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廖永安忠心耿耿,被張士誠俘虜8年不降,朱元璋為何狠心犧牲他?

廖永安忠心耿耿,被張士誠俘虜8年不降,朱元璋為何狠心犧牲他?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發生在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的渡江之戰,是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重要轉折點。正是因為成功渡江,朱元璋才得以攻取採石、太平、蕪湖,並於次年奪取集慶,改集慶為應天(今南京),建立根據地,為日後覆滅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出自《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

而這場關鍵戰役的成功,則是得益於一員大將的率隊來投,他就是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安。

朱元璋發跡早期,手下雖然人才輩出,大將雲集,卻單單缺少一支能征善戰的水軍。就在朱元璋打算渡江又苦於無水軍可用時,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安攜所部投靠了朱元璋。對於朱元璋來說,廖永安的到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廖永安畫像)

廖永安投靠了朱元璋後,忠心耿耿,屢立戰功,不僅打贏了渡江之戰,奪取了集慶,還率水軍接連攻克了鎮江、太沙、沙祝家、金壇、常州、宣州、池州等軍事要地,多次擊敗徐壽輝、張士誠,軍威大振,因功升任為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朱元璋對廖永安既器重又仰仗 ,只可惜好景不長,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月十二日,廖永安與徐達、邵榮鄧收復宜興後,乘勝深入太湖追擊張士誠軍,開始時,廖永安所向披靡,大獲全勝,但後來卻因後援沒跟上,加上船隻擱淺,不幸被張士誠部將呂珍所俘虜。

(出自《國朝獻征錄》:十月十二日,與徐達邵榮復宜興,既拔其城,復率舟師擊士誠眾於太湖,乘勝深入後軍,不繼俄水淺舟膠與戰不利,遂所獲。)

(朱元璋劇照)

廖永安兵敗被俘,這對朱元璋來說無疑是個重大打擊,他三番五次想辦法營救廖永安,可惜均已失敗告終。張士誠這邊呢,他俘獲了廖永安這位天才水軍將領,自然想要留為己用,於是好言相勸,極力招降。但是,廖永安鐵骨錚錚,寧死不從。

恰巧這時,徐達也俘獲了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於是,張士誠派人與朱元璋談判,想用廖永安換回張士德。朱元璋雖然心系廖永安,但是,張士德不僅是張士誠的胞弟,更是張士誠軍中最強悍有謀的將領。張士德對張士誠的意義,要遠勝於廖永安對朱元璋的意義,所以,權衡利弊後,朱元璋拒絕了張士誠的交換提議。

朱元璋為除後患,殺張士德,張士誠因此與朱元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廖永安也因此被張士誠囚禁了整整8年時間。

(出自《國朝獻征錄》:士誠欲降之,永安不屈,遂拘囚。之後徐達援常州,士誠弟來戰。達遣王玉擊敗,擒士德。上喜曰:「士德,士誠謀主,其人智勇。今擒之,張氏之成敗可知矣。」遣人往求和好,士德母痛之,議歸永安以易。上不從,士德死,(永安)竟不獲歸。)

(張士誠劇照)

鄱陽湖大戰擊敗陳友諒後,朱元璋集中兵力對付張士誠,期間俘虜了張士誠3000多部將。此時,雖然時隔多年,但朱元璋仍沒有忘記身陷敵營的廖永安,於是派使者去與張士誠商量,承諾願意用3000俘虜贖回廖永安。但張士誠記恨當年殺弟之仇,斷然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並一怒之下殺廖永安於獄中。

廖永安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特地迎回廖永安屍骨,安葬於巢(今安徽巢湖,廖永安的老家),並多次親往祭奠。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追封廖永安為鄖國公,配祭功臣廟。(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原文略去。)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回看廖永安的被俘和慘死,從朱元璋的態度和做法中,我們既能看到他的愛才之情,也能看出他的梟雄之狠。朱元璋願意用3000條人命,換廖永忠一人平安,可見他對廖永安的重視。但當張士誠提出用廖永安換張士德時,他卻狠心拒絕了。對於拒絕的結果,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你殺了人家弟弟,人家殺你愛將,這是必然的。但縱然如此,朱元璋還是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犧牲廖永安,因為在他心中,成敗遠比兄弟重要。

如果用張士德換回廖永安,朱元璋必定沒有那麼容易平定張士誠,他要贏,他要奪取江山,他要成為天下共主,所以,不得不犧牲廖永安。可憐了大將廖永安,忠心耿耿,被俘8年寧死不降,最終卻落了個悲慘下場。

那麼,對於朱元璋的這種做法,各位讀者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明史》、《國朝獻征錄》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詐降匈奴的一代名將李陵,為什麼至死不願歸漢?

TAG:小白兔日記 |