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不但不再是洪水猛獸,低碳水化合物甚至有損健康
作者丨我愛雨果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的正規化學名稱應該是「糖類」,它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佈於自然界。之所以被稱為「碳水化合物」,是因為生物化學家先前發現的這類物質可以寫成經驗分子式:Cn(H2O)n(n大於等於3),看上去是等份的碳原子和水分子組成,所以得名碳水化合物。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碳水化合物分單糖(葡萄糖等),雙糖(蔗糖和乳糖等)及多糖(澱粉、纖維素、甲殼素等等)。
營養學的觀點認為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中常見的能量來源,卻不是人類的必須營養,因為糖類不是任何其他份子的必須組成部分,沒有了糖類,人體也可以從蛋白質和脂肪中獲取能量。相反,食物中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被認為與提高升糖指數(GI)及血糖負荷(GL)相關,高血糖會引發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度以來,各種健康指南並不提倡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
去年8月16日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適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延長壽命。這項由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心血管醫學研究機構對一萬五千多美國人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低碳水攝入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低於每日食物中攝取熱量的40%)和高碳水攝入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高於每日食物中攝取熱量的70%),在跟蹤研究期間的死亡率都要高於中度碳水攝入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大約佔每日食物中攝取熱量的50-55%)。先前人們普遍以為,通過多攝入蛋白質和脂肪,來取代碳水化合物攝入的低碳水模式是一種健康和減肥策略,這項研究表明,這種模式確實容易達到短時期內減肥的目標,然而對於健康來說反而會縮短壽命。和中度碳水模式相比,低碳水和搞碳水的死亡風險會增加20%。
研究者指出,他們的研究只是發現了一種關聯,現在還無法證明低碳水或高碳水是導致過早死亡的唯一原因。因為25年的研究過程中,被研究者的飲食可能發生的變化也會影響研究結果。不過可以據此消除對碳水化合物的過度擔心,建立營養總體均衡的飲食還是應該的,那就是平衡攝入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減少精加工麵粉、大米攝入量)、堅果、魚類、乳製品和非加工肉類(減少腌制、熏烤肉類攝入量) ,這是健康飲食的基準線。
本文素材來自wikipedia、livescience。
作者:我愛雨果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科學公園轉載已獲得原作者授權。
-完-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