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受數字化、信息化變革的影響,伴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當下英語課堂正進行著一場靜悄悄的變革。因此,有部分教師會因「新」「舊」教學理念衝突而感到困惑——「現代」與「傳統」在英語課堂中到底能否兼容?

革故鼎新,轉變課程理解。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發起者,是課堂的靈魂與中心。教師常常聚焦教材,關注教什麼、自己怎麼教,而不是學生學什麼,如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因此,傳統英語教學的核心是「教」,它忽視了學習主體的需要,導致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的舞台,將學生變為學習的看客。

現代課程觀強調教學要基於學生本位,讓學生處於課堂的中央。在英語課堂上,學生需要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課標(2017年版)》指出,「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這種語言能力提升與否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但傳統英語課堂學習圍繞考點轉,能力訓練圍著題型練,導致學生語言能力低下。在現代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革故鼎新,加深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能夠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例如《Road safety》一課,執教教師從一些交通事故的短視頻導入課文,揭示主題,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發生事故的原因。接著,學生自主學習新授課文,圈畫應遵守交通規則的關鍵詞句。最後,學生藉助「我是交通協管員」的任務設計,在情境中遷移運用新知。這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思維,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交流討論,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

推陳出新,創新學習方式。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學生習得語言的方式單一,主要是通過教師講授,屬於被動式學習。而在現代英語課堂中,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於傳授,學習由被動轉向自主、合作與探究。

預習助學。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置環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學習策略。有效預習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超越自身能力範圍以外的學習困難,預習能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將關注點聚焦在學習的重點、難點上,提高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例如,在《A healthy diet》的課前,教師讓學生記錄自己家庭一天的飲食,並填寫在食物金字塔表格中。這樣的任務,既讓學生預習了新課文,還有助於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各自的調查展開討論、互提建議,提高思維能力。

合作互學。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語言水平、學習能力,依照同質、異質交互的原則進行合理分組,學生在明確的分工中,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而進行互助性學習。這種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通過相互研討交流語言信息,通過角色任務的有效分配保證了語言輸出的真實性。

融合相長,優化教學手段。現代英語課堂,教師已不滿足於通過傳統教學媒介呈現知識、組織教學,開始藉助豐富的可視化手段,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運用的逐漸推廣,有些地區英語課堂已經開始嘗試引入智慧教學平台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蘇州園區的英語課堂上,青年教師往往會藉助易加教育平台,有針對性地播放由骨幹教師製作的微課視頻進行輔助教學。可以通過智能語音比對功能,當場辨析學生的發音是否標準,並能及時糾正。對於課堂的反饋練習,平台能夠同步提供答題情況分析,幫助教師精準地進行查缺補漏。

當然,英語教師也應防止這樣的誤區,在現代化教學手段被經常使用的同時,忽視那些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手段,例如實物教具、課堂板書等。

新時代,課堂呼喚變革與創新。英語教師既要堅持更新教育理念,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創新教學手段,也要對那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傳統教學手段加以繼承與改進。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匯學校英語特級教師)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9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發現愚公之「智」
創新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