文學家歐陽修就在考古中略有講述。而北宋末期的黃伯思又給北朝書法下了定性,繼續讓它塵封了五百年。直至清朝中期,人們在書法碑意思想的影響下,開始挖掘前人的書法蹤跡,從中找尋碑帖藝術創新之路,北朝書法終得以被大眾知曉。後世人們將再一次深刻感受千年書法文化歷史所綻放的榮耀光芒!

文中插圖均為北朝造像題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千萬別小瞧古人!這個墓是地地道道的書法寶庫!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